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翻白草花梗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用0.1%升汞消毒12 min效果最佳,萌动率为64.7%;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15 mg/L;丛生芽的增殖和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3 mg/L+NAA0.15 mg/L,平均增殖倍数为7.2;生根壮苗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3 mg/L+5%马铃薯,生根率达到90.0%,平均根长1.2 cm,苗粗壮。  相似文献   
12.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对广西富硒铁皮石斛栽培的产地环境、生长条件、富硒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一系列过程开展研究。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最佳指标和方法,制定了广西富硒铁皮石斛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牛大力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大力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0.1%HgCl2不同处理时间对外植体进行灭菌;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浓度6-BA(2.0、2.5 mg/L)和NAA(0.2、1.0 mg/L)对无菌外植体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效果;以1/2MS为生根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NAA(0~2.5 mg/L)和IBA(0~2.5 mg/L),探讨对生根培养的效果。结果表明,0.1%HgCl2处理15 min,外植体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组合均能诱导牛大力茎段产生愈伤组织,但以添加1.0mg/L NAA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添加NAA和6-BA可诱导牛大力茎段上的腋芽萌动再生,但最高出芽率仅78.6%;再生芽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NAA,培养30 d,增殖倍数可达4~5倍;在培养基1/2MS+NAA 2.5mg/L+IBA 2.5 mg/L中培养,其生根率可达66.7%;经过炼苗,移栽到菜园土和河沙(3∶1)的混合基质中,30 d后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袋式培养在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中的应用研究和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铁皮石斛分化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瓶式培养方式和袋式培养方式进行生根培养.结果显示,两种培养方式生产的组培苗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均表现出生根快且根系发达,生根率达到100 %,苗健壮,质量好,移栽成活率高达90 %以上;但在培养基灭菌和接种效率、污染率、移植成活率、培养空间利用率和炼苗效率等方面,袋式培养优于常规瓶式培养,可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5.
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别名风梨、王梨、黄梨、香菠梨等,属凤梨科,凤梨属中的一个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种,为我国华南四大名果之一。台农19号是从台湾省引进的优良菠萝杂交品种,具有皮薄、芽眼浅、肉质细嫩、风味独特、产量高等优点,在广西有着很好的种植前景。然而仅靠常规各种芽蘖(吸芽、冠芽、裔芽和块茎芽等)进行繁殖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求。而组培是目前快繁种苗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最佳消毒时间、培养基类型、接种方式及育苗基质,从而不断完善菠萝组培快繁技术,满足农户对优质菠萝种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药食同源植物赤苍藤的基因组大小、基本结构特征及确定适合该物种的基因组测序方案,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基于K-mer分析的全基因组调查和生物信息学,测定和分析赤苍藤基因组。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估算赤苍藤的基因组大小为2.0~2.2 Gb;Survey分析获得赤苍藤有效数据152 Gb,估计基因组大小约为2 103.11 Mb,杂合率为0.90%,重复序列比例为75.20%,基因组GC含量约为38.50%,推测赤苍藤基因组大小约为2.1 Gb,并初步判断其具有较高的重复序列和杂合率。本研究结果确定了赤苍藤基因组为复杂基因组,可为后续开展全基因测序时的策略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为下一步开展全基因组图谱绘制、挖掘重要功能基因提供了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浸种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自交系,后代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变异性状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片形状与颜色、叶片的长度与宽度、光合叶面积、百粒重和生育期等。这些变异性状有的具有供体性状,有的产生新的性状,并且在D3代趋向稳定。从D0到D3代连续4代田间性状观察发现,变异植株的株高、穗位高均变矮,叶色浓绿。对D3代稳定株系的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都有所提高。该方法为改良玉米品质,创造玉米新种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改良SDS方法提取罗汉果基因组DNA,得到的DNA质量较高,适合于RAPDPCR分析,在25 μl反应体系中,RAPD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200μmol/LdNTP,0.4μmol/L随机引物,ExTaq DNA聚合酶1U,模板DNA50ng/应.  相似文献   
19.
外源DNA直接导入甜玉米自交系后代性状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取糯质玉米DNA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甜玉米自交系,其后代植株产生了变异,主要表现在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等性状上的差异。经三代种植观察,D3代各变异性状趋向稳定。经品质分析,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蛋白质,淀粉含量有所提高。从而为今后玉米不同种之间的DNA导入创造新的变异品系,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以芽繁芽离体培养技术体系,为广西铁皮石斛良种选育及种苗繁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广西桂平种、容县种和西林种3种野生铁皮石斛后代材料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和壮苗生根培养,探讨不同消毒时间和不同激素配比对丛生芽诱导培养等过程的影响。【结果】3种材料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为10min,污染率仅10.0%-20.0%;桂平种丛生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0mg/L6-BA+0.2mg/LNAA+10%椰子汁,丛生芽诱导率7.8%;容县种和西林种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1.5mg/L6-BA+0.2mg/LNAA+10%椰子汁,丛生芽诱导率分别为23.1%和30.8%。3种材料丛生芽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5mg/L6-BA+0.2mg/LNAA+10%椰子汁,平均增殖倍数为3~5倍;壮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0.5mg/LNAA+0.2mg/LIBA+10%香蕉泥,生根率在95.0%以上;以松树皮为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在90.0%以上。【结论】以桂平种、容县种和西林种3种野生铁皮石斛后代材料茎段为外植体均可建立以芽繁芽离体培养技术体系;在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中增加继代次数,可提高铁皮石斛的诱导率和增殖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