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林业   426篇
农学   238篇
基础科学   228篇
  190篇
综合类   1441篇
农作物   205篇
水产渔业   240篇
畜牧兽医   917篇
园艺   235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径流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8-2004年17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生态站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径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Ⅰ龄级杉木人工林受抚育等经营措施的影响,地表径流量最小,年均地表径流系数为0.007 1.抚育停止后,地表径流增加.到第Ⅲ龄级时,地表径流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018 4.第Ⅳ龄级开始,地表径流逐渐减少,地表径流系数为0.009 8,为第Ⅲ龄级的50%左右.Ⅰ龄级杉木林的地下径流最大,地下径流系数0.301 2,为采伐前成熟林(0.157 7)的2倍.随着林分年龄增大,受林冠截留、土壤结构改善和蒸腾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地下径流逐渐减少,到第Ⅳ龄级时径流系数为0.208 2,为第Ⅰ龄级的65.8%.Ⅲ集水区径流输出以地下径流为主,地表径流量只占总径流量的2.3%~7.9%.不同龄级径流的月变化规律和降水量一致,降水量大的月份,径流量也大,4-8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2.2%,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的75.4%,其中Ⅰ、Ⅱ、Ⅲ、Ⅳ龄级在4-8月的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378 4、0.322 4、0.279 0和0.263 4.逐步回归筛选后,影响月平均径流量的主要因子为月平均降水量和林龄.3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龄级月降雨量与月径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银中杨系人工杂交新品种。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筛选,提出了造林的具体指标和措施。研究认为,应选择充分熟化的立地条件,采用全面整地方式,应用二年生根桩及二根一干、二根二干苗造林;造林密度根据材种不同可采用2m×4m、3m×4m及4m×4m;营养元素合理施肥的比例是:4N:1P:3K:4Ca:1Mg;银中杨与胡枝子、云杉混交具有促进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辉南县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明确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非公有制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94.
紫茎甲钻蛀为害葛藤藤蔓,经观察初步掌握了紫茎甲的为害情况,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活史及在江西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95.
植被系统调蓄水量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南林学院会同生态站和广西龙乔林区定位连续多年的实测数据,对不同植被系统的贮水结构和调蓄水量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会同杉木人工林系统的贮水量3832t/10^4M^2,龙乔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和按树混交人工林、天然灌草坡系统的贮水量依次是3356.4、3193.3、3700.8和2257.4t/10^4M^2。植被系统对降水的调节能力,会同杉木人工林为129.96mm,比无林  相似文献   
996.
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要求,从理论上研究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动力、非公有制林业的特点,着重探讨非公有制林业的宏观调控原则和任务,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在松材线虫病为害季节,通过在发病区的不同小班选择刚出现枯萎症状的松树作为标准株,每隔一定时间,在不同部位取样、分离并计算松材线虫含量,结果表明受松材线虫侵染的松树、自出现初始症状的1个月左右时间,树冠枝条松材线虫含量显著多于其它部位,以后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的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998.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产量结构及生产力的代际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速生阶段第 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 ,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第 1代杉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第 1、2代杉木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分别为 37 5 4、34 74kg和 85 6、71 4 5t·hm- 2 ,第 2代比第 1代下降了 8.5 2 %和 16 5 3%。第 1代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为 87 93t·hm- 2 ,第2代为 76 0 2t·hm- 2 ,比第 1代低 13 5 4 % ,乔木层所占比例也比第 1代小 ,而灌木、草本和死地被层的生物量约是第 1代的 2倍。第 1代杉木树干有较大的生物量积累优势 ,对地下养分空间的竞争力强 ,而第 2代对地上养分空间的竞争力强。各生长级林木生物量分布呈反J形 ,表明杉木林处于速生阶段时林木竞争才开始 ,分化不明显。第 1代杉木林的生产力是第 2代的 1 2倍 ,杉木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但第 2代杉木叶的光合生产率比较高 ,说明第 2代杉木林还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可挖掘  相似文献   
999.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不但拥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社会效益.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没有普通意义上的市场的一些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和计算方法,并评价了这些方法的优劣;系统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林产品、涵养水源、防洪效能、保持水土、保持养分、防止泥沙淤积、固定CO2、释放O2、吸收SO2、截留粉尘和净化大气功能的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释放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采用碱液吸收法对湖南省会同生态定位站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测定 ,并分析温度、水分和土壤C N比对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在 0 10 5 2~0 5 5 90g·m- 2 h- 1 之间变化 ,且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 ,总体趋势是夏季高 ,其他季节低 ;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与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和土壤各层 (0、10、2 0cm)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与土壤C N比也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以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为依据得到的Q1 0 依次为 2 0 8、2 2 2、1 94、2 2 8、2 5 1、2 2 3;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与林内气温的相关性最强 ,为极显著相关 ,偏相关系数为 0 916 (p <0 0 1) ,与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也是极显著相关 ,偏相关系数均在 0 818以上 (p <0 0 1) ,但与土壤C N比和土壤各层 (0、10、2 0cm)含水量相关不显著 ,偏相关系数为 0 4 5 2~ 0 6 12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