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1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535篇
农学   320篇
基础科学   321篇
  343篇
综合类   2268篇
农作物   345篇
水产渔业   368篇
畜牧兽医   1087篇
园艺   384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981.
以吴屯杨叶片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激素以及不同部位叶片对吴屯杨叶片再生的影响,建立了吴屯杨叶片再生体系.试验表明:外植体最佳消毒时间为7 min,叶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5mg/L,抽茎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15mg/L+GA(3)1.0 mg/L为最佳,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2mg/L+NAA 0.03mg/L.  相似文献   
982.
【目的】对狂犬病毒Rmg基因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及复性,以期获得表达量高、反应原性好的Rmg蛋白,为研制快速、直观、简便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的胶体金试纸条奠定基础。【方法】用常规PCR从狂犬病毒基因组中克隆出狂犬病毒G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基因Rmg,并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Trx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Trx-Rmg,将pET-Trx-Rmg转化BL21(DE3)plysS,在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结果】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Rmg基因在BL21(DE3)plysS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5%左右,并主要以不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51.7kDa。将表达的蛋白以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并通过谷胱甘肽还原法进行复性,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9.1%。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表达的Rmg蛋白能够与狂犬病毒高免血清发生特异反应,但与犬细小病毒(CPV)、犬瘟热病毒(CDV)阳性血清不发生反应。【结论】Rmg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研制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的胶体金试纸条。  相似文献   
983.
旱地红壤长期定位施肥养分下移特征及作物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给合理施肥与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玉米为试材,试验设4个处理,研究了旱地红壤长期施肥养分在剖面中的下移特征和作物产量效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N、P肥和有机肥显著增加0~2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N与P或有机肥配施明显减少20~60 cm碱解氮含量,60~80 cm碱解氮含量差异较小;P与有机肥配施减少20~40 cm速效磷含量;40~60 cm速效磷含量差异极小;40 cm以下速效钾差异不明显,有机质60~80 cm以下无差异。低产红壤经28年改良培肥,生产性能达到中上等肥力水平。长期施N和NP,玉米籽粒分别在第8、24年绝收,NMP处理比NP处理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984.
多花木兰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种群竞争及其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掌握常吉高速公路边坡多花木兰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的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等生长状况,运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Shannon-Wiener公式和Shoener公式对多花木兰人工植物群落的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花木兰种内竞争能力与个体的地径径级成正比,多花木兰竞争能力大于刺槐、小叶女贞,原有配置的马尾松等植物已经死亡;群落各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大小顺序为:多花木兰>刺槐>小叶女贞,分别为2.271、2.147、2.088;群落各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多花木兰和刺槐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793,多花木兰和小叶女贞生态位重叠值最小,为0.632。多花木兰能够很好地适应高速公路边坡环境,群落中已经被淘汰的其他竞争力太弱的树种不适合与多花木兰混植。  相似文献   
985.
多花木兰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常吉高速公路的边坡主要采用多花木兰人工植物群落进行生态恢复。为了掌握人工植物群落特征,为高速公路边坡恢复奠定理论基础,运用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和重要值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中的植物共17种,分属9个科,17个属;(2)在科层次上,群落内世界分布科数量上明显高于热带分布科;属层次上,温带分布属占主导地位;(3)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灌、草3层,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层以多花木兰占优势,草本层物种较为丰富;(4)多花木兰在群落中占着重要地位,重要值最大为63.5。草本层各物种重要值都较小,不能突显优势种,但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在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中,多花木兰占着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86.
福建沿海地区可食性海洋贝、藻类体中HCH、DDT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缢蛏、牡蛎、菲律宾蛤仔、坛紫菜和海带等5种可食性海洋贝类和藻类为对象,研究了采自于2007年元月福建沿海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区样品中HCH、DDT的环境分布特征。不同品种的海洋贝类和藻类中HCH和DDT的含量水平较低;个别地区仍存在HCH和DDT新污染源;不同地区和品种之间HCH和DDT含量的差异不大,呈现典型的非点源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987.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Cu/Cd形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提高了土壤pH,其中3%和5%添加剂量处理60d后使土壤pH分别提高了1.23个和1.35个单位;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减少了毒性较强的离子交换态Cu/Cd的含量,增加了毒性中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毒性最低的残留态Cu/Cd含量,使Cu/Cd由植物可利用态向潜在可利用态转变;纳米羟基磷灰石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3种酶活性与Cu/Cd形态分布的相关性表明,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对土壤重金属Cu/Cd活性变化比较敏感,可以作为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88.
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方法]选择过去30年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的2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在相同的大田管理和栽培条件下,比较各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和形态特征,并对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组合的演替过程中,尽管株高、千粒重和每穗粒数有少许增加,但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引起单株产量和生物量降低;单茎的茎鞘、叶片、穗重增加,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生物量和每穗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生物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杂交稻的育种和栽培中,在强调单个有效穗的大穗优势的同时,必须注重品种的分蘖发生能力,建立适宜的群体密度以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989.
从湖南省4个不同地区的黑斑蛙大腿肌肉中采集猬迭宫绦虫裂头蚴作为研究对象,用引物Nad1u及Nad1d扩增猬迭宫绦虫裂头蚴的nad1基因片段,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猬迭宫绦虫裂头蚴nad1序列均为570 bp。研究结果为猬迭宫绦虫裂头蚴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0.
2011年4月13日,湖南省农业厅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长沙召开了由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承担、上海复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项目(一期)验收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了同类项目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以湖南省14个市州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