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66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61篇
  37篇
综合类   290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842.
在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冲击下,我国农林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生产分工来设置专业的做法已严重不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亟待进行专业优化及课程更新,面向新农业、新经济的“新农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此形势下,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面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开设“农用航空装备”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农业航空装备基础理论与现代农业植保作业技术规范,填补“新农科”建设中农业航空技术短板,满足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对农用航空装备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843.
针对入钵夹取式全自动蔬菜钵苗移栽机取苗爪体积小,夹持力检测传感器结构与安装方式干涉取苗爪正常取投动作、影响自身精度与使用寿命等问题,本文选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薄膜作为传感器介电层,设计了一种内置式钵苗夹持力传感器,并通过嵌入方式实现取苗爪与传感器一体化设计。建立穴孔、钵体基质、取苗爪仿真模型,应用LS-PrePost软件对取苗过程进行耦合仿真,得到取苗爪与钵体基质接触部位最大受力区域,确定了取苗爪与传感器的结构与尺寸;设计夹持力信号检测系统,将硬件电路与采集软件结合,完成电容量-电压转换、信号放大、噪声滤除,实现夹持力信号的采集、处理、显示与保存等功能。为验证传感器性能,进行传感器标定试验与室内验证试验。标定试验表明,在不同振荡频率下,夹持力传感器平均灵敏度为0.372 8 N/V,平均线性决定系数为0.989 2,精度为7.548%,量程为7 N,满足移栽过程中夹持力检测的准确度要求;室内验证试验表明,夹持力检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适应性,可用于移栽机取苗机构夹持实时精准检测。  相似文献   
844.
<正>苹果被誉为水果之王,不仅味道酸甜可口,而且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苹果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无害化苹果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而要想培育出无公害苹果,必须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强控制,尽量采用绿色、无污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基于此,下文笔者主要就无公害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探讨,以期为广大苹果树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5.
为提高冻藏大黄花鱼片的品质,以硬度、持水性、Ca2+-ATPase活性、TBARS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茶多酚、VE、异抗坏血酸钠的较优抗氧化浓度范围。在所选浓度范围中,以TBARS值为响应值,对茶多酚、VE、异抗坏血酸钠进行响应面法优化抗氧化剂的复配,得到最优复合抗氧化剂配方为:茶多酚添加量0.40%,VE添加量0.29%,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0.30%,此时TBARS值为0.0613 mg/kg。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大黄花鱼肉用该复合抗氧化剂溶液浸渍处理后,能明显减少其因冻藏引发的肌肉纤维结构损坏,且能有效抑制其因脂肪氧化引发的组织损伤,表明该复合抗氧化剂能有效提升大黄花鱼片的冻藏品质。  相似文献   
846.
及时、精确地获取小麦基本苗数在田块内部的空间差异信息,有利于实施精准变量追施氮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传统的无人机农业遥感仅关注植被与土壤2类特征而忽略混合像元的影响,导致小麦基本苗数反演精度差、可靠性低。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利用大疆Mini 无人机获取麦田图像,基于不变目标法完成图像的相对辐射标定,并利用像元纯净指数提取植被端元与土壤端元。根据端元光谱特性建立混合像元的线性分解模型,求解混合像元中植被组分的丰度,基于像元统计法计算植被覆盖度,进而建立植被覆盖度与小麦基本苗数地面真值的线性回归模型。该研究方法获得的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7,均方根误差为1.97株/m2。而基于传统植被指数法分别利用可见光波段差分植被指数、绿红差分指数、绿红比值指数获取的相应植被覆盖度与小麦基本苗数地面真值的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9、0.56、0.47及6.06、7.04、4.43株/m2。由此可知,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定量反演小麦基本苗数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成果可为小麦精准减量追施氮肥作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47.
【目的】探讨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对锐尖山香圆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锐尖山香圆微生物肥料选择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锐尖山香圆提质增效的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1年生锐尖山香圆为试验材料,设叶面喷施(T1,1∶30;T2,1∶50;T3,1∶100)、灌根(T4,1∶100;T5,1∶200;T6,1∶300)、叶面喷施+灌根(T7,T1+T4; T8,T2+T5;T9,T3+T6)9个施肥处理,以同步等量施清水为对照(CK),比较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不同处理对锐尖山香圆生长生理指标、药效成分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可明显促进锐尖山香圆生长,除T9处理降低株高外,其余处理均可增加株高和单叶厚度,扩大单叶面积,提高折干率与药材干重;其中,T8处理显著增加株高19.5%(P<0.05,下同);T1处理显著增加干重73.4%、折干率31.7%、单叶厚度27.1%和单叶面积47.3%。从生理指标来看,T5处理可降低叶片各项生理指标,T7~T9处理也降低了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而T2处理对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最优,较CK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35.5%、可溶性蛋白含量60.0%、脯氨酸含量94.6%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82.7%,其次为T1和T4处理。从药效成分来看,T3处理的女贞苷含量和T1处理的野漆树苷含量最高,分别较CK增加59.4%和83.3%,其次为T5和T6处理。从土壤质量来看,除T3和T6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尤其是T2处理较CK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76.1%、脲酶活性12.3%、蔗糖酶活性483.3%、酸性磷酸酶活性18.7%,其次为T1和T5处理。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生长生理、药效成分和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的综合排序为T1处理>T2处理>T4处理>T7处理>T6处理>T9处理>T5处理>T8处理>T3处理>CK。【结论】综合考虑锐尖山香圆形态指标、生理性状、产量及药效成分等,叶面喷施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的效果优于灌根,且叶面喷施浓度以低浓度(1∶30~1∶50)为宜,可有效促进锐尖山香圆生长、提高产量,同时增强抗性并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848.
为评估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随国际贸易传入我国的风险,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框架,从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3个方面开展风险分析。结果显示:IHNV随活易感鱼类(包括亲鱼、鱼卵和鱼苗)和鲜活饵料鱼类(野杂鱼)传入的风险为“高”;随非易感鱼类及运输活鱼的水、包装、运输工具和用具等传入的风险为“很低”;随食用易感鱼类(包括活的、冷冻的、冰鲜的以及鱼肉)和易感鱼加工产品传入的风险为“可忽略”。根据以上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风险管理措施:不从疫区进口高风险产品,低风险产品可以自由贸易,对来自疫区的非易感鱼类和运输活鱼的水、包装、运输工具和用具实施消毒。  相似文献   
849.
当今大众媒介暗合并助推着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剩女”沦为宣传消费与制造欲望的工具,男性霸权意识乃是其间经久不衰的文化原动力。通过深入解读近年来的“剩女”题材电视剧,我们不难发现,电视媒介努力建构的姿态各异的“剩女”形象实则映射出现实生活中大龄未婚女性的生存困境,女性仍处于男权中心话语的外围,消费文化视阈下女性的自立只不过是男权文化遮蔽下的虚幻图景而已。  相似文献   
850.
为了探究江苏省泗洪县多家养殖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濒死的克氏原螯虾进行病原检测分析,从濒死虾肝胰腺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菌株编号CPA2020),经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克氏原螯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CPA2020对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为6.31×105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与肠道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肝细胞裂解,空泡化严重,部分肝细胞坏死,肠壁结缔组织萎缩,皱嵴减少,肠上皮细胞坏死,与自然患病虾的病理变化相同。毒力基因检测表明分离菌CPA2020携带lip、hly、flgN、ompA、flgM、flaH、aha和flgA 8种毒力基因。此外分离菌CPA2020可分泌卵磷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对链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等12种药物耐药,对头孢唑林、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中介,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