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57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7篇
  39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气的地下储存是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用气进行季节高峰和国家战略储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了世界近百年地下储气库的建设情况,并对目前应用较多的枯竭油气田型、含水层型以及盐穴型储库的特点、建设、运营等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了。预测了地下储气库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管道建设规划,提出了在地下储气库方面应有计划地开展近期和中远期的调峰量、库址的选择、储备库的设计和  相似文献   
442.
农业科技进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文章针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了研究,并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结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具体类型和成果转化实践进行了分析。在政府主导下,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合作保障机制尚需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仍需建立、风险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和信息传导机制亟待建立等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制订合理的考评与激励制度、引入政策性保障基金和农业保险及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443.
南亚实蝇在不同寄主上数量动态及危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南亚实蝇Bactroceratau在南瓜、丝瓜、苦瓜和黄瓜等植物田不同空间高度、不同温度下的数量动态及不同寄主上的果实受害率。结果表明:南瓜地诱集到的南亚实蝇数量单次或虫口累计量均是最大,其次是黄瓜地,而在丝瓜地和苦瓜田诱集的总数大致相同。在80cm的高度,诱集到的虫口数量较多。在150cm处诱集到的南亚实蝇数量明显减少,说明其活动主要集中在空间位置较低的地方。在80cm高度诱集到的虫口数量以南瓜地的最多,与丝瓜、苦瓜和黄瓜地同一高度诱集到的存在极显著差异(P< 0. 01 ),丝瓜、苦瓜和黄瓜地诱集到的虫口数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温度下, 4个小区南亚实蝇活动高峰不同,但其数量动态的大致趋势都是单峰型,即随温度的升高数量逐渐的增加,到一定的温度又下降。南瓜果实受南亚实蝇危害程度最为严重, 2次调查的果实受害率分别为24. 32%和31. 76%。  相似文献   
444.
重庆市烟田杂草种类、分布与危害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重庆市烟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重庆市烟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烟田杂草共有121种,隶属于35科,其中阔叶杂草93种,占76.86%;禾本科杂草19种,占15.70%;其他杂草9种,占7.44%.一年生杂草68种,占56.20%;多年生杂草53种,占43.80%.根据各杂草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多度的综合值进行评价,藜、紫苏、尼泊尔蓼、马唐、牛膝菊、艾蒿、狗尾草和黄花蒿是重庆市烟田的优势杂草.地区间杂草发生危害情况差异显著,尼泊尔蓼、牛膝菊和雀稗在渝东北植烟区发生危害较为严重,艾蒿、马唐、狗尾草、西来稗、紫苏和藜次之;渝中部植烟区以藜发生危害较为严重,马唐、尼泊尔蓼、牛膝菊、黄花蒿、铁苋菜和春蓼次之;渝东南植烟区以藜、紫苏、黄花蒿和狗尾草的危害占优势.  相似文献   
445.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21目127科334种组成,其种类和个体数:植食性昆虫占47.60%和31.21%,捕食性昆虫占14.07%和25.49%,蜘蛛占32.34%和14.87%。多样性指数以蜘蛛最高,3个层次月均值均在2.0以上,其次为植食性昆虫。周年的数量及多样性指数的波动亚群落与层次间均有差异,总体是植食性昆虫的波动较明显,蜘蛛的波动较平稳。12个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一维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均是多色金蝉蛛(Phintella versicolor)最大,水平生态位是小叶蝉(Typhlocybinae)最大。一维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在害虫之间最大的是小叶蝉与锥头叶蝉(Japananus spp.),天敌之间最大的是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与多色金蝉蛛,天敌与害虫间是蚂蚁类(Formicidae)与白蛾蜡蝉(Lawana imitata);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害虫之间最大的为红头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occifluvis)与啮虫科(Psocidae);天敌之间为咸丰球蛛(Thridion xianfengensis)与二义宽胸蛛(Rhene biembolusa);天敌与害虫之间为二义宽胸蛛与红头长跗萤叶甲;一维的水平生态位重叠值总体较小。多维生态位宽度大小依次为多色金蝉蛛、二义宽胸蛛、红头长跗萤叶甲、灵川丽蛛(Chrysso lingchuanensis)、咸丰球蛛、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啮虫科、草间钻头蛛、锥头叶蝉、小叶蝉、白蛾蜡蝉和蚂蚁类。多维生态位重叠值,在害虫之间最大的是锥头叶蝉与小叶蝉,天敌之间是咸丰球蛛与灵川丽蛛,天敌与害虫间是二义宽胸蛛与红头长跗萤叶甲。  相似文献   
446.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对新疆冬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及其群体内部光、温变化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2个冬小麦生长周期,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了0(N_0),94.5(N_1),180(N_2),240(N_3),300(N_4)和360kg/hm~2(N_5)6个施氮肥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茎型特征,叶垂直分布及其形态特征,冠层光、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_0处理相比,增施氮肥冬小麦叶片的长、宽及叶片总面积均显著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叶层LAI、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1.83~85.88cm(2014年)和70.56~85.18cm(2015年);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和冠层温度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各处理冠层温度日变化呈"凸"型曲线,均在15:00左右达到峰值,其值以N_3处理最低。2年试验产量均以N_3处理最高,为8 653.22(2013年)和8 415.20kg/hm~2(2014年),分别较同年N_0、N_1、N_2、N_4和N_5处理增产68.01%、32.39%、17.92%、5.34%、10.69%和67.39%、30.81%、19.31%、4.20%、11.49%。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控制在240kg/hm~2左右,滴灌冬小麦叶型、株型特征良好,冠层光、温适宜,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47.
