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9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65篇
  59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试验设计了鲜奶奶质综合指标快速检测仪,针对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时间长的特点,采用多传感器并行处理和主从两级的电路结构,解决了指标检测的快速性与传感器响应时间长之间的矛盾。采集数百个样本进行了仿真和测试。9种典型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所建模型检测正常鲜奶和掺入杂质鲜奶的结果均在要求范围之内,吻合较好,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叶城县江格勒斯乡棉花“3414”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试验目的通过调查不同肥料用量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提出氮、磷、钾的适宜用量和最佳配方比例,为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参数,提高肥料利用率,探索出棉花生产中最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为叶城县棉花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口服福尔马林对羔羊消化代谢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8只30日龄、体重(6.9±1.0)kg的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母羔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以研究口服福尔马林对羔羊自由采食、消化代谢、屠宰性能和甲醛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5~80、95~120和125~150日龄3个日龄段,对照组羔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567.3±27.5)、(752.4±9.01)和(1044.1±30.8)g/(d.头),口服福尔马林组分别增加22.02%(P0.01)、28.75%(P0.01)和41.79%(P0.01);对照组羔羊的氮保留分别为(12.3±0.8)、(13.6±0.2)和(18.0±0.6)g/(d.头),口服福尔马林组分别增加25.20%(P0.01)、41.91%(P0.01)和46.11%(P0.01);对照组羔羊的日增重分别为(157.1±11.7)、(246.4±24.4)和(250.0±8.3)g/(d.头),口服福尔马林组分别增加18.20%(P0.05)、23.21%(P0.05)和27.16%(P0.01);而两组间的日粮消化率无显著差异。240日龄对照组和口服福尔马林组羔羊的胴体重分别为(20.37±1.78)和(24.55±1.14)kg/头(P0.01),屠宰率分别为48.59%±1.08%和50.46%±1.02%(P0.05),瘦肉率分别为65.22%±1.57%和64.84%±1.11%(P0.05)。羔羊血液、肌肉、肾脏、肝脏、瘤胃组织和小肠组织中的甲醛含量对照组分别为(1.84±0.44)mg/L、(0.35±0.26)mg/kg、(1.10±0.67)mg/kg、(0.74±0.34)mg/kg、(0.91±0.72)mg/kg和(0.79±0.41)mg/kg,在试验组分别为(1.47±0.61)mg/L、(0.54±0.34)mg/kg、(1.65±0.71)mg/kg、(0.91±0.38)mg/kg、(2.03±0.71)mg/L和(0.85±0.42)mg/L。因此,口服福尔马林可增加羔羊的自由采食量而不影响消化率,提高羔羊对日粮的消化量和羔羊日增重;以上这种作用随羔羊的日龄增加而增强;口服福尔马林提高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但不影响胴体的瘦肉率;长期口服福尔马林羔羊的组织器官中甲醛的含量低于2.0 mg/kg。  相似文献   
104.
段木灵芝模式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用短段木熟料栽培方法生产的灵芝柄长,菌盖大、厚、坚实,色泽艳丽,其质量明显优于培养料栽培的灵芝,驻马店确山县为短段木灵芝栽培大县,年产灵芝干品250t,经过近10年的探索,在大别山灵芝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105.
研究探讨环秦岭烟区烤烟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关键致香物质的特征,为该烟区烤烟的提质增香提供理论参考。以28份环秦岭烤烟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对其致香物质的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环秦岭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钾含量、氯含量偏低,其他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2环秦岭烟区烤烟的关键致香物质是吡啶、丁内酯、糠醛、糠醇、2-乙酰吡咯;苯甲醇、苯乙醇、苯乙醛;新植二烯;以及巨豆三烯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藏花醛和芳樟醇。3经综合得分模型分析评价,三个品种的致香物质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K326秦烟96YN99。  相似文献   
106.
