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61.
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盆栽加盐的方式来人工模拟盐胁迫环境,通过设置0(不加盐),0.1%,0.3%,0.5%和0.7%5个盐分梯度,研究NaCl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作用及其光响应和CO2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0.1%NaCl对桑树幼苗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没有明显影响;当NaCl浓度≥0.3%时,盐胁迫显著降低桑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B)、蒸腾速率(TT)、水分利用率(WUE)、光能利用效率(SUE)和羧化效率(CUE),增加胞间CO2浓度(Ci).造成桑树幼苗Pn降低的效应是由非气孔因素和气孔因素2者协同作用的结果;低盐浓度处理时,桑树幼苗Pn降低主要是气孔因素控制的,而高盐浓度处理时,则主要受非气孔因素控制.在光响应和CO2响应过程中,光强和CO2浓度对各种处理的桑树幼苗净光合速率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和盐浓度密切相关,且盐处理浓度越大,其影响效果越低.此外,盐胁迫能显著降低桑树幼苗的表观量子效率(AQY)、表观羧化效率(ACE)和光饱和点(LSP),增加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  相似文献   
16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洞庭湖退田还湖区土壤物理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钱粮湖垸为例,研究了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林地(Ⅰ)、园地(Ⅱ)、旱地(Ⅲ)、水田(Ⅳ)、荒地(Ⅴ)等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密度、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团聚体组成与分形特征等物理性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土壤物理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50 cm土层土壤密度为1.02~1.65 g/cm3,毛管孔隙度为33.04%~61.70%,非毛管孔隙度为2.15%~25.35%,总孔隙度为38.40%~64.96%,自然含水量为17.07%~38.33%,毛管持水量为23.22%~64.00%,土壤团聚体平均直径、分形维数分别为1.76~5.09 mm、2.272 8~2.638 8;各土壤物理指标中,非毛管孔隙度变异系数最大(83.51%),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异系数最小(3.61%);0~25 cm、25~50 cm土层荒地的土壤密度均最高,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均最低,毛管孔隙度仅高于园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特性的关联度排序为Ⅱ(0.776 3)>Ⅳ(0.762 1)>Ⅰ(0.698 6)>Ⅲ(0.659 2)>Ⅴ(0.618 3),土壤物理性质以荒地类型最差.  相似文献   
163.
湘西北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库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马尾松天然林(Ⅰ)、杉木人工林(Ⅱ)、杜仲人工林(Ⅲ)、油桐人工林(Ⅳ)、润楠次生林(Ⅴ)、毛竹杉木混交林(Ⅵ)及荒草灌丛(Ⅶ)等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库含量、养分库有效性指数以及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和平均重量直径对养分库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库表聚效应明显,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为0.57×10-3~2.52×10-3、29.63×10-6~134.40×10-6,全磷、速效磷为0.02×10-3~0.12×10-3、0.93×10-6~14.55×10-6,速效钾为21.38×10-6~202.23×10-6;润楠次生林全氮、全磷、速效磷质量分数最高,杉木人工林水解氮质量分数最高,油桐人工林速效钾质量分数最高;森林植被模式下土壤养分库有效性指数均高于荒草灌丛,排序为EⅥ(1.2981)EⅣ(1.2855)EⅤ(1.2322)EⅡ(1.2141)EⅢ(1.2011)EⅠ(1.1986)EⅦ(1.1746);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负相关,且与速效钾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α=0.10);平均重量直径与碱解氮、速效磷为负相关,与速效钾为弱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分形维数与速效钾之间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R2=0.4901,p=0.0053),分形维数、平均重量直径与碱解氮、速效钾之间的通用线性方程也达到极显著(R2=0.6644,p=0.0014)和较显著(R2=0.4091,p=0.0426)。  相似文献   
164.
