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为准确评估罗氏沼虾的育种值,利用罗氏沼虾106个家系中2628尾个体的体重资料,分别考虑日龄、性别和雌虾出池时是否抱卵等因素,设计了4种单性状动物模型,应用BLUP法估计个体的体重育种值。4种模型所估计的体重遗传力差别较大,遗传力范围在0.02~0.13之间。分析表明,家系混养前日龄与家系出池体重测定值存在极显著的相关(r=0.434,P〈0.01),说明家系混养前日龄对混养后家系个体的体重有显著影响,提示在动物模型设计时,应该考虑家系混养前日龄作协变量;在考虑性别效应、雌虾出池时的抱卵效应,并以家系混养前日龄为协变量,获得的育种值估计较其他模型更为准确。实验还对育种值选择与表型值选择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依据育种值选择与依据表型值选择的结果存在着较大差异,两种选择方法选取的前53个家系育种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70和0.58g,前者比后者提高20.7%,提示依据育种值的选择效率要高于表型值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52.
2种茉莉酸类物质对杂交水稻两系不育系的调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茉莉酸甲酯和其类似物二氢茉莉酸丙酯在水稻两系不育系制种中的调花作用。[方法]2007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场,采用不同剂量茉莉酸甲酯和二氢茉莉酸丙酯对开花期两系不育系广占63S进行处理,测定其当日午前开花率和结实率。[结果]不同剂量的茉莉酸甲酯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当日午前开花数,其当日有效花率比对照(不施药)提高15.83%~40.74%,并最终使父母本异交结实率提高12.15%~16.16%,使用剂量以30mg/m2最佳。茉莉酸甲酯不同剂量处理的结实率与对照均呈极显著差异,但3个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剂量30mg/m2的二氢茉莉酸丙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日午前开花率,且使异交结实率显著提高(达5.18%),但其效果弱于茉莉酸甲酯。[结论]2种茉莉酸类物质均具有提高两系不育系制种产量的潜力,且茉莉酸甲酯的调花效果比二氢茉莉酸丙酯更优越。  相似文献   
53.
室内水泥池培育黄颡鱼夏花鱼种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2005年到2008年连续四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用室内水泥池培育黄颡鱼苗到夏花鱼种是切实可行的;文中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四批次鱼苗培育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鱼苗培育设施(1)培育池:培育池长2米、宽6米、高0.95米,一般养殖最高水位0.7米,池底向排水口方向稍稍倾斜。  相似文献   
54.
在江苏高邮市,对罗氏沼虾"南太湖1号"选育群体与未经选育的其它养殖群体进行了养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育群体在大塘养殖阶段具明显的生长优势,选育群体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分别比非选育群体高0.01907g/d、0.242%,d.选育群体的平均产量增加64.5 kg,增产20.6%;产值增加1 758元/667 m2(亩),增幅29.3%;利润增加1110元/667 m2,增幅53.6%;饲料系数降低6.76%,养殖成活率增加8.87%.  相似文献   
55.
水下集鱼灯     
张宇飞 《海洋渔业》1983,5(5):233-233
<正> 日本新发明的乌贼集鱼灯的特点,它不用电池、灯泡,而是吸收日光或船上的集鱼灯光能,再下降到海中作间接发光,从而达到集鱼的目的。过去的集鱼灯因都用电池和灯泡,日本现有乌贼钓专用船  相似文献   
56.
生物絮团在罗氏沼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罗氏沼虾育苗水体连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定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培育生物絮团,自1日龄幼体培育至仔虾,连续监测水体的氨氮、亚硝酸氮、溶解氧、COD、葡萄糖和生物絮团等浓度;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生物絮团中微生物组成,测定出苗率及育成仔虾个体大小。通过27 d室内罗氏沼虾育苗试验发现:各组生物絮团含量无显著差异,应用生物絮团后,葡萄糖终浓度为20 mg/L组的氨态氮和亚硝酸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解氧和COD浓度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DGGE分析结果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添加葡萄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产生的生物絮团,条件致病菌气单胞菌属细菌(Aeromonas sp.)显著少于自然产生的生物絮团,并促进水产有益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的生长。出苗率及生长测定表明,对照组出苗率为32.60%,20 mg/L试验组为60.60%,比对照组高85.90%。对照组仔虾体长平均值为8.193 mm,20 mg/L试验组体长平均值为10.488 mm,比对照组高28.00%。添加一定浓度葡萄糖和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生物絮团能有效地控制水质和减少有害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毛皮品质、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3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2.5(Ⅱ组)、5.0(Ⅲ组)、10.0(Ⅳ组)、20.0(Ⅴ组)、40.0 mg/kg(Ⅵ组)维生素B2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Ⅴ和Ⅵ组水貂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Ⅱ、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毛皮品质评分和体长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水貂绒毛长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Ⅳ和Ⅴ组水貂针毛长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Ⅵ组(P0.01)。3)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食入氮、尿氮、粪氮和沉积氮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水貂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Ⅴ和Ⅵ组水貂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综合以上指标,从提高生长性能和减少饲料成本角度考虑,冬毛期水貂饲粮中维生素B2适宜添加水平为2.5 mg/kg(饲粮中维生素B2实际含量为5.49 mg/kg)。  相似文献   
58.
为给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各地类碳密度数据,运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对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估算,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2000、2005、2010、2015、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569.87×107、573.22×107、573.69×107、572.42×107、573.14×107 t,呈增加趋势,累计增加3.27×107 t;(2)碳储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西部、南部、东南角和东部小区域;(3)林地是研究区最重要的碳库,其碳储量占研究区固碳总量的93.31%,林地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是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促使大兴安岭林地面积保持稳定并且呈现出一定增长趋势,提高了大...  相似文献   
59.
对不同厂家的多种“九二0”剂型在水稻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和异交性状上的药效进行了比较试验,以钱江牌90%片剂综合优势相对较强;提出了根据施药后亲本的器官形态指标和功能指标综合评价“九二0”药效的观点。  相似文献   
60.
通过探究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为制定玉米秸秆还田配套的合理耕作方式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合众11为试验材料,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免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不还田、旋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不还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不还田6个处理,测定并分析玉米产量及相关因子、钾积累量、钾转运量及利用效率。与免耕相比,翻耕和旋耕的玉米产量、钾积累量及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钾积累量。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各指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免耕+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翻耕+秸秆还田和旋耕+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产量和钾积累量与利用效率。在6种耕作模式中,翻耕+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和钾素积累量最高,2016年产量翻耕+秸秆还田较免耕不还田提高了32.19%,2017年提高了23.30%。钾素积累量2016年抽雄期、成熟期翻耕+秸秆还田较免耕不还田分别提高了19.86%、14.15%,2017年抽雄期、成熟期翻耕+秸秆还田较免耕不还田分别提高了40.75%、20.03%,且与免耕+秸秆不还田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有利于产量和钾素积累利用的提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翻耕是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