干旱地区地表蒸发引起土壤水分的散失是造成盐分表聚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表层进行覆盖处理可改变地表结构,从而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迁移过程,本研究旨在通过野外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返盐及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表层进行不同覆盖处理均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土壤保水效果为:覆砂+覆膜覆秸秆+覆砂覆砂覆秸秆+覆膜无覆盖(CK);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减小的趋势逐渐减缓。不同覆盖处理也可有效抑制土壤盐分表聚,缩小盐分在土壤中迁移的范围;覆盖处理的土壤盐分向上迁移主要发生在0~20 cm范围内,无覆盖处理在0~35 cm范围内,覆盖后可较好地抑制土壤返盐。综合考虑认为砂石覆盖模式是较适合该试验区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07.
膜孔灌灌溉入渗量的简化计算方法及验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简化膜孔灌入渗量的数值计算,将膜孔入渗量分解为垂直入渗量和膜孔侧渗量,引入单位膜孔周长侧渗量计算膜孔侧渗量。采用HYDRUS-1D/3D软件对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和膜孔入渗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拟结果分析单位膜孔周长侧渗量与垂直一维入渗的影响因素及其入渗系数,结果表明:膜孔直径对单位膜孔周长侧渗量影响微弱,可忽略其对单位膜孔周长侧渗量的影响;土壤质地对相对吸渗率(单位膜孔周长侧渗量的吸渗率与垂直一维入渗的吸渗率的比值)和相对稳渗率(单位膜孔周长侧渗量的稳渗率与垂直一维入渗的稳渗率的比值)影响均较大,相对吸渗率随初始含水率增大而略有减小,减小幅度为5.49%~24.72%,灌溉水深对其影响较小,最大变化幅度为21.80%;相对稳渗率随灌溉水深增大而增大,增大幅度为2.55%~42.76%,初始含水率对其影响微弱,最大变化幅度为2.94%。据此,建立侧向入渗系数与垂向入渗系数间的函数关系式,提出包括膜孔直径、灌溉水深、垂直一维吸渗率和饱和导水率的膜孔灌入渗量简化计算模型,实现由垂直一维入渗参数确定膜孔入渗参数的可能。利用室内垂直一维入渗和膜孔入渗试验及已有文献资料验证所建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R2≥0.995,P0.001),平均相对误差在5%左右(4.84%~6.81%)。所建模型仅有2个待定系数,只需垂直一维入渗和膜孔入渗2组试验数据即可推求,试验设计简化,可为准确预测膜孔灌入渗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蝗虫微孢子虫(Paranosema locustae)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acridum’)对蝗虫的防治情况,在农业部锡林郭勒草原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对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分别进行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及两种药剂混合处理后,进行室内生测,记录28d的死虫数,并检测其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单施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短星翅蝗,每头蝗虫的施用量为4.44×105个孢子,防治效果达65.09%。单施蝗虫微孢子虫防治宽须蚁蝗,每头蝗虫的施用量为4.44×104个孢子,防治效果达55.64%。混合施用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时,二者对每头蝗虫的施用量分别为4.44×104和1.11×106个,防效均可达到100%。与短星翅蝗相比,蝗虫微孢子虫对宽须蚁蝗的防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9.
免耕与常规耕作潮棕壤交换性阳离子的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潮棕壤0-100 cm深度6个土层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使土壤表层pH显著增,.而电导率下降;同时,免耕增加了表层土壤可交换性K~+含量,降低了可交换性Na~+含量,但对可交换性Ca~(2+),Mg~(2+)和阳离子交换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交换性K~+与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可交换性Na~+,Ca~(2+),Mg~(2+)和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种植密度对邯棉802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花品种邯棉802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行长10 m、行距0.6 m条件下,设种植密度37500、45000、52500、60000和67500株/hm2计5个处理(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邯棉802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探索实现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最佳结合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邯棉802在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时,能够实现产量与品质的最佳结合。该密度下产量较高,为4359.75 kg/hm2;纤维品质最好,其中纤维长度29.81 mm、比强度31.4 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4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