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本项目主要针对峨山县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及养鸡生产的现状,借鉴和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在全县8个乡镇推广以"种、料、管、防"为主的土肉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项目实施2年来,全县累计出栏优质土肉鸡201万只,实现土肉鸡养殖纯收入301.5万元.扶持发展土肉鸡规模养殖户81户,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实现了山区林下优质土肉鸡养殖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周志勇 《湖南农机》2013,40(3):76-7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的工厂内设备不断更新提升,大型起重机的使用在当前的工厂作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起重机存在的安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取多花筋骨草、多花筋骨草短穗变种、多花筋骨草莲座变种和线叶筋骨草蜕皮激素类似物、稀释成一定浓度.将新鲜枝条在提取液中培养.而后在室内接种桃蚜、柳沫蝉、糖械盔蚧等.昆虫通过刺吸取食后.对其生命活动产生很大影响。多数提取液的25或50倍液对柳沫蝉的杀虫率都在90%以上.但对其寄生性小蜂的羽化率和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存活状况曩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应用意大利蜜蜂和小峰熊蜂在北京平谷区果树试验站为设施桃传粉, 以研究2 种蜂的传粉行为对设施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小峰熊蜂授粉, 设施桃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果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授粉的果实(P<0.05)。2 种蜂授粉的设施桃果实发育历期不同,小峰熊蜂授粉区的桃果实比意大利蜜蜂授粉区的果实提前7 d 左右成熟。桃的生理落果高峰在小峰熊蜂授粉区出现2 次,而在意大利蜜蜂授粉区出现3 次。在小峰熊蜂授粉区, 距离蜂箱不同距离之间的桃座果率基本一致; 而在意大利蜜蜂授粉区, 座果率随着与蜂箱距离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小峰熊蜂授粉区桃树的平均座果率略高于意大利蜜蜂授粉区, 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2 种蜂传粉的设施桃果实营养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 但二者均明显优于人工授粉组(对照)。和意大利蜜蜂授粉的桃果实相比, 经小峰熊蜂传粉后的桃果实, 单果重高, 畸形果率低(P<0.05)。本研究认为中国本土小峰熊蜂为设施桃的传粉效率优于意大利蜜蜂。  相似文献   
15.
用弓形虫强毒株人工接种仔猪主要器官附属淋巴结及体表淋巴结的动态病理形态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内脏器官淋巴结的变化较重,其次为胃肠道附属淋巴结,体表淋巴结最轻。并对各部位淋巴结的病变性质作了详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观察分析了人工接种弓形虫强毒株后仔猪内分泌器官的动态病理组织学变化。各器官病变的主要发展过程为由充血、淋巴循环障碍到血栓形成,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最后组织发生严重水肿和坏死。垂体还可见小胶质细胞结节和坏死灶。胰腺和睾丸等内分泌部的损伤与恢复迟于外分泌部。  相似文献   
17.
山旱地全膜春玉米冬小麦一膜两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5年引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玉米产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同时出现了小麦面积缩减和耕作倒茬的矛盾。为了充分发挥全膜覆盖的作用,科技人员在大力推广这一新技术的同时,进行了玉米收获后的地膜再利用试验,总结出玉米全膜覆盖免耕连播小麦栽培技术,克服了全膜投入大,玉米收获后刨根难等缺点,解决了小麦与玉米轮作的问题,降低了水土流失和地表风蚀,有效地保证了冬春季作物生长的水分需要。通过与露地大田比较,全膜留床再播小麦能更好地提高地温,极大限度地积蓄水分,促进冬小麦越冬后返青拔节。2006年在秦安县莲花镇小户村试验示范全膜玉米秋播小麦一膜两用技术0.667hm^2,小麦平均产量为3540kg/hm^2,较常规栽培方式增产11.58%。该技术在海拔1900m以下,年降水量240-5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荆州供电公司)以提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为路径,采取“整县”“网格化”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提升配电网感知水平和故障防御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现介绍其典型做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斗争,为农业生态景观建设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治体系。农药的应用在病虫害防治中,尽管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但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所以,人们加强对病虫害控制工作的重视,对其综合治理十分必要。文章中,做出相关探讨。根据对病虫害危害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病虫害控制对策,并在该理念下,促进我国农业生态景观的积极建设,保证整体的平衡发展,从而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执行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太岳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 forest,PF)、辽东栎林(Quercusliaotungesis forest,QF)、油松辽东栎混交林(mixed forest,MF)为研究对象,计算了3种林分类型的碳储量及其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凋落物和0~20 cm土层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PF、QF和MF的碳储量分别为123.01、153.53、132.93 t·hm~(-2),其地上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70.83%、60.94%、57.50%;地上碳储量以乔木层最高,其占总碳储量的比例在PF、QF、MF中分别是65.96%、58.07%、54.01%;3种林型灌木、草本和地表凋落物的碳储量较少,占总碳储量的比例不到5%;PF、QF、MF、0~2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为57.88、54.07、33.45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33.04%、36.43%和23.85%;根系碳储量在PF、QF和MF中分别为2.04、1.92、1.49 t·hm~(-2),占其总碳储量的1.74%、1.26%、1.19%.太岳山3种林分类型碳储量的空间分配格局为地上乔木层、表层土壤、根系中的碳储量比例约为6∶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