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菌、热及菌热联合对垃圾堆肥腐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菌剂、余热及其联合作用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系统,以现有堆肥工艺为对照(CK),比较研究了添加菌剂(T1)、余热利用(T2)、添加菌剂并利用余热(T3)3种工艺垃圾对堆肥过程中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温度、pH、电导率(EC)、腐植酸光学特性(E4/E6)、水溶性碳(WSC)、固相C/N和发芽率指数(GI)来看,4个处理均达到腐熟;添加菌剂(T1)对EC、E4/E6、WSC、C/N和GI有显著影响;除E4/E6、WSC和C/N外,循环热风(T2)对其余腐熟度指标有显著影响,菌剂和余热的联合作用可显著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且二者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是一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2.
63.
传粉昆虫生态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粉昆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组成、传粉对象、数量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传粉昆虫为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传粉昆虫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阐述了传粉昆虫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在粮食安全、种质资源保护、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贡献,从而明确了传粉昆虫生态服务功能的类型和潜在价值,为传粉昆虫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4.
为减少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恶臭物质的排放,设计通风方式对H_2S和NH_3排放影响的进行研究。厨余垃圾和玉米秸秆按照湿基比例85∶15进行充分混合后作为堆肥原料,堆肥试验在100-L的密闭发酵罐中进行,堆肥周期为30d。堆肥试验分别设置2.2(T1,持续通风)、3.3(T2,通风40min,停20min)和6.6m~3/(m~3·h)(T3,通风20min,停40min)3种通风方式。结果表明:3个堆肥处理均满足无害化和堆肥腐熟的要求;在总通风量相同的情况下,间歇通风方式有利于降低H_2S排放,但是过大的通风量会增加堆肥过程中的总硫损失;通风量对NH_3的排放影响较大,通风量越大,NH_3的排放量越高,通风方式对NH_3的排放几乎没有影响。综合堆肥的无害化指标、H_2S和NH_3的排放以及最终堆肥产品的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通风量为3.3m3/(m3·h)的间歇通风方式既能有效控制H_2S和NH_3的排放,减少N和S营养元素损失,又能满足堆肥的无害化和堆肥产品的腐熟。  相似文献   
65.
马氏珠母贝红色壳家系不同世代遗传变异的SRA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标记对马氏珠母贝红色壳家系第一代到第三代(F1、F2、F3)及回交家系(BC1)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7对SRAP引物共产生63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5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7.86条多态标记。 在F1,F2及F3三代中,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显示世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随着世代的增加,相邻世代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世代内遗传相似性逐渐增加。BC1与F1的遗传相似度高于F3与F1间,表明回交能使后代个体更趋向轮回亲本。  相似文献   
66.
鱼类遗存是考古遗址中常见的动物遗存之一,目前针对鱼类遗存进行的专题研究,涉及种属鉴定与量化统计、表面改造痕迹研究、体长复原、肉量估计、捕鱼工具推测及环境重建等,而死亡年龄鉴定的相关工作的成果相对较少,且研究材料以脊椎等骨骼为主。耳石是随鱼类年龄增长稳定沉积在淋巴系统中的碳酸钙结构,其形成原理与特殊性质使得耳石成为有效鉴定鱼类死亡年龄的绝佳材料。利用耳石进行年龄鉴定在国内外渔业研究中已经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在国外的考古遗址中利用耳石进行鱼类死亡年龄鉴定也日益普遍,已经产生许多成功案例。本文拟从鱼类死亡年龄研究简史,耳石基本特征及采集方法,利用耳石进行鱼类死亡年龄鉴定的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来阐释耳石在鱼类遗存研究中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7.
为丰富低苯丙氨酸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本研究以紫苏籽粕(脱脂)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双酶水解工艺,同时探究活性炭吸附游离苯丙氨酸的条件。结果表明,双酶法水解紫苏蛋白以制备低苯丙氨酸紫苏肽的最佳工艺为:选择中性复合蛋白酶(pH 7.0)和氨基肽酶(p H 8.0),分别在55℃条件下依次水解紫苏籽粕5.0、5.5 h。采用200目活性炭吸附水解后游离的苯丙氨酸,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紫苏蛋白中苯丙氨酸释放率为96.54%,苯丙氨酸去除率为97.64%,产物中苯丙氨酸质量分数为1.10 mg/g,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中对苯丙氨酸含量的要求。本研究为低苯丙氨酸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推广这类食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