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张健  邱昱  裴占文  吴建辉  石建高  陈锦辉 《水产学报》2023,47(6):069715-069715
为了检验蟹笼渔具逃逸口对三疣梭子蟹逃逸行为的影响,实验使用红外水下摄像装备观察了三疣梭子蟹对3种不同配置逃逸口(位于侧网底部、开口高度3.2 cm和4.0 cm以及位于侧网顶部、开口高度4.0 cm)的反应行为。水下观察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在笼底的探索行为使其能轻易发现和接近底部逃逸口,而垂直搜索行为能使其发现和接近顶部逃逸口,虽然发现并接近顶部逃逸口所需的时间显著大于底部逃逸口,但平均次数无显著性差异;87%接近逃逸口的个体企图穿越逃逸口,且逃逸口位置对此无显著影响;所有个体均采用侧身姿态穿越逃逸口,甲高是决定个体成功逃逸的关键因素;穿越顶部逃逸口的三疣梭子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整姿态和位置以更好地匹配逃逸口,但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逃逸口位置对个体逃逸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三疣梭子蟹具有较高的个体姿态操纵能力,而笼内个体数量对逃逸成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结合水下观察,研究认为个体在探索行为的活跃程度和浸泡时间会影响逃逸口的性能;考虑到东海近海蟹笼的结构和渔业现状,研究认为在蟹笼侧网靠近底部安装一个逃逸口是目前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0.0075%芸苔素内酯水剂对小白菜(BrassicachinensisL.)对产量和品质提高方面的作用效果,在小白菜苗期、生长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0.0075%芸苔素内酯水剂。结果显示:0.0075%的芸苔素内酯对小白菜的生长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小白菜的株高,增加叶片宽度、数量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了8.42%~17.41%;芸苔素内酯对小白菜的品质也有一定的提高与改善作用,能显著提高小白菜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粗纤维的含量,粗纤维含量由对照的1.12%下降至0.83%。综合考虑,当药液浓度达到0.075mg/kg时,各项生理指标均达较高水平,且与最大值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喷施的适宜浓度为0.05~0.075mg/kg。  相似文献   
93.
采用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抑制进行试验,并对施药烟草产品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的抑制效果良好,品质与空白对照(打顶不抹杈)相比,其观测指标有相应地提高或改善,与巴斯夫生产的33%二甲戊灵乳油(商品名除芽通)效果相当,并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4.
为建立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体系,分别以Yr1和Yr2紧密连锁的标记为检测标记,以Sull-1、CYR29、CYR32、CYR33和V26/CM42为小麦条锈菌鉴别菌株,构建Yr1和Yr2分子检测体系,并对181份小麦高代系材料进行了抗病鉴定和Yr1和Yr2基因分析。结果表明,gwm372和gwm382可作为Yr1的检测标记;wmc364可作为Yr2的检测标记;5个鉴别菌株对Yr1和Yr2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Yr1和Yr2基因在181份小麦高代系材料中比例较低,表明这两个基因在我国小麦抗病育种过程中丢失严重。  相似文献   
95.
正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又名牛暂时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感染该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日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该病病势迅猛,能引起牛大群发病,但多  相似文献   
96.
寄生蜂和杀虫剂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2种不同的防治措施对黄瓜烟粉虱种群雌蜂的防治效果.防治措施包括释放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sp.和喷施2种化学农药.结果发现在相同放蜂密度(3头/株)下,放蜂2次和放蜂1次,3周后烟粉虱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分别为11 76和16 46,干扰作用指数分别为0 4242和0 5938,寄生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分别达到50 40%和33 88%.喷施高效大功臣和高效氯氰菊酯(均为1000×,1次)3周后,烟粉虱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分别为6 04和15 66,干扰作用指数分别为0 2179和0 5649.4种处理的防治效果依次为放蜂2次>喷施高效大功臣>放蜂1次>喷施高效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97.
于2013-2014年调查了南宁市武鸣县柑桔园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的种群消长情况。结果表明:2013-2014年柑橘粉虱卵在4月上旬分别达到了全年发生最高峰,由0.51粒/叶增至5.49粒/叶;柑橘粉虱若虫分别在2013年8月上旬和2014年4月上旬达到该年发生最高峰,由0.38头/叶增至3.90头/叶;柑橘粉虱伪蛹发生数量少;柑橘粉虱成虫分别在2013年6月下旬和2014年5月中旬达到该年发生最高峰,由51.63头/黄板降低为4.08头/黄板。2013-2014年柑桔园黑刺粉虱种群数量少,没有诱集到成虫。因此,监测表明2013-2014年南宁柑桔园柑橘粉虱种群发生数量比黑刺粉虱多,以当年4月上旬达到全年发生最高蜂;黑刺粉虱偶尔发现为害;2014年柑橘粉虱卵、若虫发生数量比2013年的有所上升,但伪蛹和成虫发生数量同比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125克/升氟节胺乳油对柑橘的控梢保果作用,连续两年在柑橘树春梢老熟夏梢未抽时喷施不同浓度的125克/升氟节胺乳油。结果显示:125克/升氟节胺乳油能够明显控制和抑制柑橘夏梢的萌发和生长,与空白对照相比,夏梢的控制率和抑制率分别达到了21.8% ~ 51.6%和32.4% ~ 46.5%,座果率也提高了49.1% ~96.9%,增产5.8%以上。125克/升氟节胺乳油对柑橘有一定的保果和增产作用,推荐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25~166 mg/kg,稀释倍数为1000~750倍,于柑橘树春梢老熟夏梢未抽时喷施1次。  相似文献   
99.
几种重要药剂对烟粉虱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排序为:吡虫啉〉阿维菌素〉敌敌畏〉乐果〉扑虱灵;扑虱灵、乐果和吡虫啉对烟粉虱卵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3d时5种药剂对烟粉虱1~2龄和3~4龄若虫的毒力排序分别为阿维菌素〉吡虫啉〉乐果〉扑虱灵〉敌敌畏和阿维菌素〉吡虫啉〉敌敌畏〉扑虱灵〉乐果。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小麦远缘杂交的一系列衍生系,在陕西杨凌人工条锈病圃(CYR32和CYR33混合小种)选择压力下,兼顾抗病性与农艺性状,经过连续6年系统选择,筛选了106份远缘杂交衍生后代选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杨凌人工混合小种接种鉴定圃和甘肃天水自然诱发鉴定圃,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利用当前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G22-9进行苗期分小种鉴定;结合Yr26的分子标记检测评估抗源价值。建立基于成株期与苗期抗病性鉴定相结合,异地抗病表型鉴定与分子标记筛查的抗源筛选和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06份远缘杂交后代衍生系中,筛选出54个能够抵抗包括G22-9在内的多个流行小种的选系;结合标记筛查结果,筛选到36份不含Yr26的抗病材料,其中4份为全生育期抗条锈病性类型(ASR),32份为成株期抗性(APR)类型。推测这些抗性选系可能具有抗条锈病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