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8种随机引物扩增鳜鱼病毒核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感染鳜鱼病毒(Siniperca chuatsi virus)的鳜鱼中分离病毒,提纯核酸作模板,用8种带酶切位点的引物,进行病毒酸随机扩增,探讨了在多聚酶链反应(RCR)过程中,引物长度,Mg^2 浓度和生温度对获得扩增带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2.
鱼类对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在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及蔬菜、棉花、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中 ,对病虫害的防治经常使用农药。有的作物与养殖水体邻近 ,常出现使用农药时鱼类急性中毒死亡事件。或者经常使用农药 ,渗入养殖水体 ,造成水体漫性污染 ,而引起鱼类死亡。有机磷和菊酯类是常用的农药 ,为了找出对不同农药敏感的指示性鱼类 ,也为了探讨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斑马鱼 (Brachydaniorerio)、金鱼 (Carassiusauratus)、白鲢 (Hyphophthalmichthysmolitrix)对有机磷和菊酯类农…  相似文献   
153.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免疫后,鳜(Siniperca chuatsi)鳃、皮肤、脾脏和头肾中IgM基因表达量变化,同时应用ELISA检测皮肤黏液和血清中抗体滴度变化。结果显示:最早检测到IgMmRNA转录水平上调的是皮肤和鳃(第4天),而脾脏和头肾在第7天才达到高峰。IgM基因在头肾和脾脏中表达量较高(高峰值分别达到16.3和23.8),皮肤和鳃中的表达量较小(高峰值分别为4.3和8.6)。抗体效价方面,皮肤黏液中抗体滴度峰值出现时间较早(第7天),但抗体从开始形成到消失持续时间较短(28 d);血清中抗体滴度峰值出现时间较迟(第21天),但持续较长(42 d)。结果表明:浸泡免疫能够引发鳜机体和局部均出现免疫应答。从抗体滴度和IgM基因表达量方面考虑,系统免疫组织均高于黏膜免疫组织,表明前者是合成IgM的主要场所。从时间上比较,对抗原刺激最早做出应答的是皮肤黏膜和鳃,其后系统免疫才表现应答作用,这表明了局部黏膜能够在抗原入侵的早期起到抵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4.
剑尾鱼侏儒突变的骨骼异常及其遗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侏儒剑尾鱼为母本,与正常体型的雄性剑尾鱼进行交配,发现其后代的体型表现呈连续分布,部分与父本类似,部分与母本相仿,且存在中间类型,很难有明确的差别界限以区分个体表型的不同。后代中的侏儒个体主要表现为体型短,身体臃肿,游动笨拙,其体长和体高的比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F1自交和回交,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后代的体型也呈连续分布。剑尾鱼的侏儒性状可遗传,但后代的性状表现不只是一种表型,而是影响一组表型,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推测或为多个数量性状基因控制。通过对突变剑尾鱼骨骼形态的分析发现:侏儒剑尾鱼的脊柱长度明显变短,但脊椎骨数量与正常个体并无差异,都在26~29之间;突变体的椎体明显变短,脊椎的纵向发育受阻,髓棘、脉棘等排列紧密,发育也受影响。因而推测,剑尾鱼的侏儒突变是由于脊椎的发育缺陷所致,椎体异常是其体型变化的结构基础。鱼类是低等脊椎动物的代表,剑尾鱼侏儒突变个体不仅可育,其性状也能遗传,且与脊椎的发育关系密切,或可作为模型材料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5.
养鳗池塘生态系统中矿物元素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6口处于不同养殖阶段的日本鳗鲡(Anguill japonica)池塘水体、水源、底泥及饲料中的矿物元素,探讨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矿物元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生产管理对策,结果表明:1)养鳗池塘水体矿物元素与所处养殖阶段投入饲料的品种相关,底泥中矿物元素部分在养殖过程中积累而来;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钙、镁、铝元素是...  相似文献   
156.
将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主衣壳蛋白(MCP),以不同剂量(20μg,尾、50μg/尾、100μg/尾)腹腔注射免疫幼鳜(2月龄),测定各免疫组的血清抗体效价变化规律、头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I)、肝脏Mx蛋白表达及相对免疫保护率(RPS).结果表明,各免疫组抗体效价在第14天时达到峰值,其中50 ug/尾免疫组的抗体效价最高,随后各组的效价均下降,至第35天时与对照组无差异;头肾淋巴细胞经LPS、ConA刺激后,50 μg/尾免疫组及100 μg/尾免疫组的刺激指数均升高,其中50 μg/尾免疫组的刺激指数最高,20μg/尾免疫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在免疫后48 h各剂量免疫组Mx蛋白均有低量表达,对照组无表达,各免疫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免疫后第36天攻毒,50μg/尾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最高,为64.3%.研究结果表明,重组MCP蛋白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以激发鳜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当免疫剂量为50μg/尾时,免疫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7.
从广东深圳患溃烂病的病鳗肝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AnGS020501。该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端生鞭毛,TCBS平板上生长,氧化酶阳性,葡萄糖发酵型,对弧菌抑制剂O/129(50μg/片)敏感。通过常规细菌学方法和应用ATB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该菌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该菌是鳗鲡溃烂病的病原菌,对鳗鲡、罗非鱼、鲫、斜带石斑鱼和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69×105、1.64×105、4.23×105、6.1×106、1.56×106CFU/g。该菌胞外产物对鳗鲡的LD50为1.02μg蛋白/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及利福平等对该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8.
斜带石斑鱼口服PELA-OmpK微球疫苗的示踪及免疫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后,制备成PELA-OmpK微球.微球粒径小于10μm,且94%粒径小于5μm,平均粒径为2.8μm.蛋白包裹率达79.4%.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口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TRITC)荧光素标记的OmpK-PELA微球后,第1天在其后肠观察到大量红色荧光微球,第3天荧光微球数量明显减少,第7天荧光微球基本消失.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口服PELA-OmpK组在斜带石斑鱼后肠组织黏膜层可见较强的棕黄色阳性着色.口服PELA-OmpK组血清抗体效价(峰值2m)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溶液组(峰值24)与对照组(P<0.05),低于注射组(峰值212)(P<0.05);口服PELA-OmpK组的黏液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组(P<0.05).初次免疫30 d后用活菌攻击,口服PELA-OmpK组的相对保护率(62.5%)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组(12.5%)(P<0.05);低于注射组(87.5%)(P<0.05).结论为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PELA作为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