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应用影像组学技术观察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二者联合检查中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影像组学特点,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手术病理结果完整的158例乳腺肿物患者,有效乳腺病灶共165个,其中良性组病灶45个,恶性组病灶120个。对患者同时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于有效图像上找到敏感目标区,对该区域手动勾画。利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aximum relevance minimum redundancy, mRMR)提取和筛选有效影像组学特点,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的影像组学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乳腺肿物的良恶性进行诊断。针对模型性能通过五折交叉验证法进行检验诊断。结果 分析乳腺肿物US及CEUS图像特点后发现,与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关联性最强的影像组学特点是经滤波变换后影像中的纹理特点。在构建的US、CEUS及US联合CEUS影像组学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均对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联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单组模型,US模型优于CEUS;联合模型诊断正确率最高,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  相似文献   
122.
123.
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绵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物候期天然牧草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对放牧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分别在牧草生长的不同时期(绿草期、盛草期和枯草期)选择不同的样方测定其混合牧草的营养成分,同时段选择6只放牧绵羊测定其瘤胃pH,氨态氮(NH_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显示:(1)牧草中粗蛋白质(CP)含量在绿草期含量最高(13.95%),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而枯草期最低,为5.14%;中性洗涤纤维(NDF)随着牧草的生长不断增加,酸性洗涤纤维(ADF)在绿草期含量最少。(2)瘤胃内环境参数随着不同物候期牧草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而变化,瘤胃pH在盛草期显著低于其他阶段(P0.05),NH_3-N含量在枯草期显著低于其他两个阶段(P0.05),VFA含量在枯草期最低,盛草期显著高于绿草期(P0.05)。综上所述,放牧绵羊在枯草期由于摄入的CP含量减少,NDF增加,导致消化率降低,不能满足放牧绵羊的营养需要,故在枯草期到绿草期这一阶段应对其进行合理补饲,调控瘤胃发酵,以改善瘤胃内环境,提高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4.
糜子是黑龙江西部地区特色杂粮作物之一,而该区盐碱地危害严重,探索磷石膏和有机肥对盐碱地糜子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验以粘丰5号和内糜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磷石膏、有机肥及磷石膏有机肥混合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糜子籽粒灌浆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结果表明:有机肥、磷石膏有机肥混施对粘丰5号叶片SOD、POD活性在开花后14 d、42 d促进效果较优,而对内糜8号叶片SOD、POD活性在开花后35 d促进效果较好;两个品种叶片MDA含量和O-.2含量在各处理中以磷石膏处理下为最高。综合分析,有机肥、磷石膏有机肥混施对糜子生育后期叶片保护酶活性改善效果优于磷石膏,能够有效降低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从而延缓叶片衰老进程;三种改良处理以磷石膏有机肥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5.
DNA甲基化是调控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目前测定某一基因DNA甲基化程度主要是先通过重亚硫酸盐转化,PCR扩增,再通过克隆、测序,检测PCR产物中胞嘧啶(C)转化为胸腺嘧啶(T)的比例。基于这种原理,建立了酶联免疫反应检测PCR产物中胞嘧啶转化为胸腺嘧啶的比例,计算出DNA甲基化率的新方法,并成功利用该方法测定了芜青(Brassica rapa L.ssp.rapiferu Metzg)纯合子和杂合子植株中隐性SP11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程度。与原有克隆测序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经济、省时。  相似文献   
126.
指出了云南省薄壳山核桃良种基地建设是发展薄壳山核桃种植的基础性工作,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趋势。从品种选择、生产规模、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及优势等5个方面提出了薄壳山核桃良种基地建设工艺设计中的采穗圃和采种园的具体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27.
选取参加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的9个苦荞品种(品系)在19个试验环境点的数据资料,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秩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产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九江苦荞属于较高产、稳定型品种;云荞2号属较高产、稳定型品种;WK-189属于高产、平均稳定型品种;西荞3号属于较高产、平均稳定型品种;凤苦2号和凤苦3号属于较高产、低稳定型品种。  相似文献   
128.
基于GIS的喀斯特高原山区石漠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漠化是广泛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生态-地质灾害,目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了解喀斯特高原山区石漠化景观的时空变化,以贵州省普定县南部的典型喀斯特高原山区后寨河流域为例,以3期遥感影像(1987年和1995年的TM影像与2004年的SPOT-5影像)作为数据源,借助于ArcGIS9.0等软件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石漠化强度分级的角度对近18 a来石漠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整个流域的石漠化出现扩展的趋势,其中前期(1987-1995年)的扩展速度为6.55 hm2/a,后期(1995-2004年)的扩展速度为29.64 hm2/a,扩展速度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轻度石漠化的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中度石漠化和强度石漠化的面积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9.
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水氮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对水氮调控的响应特征,以黄淮海地区主栽11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开展水氮处理[自然降雨(W0)和灌水处理(W1);不施氮(0 kg/hm~2 N,N0)、低氮水平(150 kg/hm~2 N,N1)和正常施氮(225 kg/hm~2 N,N2)]对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夏玉米品种在氮素积累、转运、吸收和利用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97%。以氮肥利用效率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夏玉米品种分为高(H)、中(M)、低(L)氮肥利用效率3类氮效型。水氮措施对夏玉米氮素积累和利用具有显著影响,且H型和M型品种较L型品种对水氮环境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灌水和施氮均显著提高了3类夏玉米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且L型品种对灌水处理的响应最大;H型和M型品种在W1N2处理下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而L型品种在W1N1处理下最高。灌水和施氮总体上增加了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但降低了氮素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水氮措施显著影响氮素吸收效率,且3类品种均以W1N1处理最高。因此,适当减少氮肥施用并配以合理的灌溉是提高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0.
为建立快速检测塞内卡病毒A (Senecavirus A,SVA)血清学方法,以纯化的重组VP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SVA VP1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结果表明,VP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该ELISA检测方法阴、阳性临界值为0.278,与口蹄疫病毒(FMDV)、脑心肌炎病毒(EMC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等猪常见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3%,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较好。相比于血清中和试验(SN),该方法的相对敏感性为98.0%,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4%。用该方法对来自山东、广东省的8个猪场的276份血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2.1%。SVA VP1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用于猪群SVA感染监测和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