细菌内毒素的毒性核心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可导致人和动物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症(MODS)[1-3].西药中抗菌药物能杀死细菌,但不能拮抗菌体溶解后产生的内毒素,杀灭的细菌越多,产生的内毒素也越多.关于内毒素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已有许多研究,郭德玉等[4]就内毒素导致的大鼠肾功能变化做过试验.次秀丽等[5]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内毒素致休克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情况以及"促动合剂"(以大黄、厚朴为主药组方)对休克大鼠肠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5.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基础上,对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的植被演替规律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退耕后50 a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草本植物58种,分属于20科45属.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共计23属35种,占属、种总数的51.1和60.3,说明这3科植物在陕北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2)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且少数种属于多数科的特征.且群落演替由藜科杂草开始,依次为1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根茎草本群落→多年生丛生草本群落,呈现向地带性物种和灌丛群落演替的趋势.(3)退耕36 a后,植被演替由多年生地带性丛生草本群落逐渐向耐旱耐瘠薄的灌丛群落演变,在无人为破坏的情况下,植被将朝着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方向演替,最终形成与当地气候相协调的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66.
为研究不同剂量党参、淫羊藿对青脚麻鸡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420只14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均分7组,分别为饮用党参和淫羊藿提取物大(2 g/L)、中(1 g/L)、小(0.5 g/L)浓度组和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于28,35,42,49,56日龄时早晨空腹随机抽样12只解剖,迅速取脾脏标本,称重后Bouin液常温固定24 h,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用LEICA-RM-2128型切片机切成5 μm切片,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显微观察,OLYMPNS-CH30型显微摄影系统显微摄影。结果表明,党参和淫羊藿各试验组鸡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脾小体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数量增多,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其中以2 g/L组结构最为明显。说明在饮水中添加党参、淫羊藿提取物均对青脚麻鸡脾脏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7.
目的通过观察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不同配比的堆肥产品及不同施用量对紫穗槐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探究何种配比与施用量的组合下最有利于紫穗槐的生长,以期同时实现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的最大化处理,为今后城市污泥和园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4种不同堆肥产品(GF、SGA、SGB、SS,即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比分别为0:1、1:3、1:1、1:0)和不同施用量(0、25%、50%、75%、100%分别记作CK、T1、T2、T3、T4)对紫穗槐生长及其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4种堆肥产品在施用量达100%时,对紫穗槐种子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SS在各个施用量处理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抑制作用;在紫穗槐生长初期,与对照相比,4种堆肥产品不同施用量处理均生长较缓慢,但实验中后期,施用堆肥产品的处理组植物生长速度加快,超过对照组植株的生长速度,逐渐表现出堆肥产品的肥效营养作用;施用上述堆肥产品后累积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提高,最大值分别出现在SGB的T2处理和SS的T1处理;施用堆肥产品能够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电导率,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改善土壤环境。结论综合分析,施用50%的SGB时,有利于紫穗槐生长,确定其为较为适宜的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168.
围栏措施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条件下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变化是研究其生态功能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乌玛塘高寒草甸示范区为例,对研究区植被进行植物群落学调查,对植物群落功能群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了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围栏4年和8年后,围栏内外群落的结构变化和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1)围栏内物种多样性大于围栏外;围栏4年后群落内一年生、二年生植物重要值明显高于围栏外;围栏8年后,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优势度降低,一年生、二年生植物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成为优势物种之一;多年生禾草,杂类草以及一年生、二年生植物3个功能群所含物种数显著多于围栏外(P0.05);2)围栏4年后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围栏内围栏外,8年后表现为围栏内围栏外。短期围栏使得群落稳定性高于未围栏的群落,但是群落结构差异并不明显,随着围栏时间增加,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且群落稳定性降低,围栏外群落则趋向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9.
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亿hm2.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的基本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综合措施.植树造林是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措施之一,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0.
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抑螺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能改善钉螺孳生环境、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文中在对血吸虫病防治方法与途径进行比较评价的基础上, 全面系统地对抑螺防病林思想的形成、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对环境因子、生物多样性和钉螺理化性质的影响等抑螺机理及其在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构建材料与优化模式的选择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并在此基础上, 对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的抑螺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今后我国生态血防研究和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