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立式旋耕对小麦生长季土壤紧实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土壤立式旋耕方式对小麦生长季关键生育时期土壤紧实状况的影响,以常规旋耕(TR,12 cm±5 cm)为对照,连续两季(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研究了立式旋耕(VR,30 cm±5 cm)在不施肥(nF)、施肥(F)条件下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土壤紧实度、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旋耕相比,立式旋耕能连续两季持续增加小麦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耕层土壤紧实程度;而且立式旋耕能进一步激发土地生产潜力,与常规旋耕不施肥(nFTR)处理相比,2018年立式旋耕施肥(FVR)、常规旋耕施肥(FTR)处理产量分别增加50.16%、36.28%,2019年分别增加42.91%、34.79%。与FTR处理相比,FVR氮肥农学效率提高38.29%(2018年)、23.35%(2019年);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15%(2018年)、6.02%(2019年)。与常规旋耕相比,立式旋耕能显著降低第一季小麦拔节期、灌浆期10 cm土壤耕层的紧实度;而第二季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立式旋耕能降低小麦拔节期20 cm耕层土壤紧实度,在施肥情况下显著降低。两种耕作方式下灌浆期5 cm耕层的土壤紧实度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立式旋耕较常规旋耕能够有效降低当季小麦拔节期、灌浆期耕层(10 cm)土壤的紧实度,构建良好的土壤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灌浆期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淮海平原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氮钾配施(NK)、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或秸秆(SNPK)5种施肥措施对灌浆期冬小麦吸收利用氮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施氮量为N 165 kg/hm2时,NPK、MNPK、SNPK处理有利于小麦在灌浆阶段维持田间较高的群体数和干物质的积累量;其中MNPK、SNPK处理较NPK处理有利于小麦灌浆阶段在茎、鞘器官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氮素吸收方面,NPK、MNPK、SNPK处理有利小麦灌浆期茎、叶、鞘、穗等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和累积.与CK处理相比,施无机氮、有机氮分别为N 49.5、115.5 kg/hm2时,MNPK、SNPK处理可以延长灌浆高峰期7天左右;而施无机氮为165 kg/hm2时,与CK处理相比,NPK、NK处理可以延长14天左右.在花后1 ~ 14天,MNPK、SNPK处理在茎、穗部位氮素吸收累积量要高于NPK处理,其中穗部差异分别达到P≤0.05显著水平、P≤0.01极显著水平;在花后21 ~ 35天,NPK处理在叶、籽粒部位氮素吸收累积量要高于MNPK、SNPK处理,其中叶部差异均达到P≤0.05显著水平或P≤0.01极显著水平.此外,在灌浆期MNPK处理在穗部氮素累积量要高于SNPK处理.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无机有机肥配施应适当加大无机氮肥的供应量以弥补小麦灌浆中后期起氮肥供应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国内、外农业有关的长期定位试验站进行简要的介绍,系统的阐述了国内外的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品品质、产量以及肥料效率的影响,运用系统分析法分析了长期定位施肥在我国农业领域研究的分布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开展长期定位在作物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盆栽文心兰上的凤仙花坏死斑病毒的检测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和RT-PCR技术从表现有同心圆褪绿斑的进境盆栽文心兰上检测出凤仙花坏死斑病毒.ELISA检测发现该病毒在文心兰上分布不均匀,病毒主要集中在表现症状的病斑处.同时,根据该病毒S RNA上的核衣壳蛋白(N)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检测得到500bp的预期DNA片段.经HindⅢI和EcolI酶切验证后克隆了该序列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N基因序列和已经发表的凤仙花坏死斑病毒(登陆号为AB109100、AB207803、DQ425096)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进一步确认进境盆栽文心兰上携带凤仙花坏死病毒.这是INSV首次在中国的报道,也是第一次在文心兰上发现该病毒.  相似文献   
15.