为研究新疆滴灌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水氮运筹模式,以新冬41为试材在田间采用水、氮2因素3水平裂区试验,设置9个水氮处理(W灌水量,N施氮量),W_1N_0(2 775 m~3/hm~2、0kg/hm~2)、W_2N_0(3 900 m~3/hm~2、0kg/hm~2)、W_3N_0(4 350 m~3/hm~2、0 kg/hm~2)、W_1N_1(2 775 m~3/hm~2、180 kg/hm~2)、W_2N_1(3 900 m~3/hm~2、180kg/hm~2)、W_3N_1(4 350m~3/hm~2、180kg/hm~2)、W_1N_2(2 775 m~3/hm~2、270kg/hm~2)、W_2N_2(3 900 m~3/hm~2、270kg/hm~2)和W3N2(4 350m~3/hm~2、270kg/hm~2)对0~100cm土层耗水量、小麦自拔节期到开花期0~60cm土层根干重、根长、活性和产量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滴水量直接增加拔节至成熟期0~60cm土层含水量,间接减少60~100cm土层储水消耗量,增加施氮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W3N2、W3N1处理开花期0~60cm土层根系干重分别较W3N0处理增加15.4%和7.5%;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53.9%和18.3%;W3N2、W2N2处理开花期0~60cm土层根系干重分别较W_1N_2处理增加9.4%和7.4%,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27.0%和21.5%,主要是0~20cm土层增加的结果,并增加开花期0~40cm土层根系活性;以W2N2、W3N2处理的根量和根活性较高,W2N2根系干重和根系总长度分别较W1N0增加19.2%和49.2%,0~20cm土层根系活性较W1N0增加97.2%;产量也以W2N2和W3N2处理较高,分别比W1N0增加19.1%和20.9%,却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综合产量和成本,W2N2(3 900m~3/hm~2、270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产量为9 000kg/hm~2左右的适宜水氮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448.
NDR1(non-race-specific disease resistance)基因能介导植物广谱抗病,在植物的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特色抗病植物苋色藜为材料,克隆并鉴定了NDR1的同源基因Ca NDR1a和Ca NDR1b。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基因分别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获得转基因水稻,经PCR和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选取部分株系进行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记录接种后3 d、5 d、10 d的叶片病斑长度,结果表明:转Ca NDR1a、Ca NDR1b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延迟发病。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但抗病性较好株系Ca NDR1基因的表达量并非最高。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转基因植株株高较对照组矮,但结实率、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49.
广州市异木棉属种质资源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木棉属(Ceiba)属的物种大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并被广泛引种栽培于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在华南地区广泛栽培的“美丽异木棉”是不是真正的美丽异木棉(C. speciosa),当初引进了一个物种还是多个物种都还存在疑问。本研究利用nrITS测序和ISSR分子标记两种方法来对广州市“美丽异木棉”172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基于nrITS序列分析表明,所分析的172个“美丽异木棉”样品中至少包括异木棉属三个物种以及它们之间的杂种,这三个物种分别是美丽异木棉(C. speciosa),C. insignis和C. crispiflora。通过比较基于nrITS序列鉴定的物种与对应个体的形态性状,干型、茎干上刺的有无、花瓣条纹多少、雄蕊筒附属物颜色和花期共五个性状与基于nrITS序列鉴定的物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花瓣形状、叶片边缘有无锯齿、花的大小和花瓣先端颜色与基于nrITS序列鉴定的物种无明显的相关性。ISSR分析表明,这些样品可以分为六个分支,同样这五个形态性状与基于ISSR的聚类有较好的相关性。本研究首次从分子角度揭示了华南地区栽培的“美丽异木棉”实际上包括异木棉属三个物种以及大量的物种间杂种。因此将所有栽培的个体直接称为美丽异木棉是不正确的,而应该结合其形态性状和分子数据来鉴定。“美丽异木棉”的遗传背景及这些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的解决为进一步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和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0.
枣棉间作条件下,通过设置两行枣树之间种植4行棉花(Int-4)与2行棉花(Int-2)两种不同的间作模式,研究一年生枣树对间作棉花的产量形成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棉花在盛花期前LAI、SPAD及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不显著,盛花期后差异显著。与单作棉花相比,Int-4间作模式下棉花的株高、LAI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产量比单作下降5.85%、10.40%、15.51%、13.26%、9.18%和41.61%,其胞间CO_2浓度(Ci)比单作增加4.18%;Int-2间作模式下棉花的株高、LAI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产量比单作下降3.10%、5.39%、11.80%、9.25%、6.09%和47.74%,其胞间CO_2浓度(Ci)比单作增加0.84%;SPAD差异不显著。而经济收入表现为间作4行棉花模式间作2行棉花模式单作棉花,4行枣棉间作与2行枣棉间作相比,株高、LAI和干物质质量分别显著下降2.85%、5.29%和6.85%,Int-4产量比Int-2显著增加11.73%,而SPAD值和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枣棉间作系统中,适当增加棉花种植密度有利于棉花高产,同时有利于经济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