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以扬油6号和苏油211为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素水平,通过测定成熟期各器官干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条件对稻茬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研究条件下,施氮量为225~315kg/hm2时,适宜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hm2。施氮量与子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78kg/hm2。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共生期和密度对棉田套播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设置3个共生期: 棉油共生10 d (T10)、20 d (T20)和30 d (T30)及4个种植密度 30 (D1)、45 (D2)、60 (D3)和75万株 hm–2 (D4)裂区试验。结果表明: (1)同一密度下, 延长共生期, 越冬期、蕾薹期和花期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均增加, 促进了根系及地上部干物质累积, 根冠比、株高、根茎粗增加, 茎秆酸不溶木质素和总木质素含量下降, 可溶性糖、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升高。油菜根倒角度虽增加, 但茎倒角度、总倒伏角度减小, 油菜单株和群体产量均增加, 以T30D2群体产量最高。(2)密度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因共生期不同存在差异。相同共生期处理下, 随密度增加, 单株绿叶数减少, 根系干物质、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降低, 单株产量降低。T30条件下, 叶面积指数(LAI)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在D3密度时, LAI最大; 在T20、T10条件下, LAI则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群体产量与LAI变化趋势一致。在T30、T20处理下, 茎倒角度随密度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 在T10处理下, 则逐渐增加, 与茎秆纤维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两试点均为T30D3田间总倒伏角度最小。(3)武穴及天门试点棉田套播油菜产量所要求的共生期及密度最优配置分别为29.8 d、48.8万株 hm–2, 29.7 d、57.6万株 hm–2; 在此配置下, 两试点油菜产量理论值分别为3243.0、3082.8 kg hm–2, 与当地棉田套播油菜常用栽培模式(共生期15 d, 密度15.0~22.5万株 hm–2, 产量约2625 kg hm–2)相比, 可实现增产23.5%、17.4%。  相似文献   
53.
以6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及其组配的30个杂交种为材料,设置N0(不施氮)和N1(150kg/hm2)两个施肥水平,研究了油菜杂交种与常规种成熟期氮素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1)杂交种各器官的氮素含量均高于其亲本,增施氮肥后差距更明显。(2)杂交种氮素积累量在低氮条件下明显高于其亲本,而在高氮条件下与亲本的差距缩小。(3)杂交种成熟期氮素分布在茎秆中的比例明显少于亲本,而分布在籽粒中的比例高于亲本。  相似文献   
54.
随着中国长江中下游水稻-油菜轮作茬口矛盾的日益突出和油菜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油菜育苗移栽相对直播更能适应生产情况,但在育苗和移栽机械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油菜毯状苗育苗移栽技术攻克了育苗技术和移栽机械的难题,在示范区应用效果显著,并在多地大面积推广。本文对油菜毯状苗的配套育苗技术和旱地移栽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毯状苗移栽的油菜在研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油菜毯状苗的育苗移栽技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不同收获时期对油菜机械收获损失率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华油杂62为材料,测定70%油菜角果变黄至角果明显炸裂时期机械收获的产量损失、植株不同部位水分含量、粒重和籽粒含油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收c获时期对产量损失率和籽粒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机械收获的产量总损失率在7.00%~15.80%之间,随着收获时期逐渐推迟,总损失率先降低后增加。产量损失分为自然脱粒损失、割台损失和清选脱粒损失。割台损失率随收获时期推迟逐渐增加,占总损失率的比例为7.80%~31.01%;清选和脱粒损失率随收获时期推迟逐渐降低,是机械收获中最大的损失部分,占总损失率的56.87%~92.20%。总损失率与籽粒、角果皮、主花序和分枝水分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水分含量为16.23%时千粒重和含油率最高,而后,随籽粒水分含量的下降,千粒重、含油率、全碳含量和C/N值均略有降低。油菜机械化收获以籽粒和角果皮水分含量在11%~13%之间时为宜,此期的千粒重、油分含量、机械收获产量和产油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56.
石剑飞  殷璀艳  刘荣  唐瑶  杨光  左青松  冷锁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32-4433,4439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杂种优势,为生产上N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2个N肥水平下6个甘蓝型油菜亲本(浙双3号、扬油7号、ZJ1、史力佳、宁油14号和沪油16)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及N素含量;分析并计算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杂种优势、配合力效应以及遗传力大小。[结果]N素籽粒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N素籽粒生产效率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共同影响;遗传方差分析表明低N条件下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基因加性作用和非加性作用都比较重要,而高N条件下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结论]油菜N素籽粒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7.
油菜毯苗移栽与直播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毯苗移栽油菜适宜的移栽期及其达到高产栽培标准的最迟移栽时间,指导毯苗移栽 油菜大规模生产。【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 1818 为试材,设置毯苗移栽和直播两种种植方式,每种方式 6 个时期,即不同的移栽期和直播播期:10 月 15 日、20 日、25 日、30 日、11 月 4 日、9 日,研究其产量水平 和经济效益。【结果】毯苗移栽油菜籽粒产量随移栽时期的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 10 月 25 日移栽 的籽粒产量最高、达 3 810.1 kg/hm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毯苗移栽油菜主要是通过角果数影响产量,直播油菜 则主要通过每角粒数影响产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与移栽期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10 月 28 产量 最高。【结论】以最高产量下降 5% 以内为标准得出适宜移栽期范围为 10 月 18 日—11 月 7 日,生产上以 3 000 kg/hm2 为高产的最低标准得出高产栽培的最迟移栽时间为 11 月 16 日。  相似文献   
58.
江苏中部地区迟直播油菜低产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播种期条件下直播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干物质牛产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直播油菜的籽粒产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江苏中部地Ⅸ直播油菜最适播种期为9月下旬~10月3日,最迟播种期为10月16日~10月24日;迟直播条件下油菜产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单株角果数较少,其次是千粒重较小;迟直播油菜单株角果数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开花前植株的生长量较少.  相似文献   
59.
探讨甘蓝型油菜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特性.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以甘蓝型油菜品种(2006-2007年度73个、2007-2008年度98个)为材料,成熟期测定各器官干物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产量进行聚类.研究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产量差异很大,类型间差异显著.随着产量增加,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增加,茎枝、果壳氮素分配比例下降,籽粒氮素比例增加.土壤肥力高,植株吸氮总量增加,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降低.增加氮素吸收总量,促进氮素向籽粒中输送,使得高产和高氮素利用效率统一.  相似文献   
60.
2007-2008年度通过对不同氮肥水平下28个品种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以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较大,施用氮肥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显著降低。(2)多数品种施用氮肥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增加,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减小。(3)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Pn)之间,净光合速率(Pn)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之间都表现显著正相关关系。(4)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苗期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呈显著正相关,不施氮肥条件下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