施用不同菌渣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小麦季施用不同菌渣、牛粪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1∶2)、JZC(菌渣∶牛粪=1∶1)、JZD(菌渣∶牛粪=2∶1))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这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结果表明,与CK-JZ0相比,在菌渣肥施用量为3 000 kg/hm~2或6 000 kg/hm~2时,JZA,JZB,JZC,JZD配比的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甚至减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也较差;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养分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影响不显著;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对耕层土壤养分逐渐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规律不明显。菌渣肥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B,JZC配比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的提高较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较好;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能提高玉米季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下茬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或提高玉米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施用JZB,JZC菌渣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氮含量(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趋势变强,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能够明显提高或改善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总结归纳了当前牛养殖业废弃物研究的分布情况;以统计资料为基础,阐述了河南省牛养殖业的区域分布情况,截至2016年底,牛养殖数量大的(≥40万头)有南阳、驻马店、开封、洛阳、商丘、周口6个地市,其中,牛养殖数量以南阳最多,出栏数、存栏数分别为93.94万,113.97万头。介绍了牛养殖业废弃物与种植业、园艺瓜菜产业、食用菌、其他养殖业以及产业资源化利用途径;最后对河南省牛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立式旋耕(30 cm±5 cm)下氮肥减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研究了2017—2018、2018—2019年两个小麦生长季立式旋耕下CK(300 kg N·hm-2)与减氮10%(RF10)、20%(RF20)、30%(RF30)处理小麦品质变化,测定项目包括籽粒品质和面粉流变特性、拉伸性能等。结果表明:与CK相比,RF10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当季略增,连续减施第二季则显著下降12.2%;RF20、RF30两季均下降,且RF30当季显著下降11.6%,RF20第二季显著下降11.1%。RF10、RF20湿面筋含量与CK比,当季略升,第二季下降;RF30两季均下降,且当季与CK差异显著,降幅为10.8%。氮肥减施后面粉吸水量呈增加趋势,面团形成时间呈缩短趋势;面团稳定时间与CK比均缩短,RF20、RF30与CK差异显著。RF10、RF20面团弱化度较CK均升高,RF30当季显著升高,第二季下降。RF10、RF20面粉能量值当季升高,第二季下降;RF30两季均下降。氮肥减施对籽粒容重、出粉率、拉伸阻力及延伸性等影响规律性不明显。研究表明,减施10%、20%氮肥能实现减肥不降产,对当季小麦品质影响不大,连续减施则影响小麦品质;减施30%氮肥时小麦产量有降低趋势,且品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八角金盘对水华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方法]以南太湖水华蓝藻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下八角金盘对水华蓝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八角金盘叶片提取液、高压灭菌叶柄和叶组织以及新鲜叶组织对水华蓝藻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0.5%叶片提取液和0.5%高压灭菌叶柄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处理21 d后几乎完全抑制了蓝藻的生长;在不同的植物组织和不同处理方式中,0.5%处理浓度最能有效地抑制水华蓝藻的生长.[结论]八角金盘叶片可以有效地抑制水华蓝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新型耕作方法(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探索耕作措施与作物群体微环境的关系,为获得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设旋耕CK(12~16 cm)、粉垄耕作FL1(20~30 cm) 和粉垄耕作FL2(30~40 cm) 3个处理,其他一切农事操作均保持一致.结果表明,粉垄耕作(FL1,FL2)对小麦灌浆期群体的冠层温度、群体内地表的温度以及群体内CO2浓度影响较大.灌浆期,群体的冠层温度FL1(31.72 ℃)、FL2(32.15 ℃)比CK(32.72 ℃)低,群体内地表温度FL1(27.98 ℃)、FL2(28.30 ℃)比CK(27.97 ℃)高群体的CO2浓度FL1(373.5 mg·L-1)、FL2(373.5 mg·L-1)均显着低于CK(431.7 mg·L-1).FL1、FL2处理群体内相对湿度在孕穗期、灌浆期分别为58.1%、60.9%和60.8%、56.6%,高于CK(52.7%和57.7%);相反,群体内温度分别为25.0、23.9 ℃和32.7、33.2 ℃,低于CK(27.0 ℃和33.8 ℃).此外,拔节期粉垄耕作的土壤耕层温度比CK低1~2 ℃,孕穗期比CK高0~0.5 ℃.粉垄耕作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小麦生育中后期田间微环境,提高抗逆能力,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牛粪堆肥A(牛粪+小麦秸秆+发酵腐熟剂+除臭剂)、B(牛粪+小麦秸秆+除臭剂)、C(牛粪+发酵腐熟剂+除臭剂)、D(牛粪+除臭剂)在6 000(JZ2)、9 000(JZ3)kg/hm~2这2个施用水平下替代20%全量化肥后对玉米季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单施化肥(JZ0-CK)作对照。结果表明,牛粪堆肥替代20%全量化肥有利于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产量;与JZ0-CK(4 647.58 kg/hm~2)相比,在6 000、9 000 kg/hm~2施肥水平时,牛粪堆肥处理A、B、C、D均能增加玉米产量和纯收益,其中,JZ2-B(7 310.06 kg/hm~2)、JZ2-D(6 625.35kg/hm~2)、JZ3-A(6 984.43 kg/hm~2)、JZ3-C(7 425.25 kg/hm~2)处理增产显著,分别增产2 662.48、1 977.77、2 336.85、2 777.67 kg/hm~2,增幅分别达57.29%、42.55%、50.28%、59.77%;不同牛粪堆肥处理之间,JZ2-B、JZ3-C处理显著高于JZ2-A(5 467.80 kg/hm~2)、JZ2-C(5 258.86 kg/hm~2)、JZ3-B(5 328.44 kg/hm~2)处理,产量大小依次为JZ3-CJZ2-BJZ3-AJZ2-DJZ3-DJZ2-AJZ3-BJZ2-CJZ0-CK;与JZ0-CK(3 390.40元/hm~2)处理相比,纯收益JZ2-B(7 549.71元/hm~2)、JZ2-D(6 385.70元/hm~2)、JZ3-A(6 636.15元/hm~2)、JZ3-C(7 385.53元/hm~20处理分别显著增加4 159.31、2 995.30、3 245.75、3 995.13元/hm~2,增幅分别为122.67%、88.35%、95.73%、117.84%,JZ2-B处理纯收益最大,其次为JZ3-C处理,纯收益大小依次为JZ2-BJZ3-CJZ3-AJZ2-DJZ3-DJZ2-AJZ2-CJZ3-BJZ0-CK;与JZ0-CK(1.75)处理相比,产投比除JZ3-B(1.73)处理下降外,其他牛粪堆肥处理均增加,其中,JZ2-B(2.55)、JZ3-C(2.41)处理显著高于JZ0-CK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