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林业   7篇
农学   247篇
基础科学   219篇
  11篇
综合类   66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利文斯顿雏菊的花色素成分及其稳定性,为草花花色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利文斯顿雏菊8个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特征颜色反应、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确定其花色素成分,并分析温度和光照对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利文斯顿雏菊花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含黄酮和花色素苷,可能含异黄酮、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不含橙酮和查耳酮;白色品系只含黄酮和黄酮醇;粉红内白、橙色和黄色3个品系除含黄酮和黄酮醇外,可能还含异黄酮;玫红内白、玫红内黄和和西瓜红色3个品系含花色素苷、黄酮、黄酮醇等,且存在酰基基团,另外,玫红内黄品系还含二氢黄酮醇;粉红内黄品系含黄酮、黄酮醇和二氢黄酮醇;8个品系花色的黄酮类化合物中含醇羟基和酮羟基,不含酚羟基。温度对利文斯顿雏菊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60~80℃时,吸光度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光照对玫红内白、玫红内黄和西瓜红色3个品系的影响较大。【结论】利文斯顿雏菊不同品系花色素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不同,温度和光照对其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且不同品系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2.
运用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技术,对感染呼肠孤病毒的锯缘青蟹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和超微观察.石蜡切片结果显示:SsRV的侵染导致青蟹的肝胰腺、鳃、肠、心、胃和肌肉组织中产生明显组织病理变化,其中以肝胰腺、鳃组织和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最为明显,主要包括肝胰腺基底膜破损、肝细胞坏死,鳃腔堵塞,肠上皮细胞脱落,心肌与足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一种牦牛TLR1基因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分析TLR1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参考牦牛TLR1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以牦牛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建立荧光定量方法;基于该荧光定量方法分析TLR1基因在牦牛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胃、乳腺、肌肉、卵巢11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TLR1基因和β-actin基因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呈现单一条带,其产物熔解曲线均为特异的单峰,表明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组织表达结果显示,TLR1基因在所检测的牦牛11个组织样本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肾、肝、脾、肺、卵巢、小肠中表达量较高,在胃、乳腺、心、大肠、肌肉组织中表达量较低。【结论】TLR1基因在牦牛各组织中转录水平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各组织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抵抗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4.
设计了一种5自由度3-PTT串并联数控机床机构.采用分解与综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机构构型及自由度等问题,分析与计算表明设计的3-PTT机构符合串并联数控机床设计要求、构型合理.在充分考虑奇异约束条件和位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构的工作空间及位姿极限,并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此分析能较好地反映3-PTT串并联数控机床的完全工作空间,为工作过程的数字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真菌病害,给西瓜生产带来巨大威胁。本文从嫁接防治、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生产中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6.
极简主义园林中的植物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小敏  田志平  张延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46-9247,9252
结合实例对极简主义园林中植物应用的特点、常用手法及其景观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7.
68.
葡萄早期新梢生长动力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主要野生葡萄、欧洲葡萄、美洲葡萄、河岸葡萄及欧美杂交葡萄为试材,对葡萄属植物早期新梢生长动力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植物新梢早期快速生长阶段的生长曲线,除可用指数模型(L=L_0e~(Rt))模拟外,还可以用一元线性模型(L=a+bt)进行模拟,但两种模型的参数所代表的生物学意义不同;其中一元线性模型中的回归系数 b(称为生长系数),能够反映不同葡萄种类的生长势强弱,可作为葡萄生长势强弱的一个数量化指标,同时还对其他参数的生物学意义作了一定说明。  相似文献   
69.
不同掺沙比例对烟区黏质土壤微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掺沙处理烟区黏质土壤的微生态特性,为烟区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神河镇烟草种植基地的黏质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掺沙处理(掺沙比例(体积比)分别为0,10%,20%,30%,40%),对不同掺沙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呼吸强度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掺沙后土壤微生态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不掺沙处理烟区的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多,达3.94×106 CFU/g,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掺沙40%,30%和20%处理次之;掺沙10%处理最小。同一掺沙处理下,3种微生物数量总体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且均以不掺沙处理最多。2)不同掺沙处理烟区土壤平均呼吸强度为5.49μg/(g.h),土壤呼吸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掺沙20%>掺沙10%>掺沙30%>不掺沙>掺沙40%,其中掺沙20%处理烟区土壤呼吸强度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掺沙20%处理烟区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465.18,2.23μg/(g.h)和39.48mL/(g.h),掺沙10%和30%处理次之,不掺沙和掺沙40%处理最低;土壤磷酸酶活性以掺沙30%处理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4)烟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和呼吸强度大多呈负相关;土壤呼吸强度与4种酶活性均呈正相关,其中与蔗糖酶活性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4种酶活性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蔗糖酶与脲酶活性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结论】掺沙20%的土壤整体表现出微生物呼吸较强,酶活性较高,各个微生态指标间相关性较为密切,故陕南烟草种植区对黏质土壤进行改良时,掺沙比例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利用基因枪将WZY2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pAHC-WZY2-Ri导入"郑引1号"小麦,获得WZY2基因表达缺失型小麦,为深入分析WZY2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植物表达载体pAHC25为基础,构建含有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表达载体pAHC-WZY2-Ri,利用基因枪将其转入"郑引1号"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经过筛选、PCR检测得到阳性植株。【结果】从转化的1 500个愈伤组织中获得27株再生植株。利用PCR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获得阳性植株3株,转化率为0.2%。【结论】构建了WZY2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成功地将WZY2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导入"郑引1号"小麦,获得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