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慈溪菜区小菜蛾抗药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慈溪市菜区小菜蛾抗药性水平,笔者进行了四种类型农药的抗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海正灭虫灵)和辛硫磷的抗药性为极高抗,对杀虫单抗药性为高抗。  相似文献   
52.
采用3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探讨覆盖黑膜对渝紫263、浙紫薯1号2个紫薯品种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黑膜对2个品种单株增产17.9%,平均667 m2增加效益810.3元。覆盖黑膜对渝紫263在2个收获期的增产、增效均明显,109 d收获覆盖黑膜单株增产117.2 g,667 m2增效904元,123 d收获单株增产142.3 g,667 m2增效994元;对浙紫薯1号在123 d收获单株增产56.4 g,667 m2增效达1 283元,而在109 d收获单株增产17.5 g,667 m2增效仅为60元。覆盖黑膜使浙紫薯1号薯块结构更为合理,其123 d收获的单株产量为607.2 g,比渝紫少33 g,667 m2效益增加600元。  相似文献   
53.
为掌握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2015年3—11月利用性信息素对浙江慈溪桃园(种植湖景桃和玉露桃)和梨园(种植翠冠梨和黄花梨)的梨小食心虫雄成虫进行了系统地监控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浙江慈溪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上年第五代)至第二代世代明显,第三至五代世代重叠;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早于梨园,数量远高于梨园,桃园中的为害高峰期为7—9月,梨园中的为害高峰期为8—9月。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梨、桃果实成熟时期分析,要重点做好第一、二代幼虫的防治,以压低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54.
大豆田斜纹夜蛾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Taylor的幂法则与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测定和分析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在秋大豆田上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内在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卵块呈均匀分布,而低龄幼虫(1 ̄2龄)呈聚集分布,高龄幼虫(3 ̄6龄)呈聚集分布或均匀分布,并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分析了其的聚集原因。在此基础上,并提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N=t2/D2(5.6415/m 15.3063)]与最佳序贯抽样模型[T_0(n)=2.5n±10.4770n~(1/2)]。  相似文献   
55.
大棚黄瓜是慈溪市主要越冬蔬菜之一,为探索适宜于该地区秋延后黄瓜栽培的砧木和接穗品种,丰富市场供应,选取4个黄瓜及3个砧木品种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黄瓜品种"春胜秋美"与砧木品种"韩国黄金甲"嫁接组合的综合性状最优,可进行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56.
大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1.1品种选择可选用色泽洁白、个大、抗病的“金乡”系列,如“金乡一号”为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57.
基于食品安全指数法评估慈溪市草莓农药残留的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连续阴雨条件下浙江省慈溪市草莓的农药污染状况,对慈溪市17家农户设施栽培的17批次草莓样本的25种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草莓中农药检出率为16.0%,样品农药检出率为94.1%,但都没有超标。从安全指数来看,对草莓安全影响的风险和安全状态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从风险系数来看,本试验检测的25种农药皆处于低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58.
利用气相色谱和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了毒死蜱在稻谷上的安全使用技术。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稻谷中的降解呈现前期快、后期慢的特性,半衰期为8.0 d。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间稻谷中毒死蜱残留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稻谷中的残留期超过45 d,且采收前30 d内使用农药均会产生稻谷中毒死蜱含量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59.
2009年对一种新大豆豆荚炭疽病进行田间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60%吡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5%咪鲜胺水乳剂等药剂在试验设计的浓度范围内,在大豆始花期和结荚初期施药,对大豆生长安全,对株高、产量等生育性状无显著负面影响,各药剂对新大豆豆荚炭疽病都有一定的防效。60%吡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与当地防治蔬菜炭疽病的常规药剂45%咪鲜胺水乳剂相比,相对防效稍高,但无显著差异。60%吡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田间用量以900 g.hm^-2和480 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60.
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 Fedtsch et Flerov)又名不老草,为列当科多年生寄生肉质草本,常寄生于桦木科桤木属(东北桤木,又称东北赤扬)的须根上,是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主要分布于中国长白山地区、日本富士山及朝鲜北部山区等,一般生长在海拔1350~20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