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耕作模式对烤烟根系生长和烟叶钾、氯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豫南烟区适宜的烤烟耕作模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T1(常规耕作,耕作深度25 cm)、T2(原位不动土层耕作,耕作深度45 cm)、T3(起垄带下原位条状深耕,耕作深度45 cm)3个耕作模式处理,研究了耕作模式对烤烟根系生长和烟叶钾、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采收结束,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含水率均表现为T1T2T3,其中,3个处理间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T2、T3处理2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较T1处理显著降低。移栽后75 d,与T1处理相比,T2、T3处理烟株根系体积、根干质量、一级侧根和不定根数量均显著增加。与T1处理相比,T2、T3处理烟叶产值分别显著提高9.8%、10.6%,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以T3处理最高,分别为23.6元/kg和46.7%。从烤后烟叶的钾、氯含量看,与T1处理相比,T2、T3处理均提高了中部叶和上部叶的钾含量,降低了氯含量。综合分析,在豫南烟区,生产中较适宜的耕作模式为起垄带下原位条状深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普通烟草钾离子通道基因AKT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钾离子通道蛋白为4个亚基组成,一半作为跨膜结构通道,一半在膜外边作为辅助开关结构。9条烟草钾离子通道蛋白质中6条为碱性,3条为酸性;5条为疏水性蛋白,4条为亲水性蛋白。其中,3条短的钾离子通道蛋白有5个跨膜结构,且排列位置与顺序基本一致;3条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在蛋白两端分布比较密集,中间分布相对较稀疏;3条蛋白的基因在器官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钾离子通道基因发挥作用。本研究为通过分子技术提高烟叶钾含量和提升烟叶品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重庆缙云山森林植被的水文生态过程,选取裸地、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楠竹林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采用放水冲刷径流试验方法,设计0.12、0.18、0.24、0.30、0.36L/min 5种不同的流量,测定蓄满产流下的地表径流水力学参数。结果表明:1)在放水冲刷条件下,4种地类径流阻力系数随流量的增大而降低,说明地表枯落物、有机质和根系能有效增加坡面糙度和阻力;随着流量的增大,径流冲走枯落物和有机质并形成细沟,浅层根系对径流的阻力效果增强,而根系较深的地类其阻力系数逐渐趋近于裸地的;2)4种不同地类的流速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地表枯落物和植物根茎对流速有减缓作用,且在大流量情况下,楠竹林根系对流速的消减作用更明显;3)在试验条件下,随着流量的增加,雷诺数持续增加,其径流特性由层流向紊流转变;弗劳德数先减小后增加,流量在0.18~0.30L/min之间取得弗劳德数的最小值。相同流量下,雷诺数和弗劳德数的大小顺序均为裸地>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芝麻饼及牛粪作为基质,将解钾菌接种于2种基质上发酵、干燥制成菌肥,研究芝麻饼及牛粪基质的解钾菌菌肥对烟草生长、pH和TDS值的影响.[方法]在烟草移栽后和团棵期进行施肥处理,并记录农艺性状、pH和TDS值的变化.[结果]在团棵期,芝麻饼及牛粪基质处理能够促进下层侧根的生长,可能增加烟株的根系体积;株高和烟叶的数量增加比较明显,而最大烟叶的面积和茎围增加较小;芝麻饼及牛粪基质处理与对照根、茎、叶的pH相比差异不显著;2个处理与对照均为茎部的TDS值最大;在团棵期到打顶期,对照和处理的根部pH均偏向中性,下部茎与根部pH相比,均呈酸性;对照和处理的根部TDS值相差明显,对照的根部TDS值最大,下部茎、中部茎和上部茎的TDS值明显小于根系,下部叶和中部叶的TDS值又小于下部茎和中部茎.[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芝麻饼和牛粪为基质的生物肥及菌肥提供基础数据,为该生物肥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菜籽饼肥部分替代芝麻饼肥施用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饼肥配比对烤烟生长发育、抗氧化酶活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后60 d,单独施用芝麻和菜籽饼肥均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随着菜籽饼肥比例的增加,烟叶SPAD值有上升的趋势;与不施饼肥对照处理相比,除处理T6(100%菜籽饼肥)外,其他处理均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施用饼肥处理间相比,以处理T3(70%芝麻饼肥+30%菜籽饼肥)的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SOD活性最高。从经济经状看,施用饼肥处理间相比,处理T5(30%芝麻饼肥+70%菜籽饼肥)产量最高,而处理T3在产值和均价方面均最高。综合来看,在生产中可以利用菜籽饼肥代替部分芝麻饼肥,芝麻饼肥与菜籽饼肥适宜的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豫南烟区适宜的烤烟耕作模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耕作深度和秸秆还田互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烟叶钾、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粒级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降低,即粒级≥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除耕作深度40 cm外,秸秆翻压处理均较不翻压秸秆处理显著降低粒级0.25 mm的团聚体含量;烤烟产量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产值则表现为耕作深度30 cm耕作深度20 cm耕作深度40 cm;烟叶全钾含量随着烟株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移栽后60 d,在秸秆翻压条件下,耕作深度30、40 cm处理较常规耕作(20 cm)处理显著提高烟叶全钾含量;与不翻压处理相比,除耕作深度20 cm外,秸秆翻压处理其他耕作深度各部位烤后烟叶钾含量均有一定增加,而氯离子含量则均有所降低。综合分析,在豫南烟区,生产中较适宜的耕作模式为耕作深度30 cm+秸秆翻压处理。  相似文献   
17.
烤烟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烤烟叶片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规律,2008年在平顶山市郏县堂街乡,定期选取该地区主栽烤烟品种NC89的叶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片生长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烤烟叶片叶龄在1~11 d时,以细胞分裂和细胞数量增加为主;至叶龄21 d时细胞分裂基本停止,细胞体积迅速增大;叶龄31 d时开始进入细胞旺盛的生理功能期;叶龄41 d时已进入旺盛的同化物积累期,叶龄21~41 d是烟叶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欠熟时,细胞仍能进行微弱的同化物积累,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叶绿体和细胞核逐步降解;过熟时淀粉粒开始大量降解。  相似文献   
18.
在豫中烟区以NC89为材料研究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同步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同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结合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可知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发育及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叶绿体结构逐步完善及叶绿素含量升高是导致净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净光合速率下降的过程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逐步解体,烤烟叶片的衰老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植烟区土壤为原料,从中筛选与鉴定了一株高效解钾菌并对其进行实验室和烟田解钾和溶磷试验。结果表明,该解钾菌为不动杆菌,实验室验证该菌株的解钾和溶磷能力比较强;烟草大田试验表明,该解钾菌能够使土壤中的不溶性钾溶解,供烟草吸收和生长需要,对烟叶中钾含量的吸收与利用有协调促进作用,对烟草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烟田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增加植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拮抗烟草黑胫病病原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对连作烟田烟草黑胫病发病地块的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的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筛选,并对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及生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从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35株菌,其中菌株SYT-SF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77.15%;菌株SYT-SF具有较好的抑菌广谱性;依据菌株SYT-SF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及gryA基因序列分析,将SYT-SF归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暂定名为Pseudomonas sp. SYT-SF。盆栽试验表明,菌株SYT-SF预防组和治疗组对烟草黑胫病的生防效果分别达到71.97%和65.05%。菌株SYT-SF在烟草黑胫病生防菌剂及植烟土壤保育菌剂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