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林业   2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乳链菌肽发酵玉米浆—糖蜜培养基的优化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影响乳链菌肽效价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影响乳链菌肽效价的主要因素为糖蜜、玉米浆、K2HPO4、MgSO4.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当玉米浆质量浓度为233 g/L,糖蜜质量浓度为27 g/L,K2HPO4质量浓度为5.0 g/L ,MgSO4质量浓度为0.1 g/L时,乳链菌肽效价为2 491.8 IU/mL,与预测值2 511.1 IU/mL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2.
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类群的营养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昆虫类群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宽度差异均不大,各昆虫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各主要昆虫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均较大,蜘蛛类群对昆虫群落的调控作用显著;但直翅目昆虫除与蜘蛛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外,与其他捕食性昆虫均较小,说明直翅目昆虫受捕食性昆虫的影响有限,且在同一营养级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其个体数量较多时仍然需要采取一定的人为措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43.
采用固定样地和样带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阔叶红松林带、暗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的天牛种类组成进行连续8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天牛科昆虫116种,隶属6亚科71属。其中:花天牛亚科51种,占43.97%;沟胫天牛亚科35种,占30.17%;天牛亚科23种,占19.83%;椎天牛亚科4种,占3.45%;膜花天牛亚科2种,占1.72%;锯天牛亚科1种,占0.86%。从低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苔原带,天牛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阔叶红松林带有天牛105种,单带种44种,没有优势种;针叶林带有天牛73种,单带种8种,优势种2种;岳桦林带有天牛29种,单带种1种,优势种4种;高山苔原带有天牛18种,没有单带种,优势种2种。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9月,以6,7月份种类最丰富。长白山天牛物种北坡最多,西坡次之,南坡最少。从低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苔原带,古北区系成分呈增加的趋势,跨古北、东洋2区系和东亚区系成分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长白山天牛科昆虫区系结构主要以欧洲-西伯利亚区系成分为主,东亚区系成分为辅。根据长白山花天牛亚科物种所占比例最大推测,长白山是花天牛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明确柞栎象幼虫与蒙古栎果实的相互关系,探讨柞栎象危害的产卵机制。[方法]研究橡果大小与单枚橡果内寄生柞栎象幼虫的体重、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单枚橡果中幼虫总体重与橡果重量符合负指数关系。由于较小的橡果不能提供满足柞栎象幼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食物,所以寄生在较小橡果中的柞栎象幼虫不能生长到其潜在的大小。质量小于拐点的橡果,食物储量可以限制柞栎象幼虫的大小,在这个区间内橡果的子叶通常被柞栎象幼虫吃光;相反,质量大于拐点的橡果,由于食物储量丰富,导致柞栎象幼虫的大小很少被限制。[结论]试验结果为柞栎象无公害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松辽流域风蚀量与下垫面关系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辽流域风蚀图斑资料的收集,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该地区土壤风蚀规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下垫面各因素和风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通过计算机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风蚀量的主导因子是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并可利用设计的数学方程,对该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蚀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6.
在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本课程教学的特点,能够使教学由单向传授转化为多向交流,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与实践能力,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7.
长白山地区访花蝴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近年来的实地考查和对有关研究资料的调查,对长白山地区访花蝴堞的区系特征、取食特征和主要蜜源植物以及访花蝴蝶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物学意义和研究价值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48.
日本弓背蚁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在吉林省1a发生1代,以工蚁、有翅雌蚁、有翅雄蚁、幼虫在土(木)穴中越冬。5月下旬-7月上旬婚飞,婚飞后的有翅雌蚁翅脱落,寻找适宜场所产卵,8月下旬有翅蚁羽化。成虫主要取食蚜虫的蜜露及小型昆虫和植物的花蕾、叶、芽等。营巢类型为土穴、木穴2种,分布于农田、林地,以林缘、林间小路、农田地头居多。该虫在吉林省境内各县市都有分布,垂直分布为海拔500m~2100m,1100m以下红松阔叶林带下居多。5月上旬-10月上旬(日均温10℃以上)为活动期,5月-6月、9月-10月活动呈单峰型,7月-8月呈双峰型。日活动规律为5:00-19:30,晴天活动力强,阴雨、低温天气活动力减弱。在土穴中与日本弓背蚁共栖的主要昆虫为黑灰蝶Nipharda fusca Bremer et Grey。  相似文献   
49.
对吉林省西部地区蜻蜓目( Odonata)昆虫资源进行了连续调查。调查发现,吉林省西部地区蜻蜓目昆虫共有47种,隶属于9科28属。其中,差翅亚目( Anisoptera)的各级别水平明显高于束翅亚目( Zygoptera);属数和物种数最多的是蜻科(Libellulidae);春蜓科(Gomphidae)、蜻科、蟌科(Coenagrionidae)和丝蟌科(Lestidae)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吉林省西部地区蜻蜓目昆虫成虫群落的演变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5月份,蜻蜓种群数量缓慢抬升,6至7月份,种群数量显著增加,8至9月份,物种数和个体数量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不同月份优势种不同。  相似文献   
50.
桤叶唐棣引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 a的引种试验研究表明:桤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在吉林省4月中、下旬-5月上旬萌动;4月下旬-5月中旬展叶;高生长期4月下旬-5月中旬开始,7月上、中旬结束,70 d左右;速生期为5月份;地径生长5月中旬-8月下旬或9月上旬,120-140 d,高峰期6-8月份;开花期10 d左右,一般5月上、中旬开花,中下旬结束;果实期30 d;8月上旬形成顶芽,9月下旬落叶。在吉林省各试验区表现出较强适应性,生长良好,在吉林市松花湖地区,5年生开花结果达100%。Lee3、Northline、Smoky、Thressen 4个品种平均公顷产量、单果质量、单果果径与原产地无显著差异,可以确定其为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可在吉林-通化半山温凉湿润区、集安岭南温暖湿润区和延边盆地温凉区大量引种栽培建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