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4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1现状 现存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按运作模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1"公司+合作社+农户"型。此类合作社以有经济、组织能力的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带动能力强,社员基本利益有保障,市场风险较低,发展后劲强,符合合作社发展方向。但该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对企业和加盟社员素质要求较高,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72.
本文利用Rayleigh法导出了用动测桩基自振频率f计算在桩头任意位移y_0下受推桩水平抗力系数"m"的公式.通过大量模型桩动、静对比试验验证:计算所得的m值及用此,m所计算的桩身内力和桩头位移均与实测值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73.
研究可降解多菌灵的木霉菌株Tr1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适宜条件,发现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菌龄20 h,裂解酶液为5 mg/m L的溶菌酶和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二者使用前按照体积比2∶1混合,酶解温度30℃,50 r/min缓慢振荡酶解2.5 h,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KCl,原生质体产量达6.44×106个/m L。原生质体再生的优化条件为:PDA为培养基,添加0.3 mol/L KCl和0.3 mol/L环己六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采用双层固体培养方式,有助于原生质体的再生。  相似文献   
74.
通过PCR技术分别在已有的几丁质酶基因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前端加入了SD序列,通过酶切、连接将上述两个基因串连,构建了自杀性转座重组质粒,为进一步构建转双价基因生防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为淡水藻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将济南地区采集的藻种进行分离培养和显微鉴定,并测定含油藻种的总脂含量。[结果]53种淡水藻分别属于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共计3门4个属。13种含油淡水藻的总脂含量在5.48%~39.03%。[结论]不同淡水藻之间的总脂含量差别很大,有些淡水藻的总脂含量甚至超过了海洋微藻。  相似文献   
76.
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能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长期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4株能降解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的降解菌,初步鉴定:2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分别为BM1和BM2,1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BL4,1株为假单胞菌属菌(Pseudomonas)P3。摇床培养7 d后,除BM1外,BM2、P3、BL4菌株对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盆栽试验表明:菌剂处理30 d后,对土壤中2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均在78%以上。  相似文献   
77.
为了提高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的生防能力,通过Tn5转座子介导,将其携带的来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几丁质酶基因整合到野生伯克氏菌B418染色体DNA上,获得工程菌株B418-37。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Southern杂交和几丁质酶活性检测,结果证实几丁质酶编码基因已整合到伯克氏菌B418-37染色体DNA上并能表达几丁质酶。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几丁质酶基因整合到伯克氏菌染色体中,没有影响野生菌的解磷、解钾、固氮及其在植物根际的定殖能力。平板抑菌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该工程菌株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增强,说明几丁质酶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上述结果说明通过染色体整合几丁质酶基因是获得多功能生防工程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8.
王瑛  张新建 《农村科技》2005,(11):12-13
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在大田连年种植易发生混杂退化,造成产量下降,纤维品质变劣。提高棉花质量不仅是纺织工业的需要,也是提高棉花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棉花品种退化的原因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9.
为了明确绿肥植物的培肥效果,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毛苕(Vicia villosa Roth)、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黑麦(Secale cereale L.)、冬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以及二月兰+毛苕、黑麦+毛苕等9个冬闲绿肥植物还田处理对玉米株高、茎粗、总生物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以冬闲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冬闲处理相比,除黑麦、毛苕、二月兰+毛苕处理外,其他绿肥还田处理均可提高玉米株高,提高范围2.52%~4.84%;各绿肥还田处理均可提高玉米茎粗、总生物量(秸秆+籽粒)和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2.43%~33.01%,1.81%~18.98%,2.57%~15.12%,分别以二月兰+毛苕、二月兰+毛苕和黑麦处理增幅最大;二月兰、草木樨和黑麦+毛苕处理可提高玉米收获指数,其中以黑麦+毛苕处理收获指数最高。因不同处理对后茬作物——玉米的影响不同,故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用途选择适宜的冬闲绿肥进行轮作。  相似文献   
80.
为探明丙硫菌唑与抑霉唑混剂对稻恶苗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开发防治稻恶苗病的新药剂,本研究以藤仓镰孢菌为试验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抑霉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藤仓镰孢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抑霉唑配比为1:1时增效系数为1.9778,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5%丙硫菌唑·抑霉唑WS 500倍液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的防效分别为91.08%、92.85%和89.52%,防效均高于4.23%甲霜·种菌唑ME 1000倍液和12%氟啶·戊·杀螟WS 1000倍液的防效,并且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成苗安全。5%丙硫菌唑·抑霉唑WS对稻恶苗病防效优良,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开发为稻恶苗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