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2014年对江苏、上海和湖南等地实际调研数据,构建Logit模型,就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对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进行分析,本研究分两步进行,首先分析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对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就业于发达城市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强,工作流动意愿弱。2)工作环境越差,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和工作流动意愿均越强。3)工作强度对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为正,工作强度越大,外出务工意愿越强;但工作强度对农民工工作流动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同样考察了其他因素对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其中婚姻和受教育水平对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够提升水分利用率,解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缺水问题,对甘肃中部旱作农业的发展有着促进效果,能够解决旱地农,作物种植产量低、缺水以及产量不稳定的问题,完全解决了传统种植出苗率低、苗穴错等问题,全膜覆土穴播技术不仅适宜用在小麦的种植中,还可以应用在油菜、大豆、胡麻、筱麦及青稞等植物的种植中,基于此,主要分析甘肃中部发展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优势与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2015年4月19日晚至20日白天,梧州市出现了2015年的首轮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这次过程以冰雹、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利用常规资料对这次过程的天气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高原槽东移引导低层切变线南下及地面冷锋抬升触发造成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梧州地区的动力和热力条件都很充足,但水汽条件欠缺;此次过程的假相当位温、CAPE、SI、K指数等大气对流参数能够很好地预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卫星云图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及预报预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肥料养分管理和高效利用,于2011年在甘肃省定西市选择高钾肥力土壤布置大田试验,在等氮磷用量基础上,研究了施钾水平(0,120,240,360,480 K2O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商品率、产量和产值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商品率、产量以K120和K240较高,但纯收入以K120最高;马铃薯块茎淀粉、总糖、还原糖、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和总糖含量以K240最高,而还原糖、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以K120最高,说明在高钾肥力土壤上适量增施钾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最高产量施钾量与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62.06 kg·hm-2和126.44 kg·hm-2。  相似文献   
15.
孙小龙  廖铭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04+15863
通过线性回归、曲线拟合及小波变换,对1957~2010年贺州市的降水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揭示了降水变化趋势及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4年来贺州市降水呈波动性变化,降水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均很明显,变化幅度较大,近54年的年降雨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7.266 mm/10a;贺州市年降水存在2个明显的全域性变化周期,分别是16~18年的年代际尺度周期性变化和8~9年的年际尺度周期性变化,其中17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观念里,马铃薯只是一种粮食作物,而受市场经济的浪潮影响,马铃薯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种植业经济作物。随着发展渠道的多样化,马铃薯产业逐渐呈现出不容小觑的市场价值,尤其是马铃薯加工业。由于甘肃省拥有资源丰富的马铃薯品种,马铃薯产业成为该省最重视的产业之一。基于此,主要在了解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该省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该省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西双版纳地区产的GT 1橡胶种子为材料,通过快速脱水和慢速脱水处理,探讨GT 1种子脱水的敏感性与种子活力.结果表明:新鲜GT 1种子的萌发率并不是最高(72.22%),种子在经过短时脱水(24 h)后,种子的含水量下降一定范围,种子的萌发率明显提高,达到84.0%和86.66%.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种子活力与种子的含水量关系非常明显,即快速脱水48 h、含水量在16.64%和慢速脱水72 h、含水量在14.3%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种子的萌发率和活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园林植物应科学种植,栽植过密会给造成不良影响。针对园林植物栽植过密的不良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钾肥力土壤增施钾肥对马铃薯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肥料养分管理和高效利用,于2011年在甘肃省定西市选择高钾肥力土壤布置大田试验,在等氮磷用量基础上,研究了施钾水平(0,120,240,360,480 K2O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商品率、产量和产值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商品率、产量以K120和K240较高,但纯收入以K120最高;马铃薯块茎淀粉、总糖、还原糖、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和总糖含量以K240最高,而还原糖、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以K120最高,说明在高钾肥力土壤上适量增施钾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最高产量施钾量与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62.06 kg·hm-2和126.44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