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从奶牛泌乳、采食及体重变化入手,简要论述了饲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探索高产奶牛繁殖力较低的原因。奶牛场追求高产奶量,多会采取高比例精料、高蛋白水平的饲粮,从而造成过量氮化物对奶牛繁殖性能的毒害。产后泌乳量的快速上升和饲料干物质采食量的不足足导致了能量负平衡、体况评分下降过大、卵泡发育迟缓、产后发情晚、配种受胎率低、产犊间隔长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2.
发展肉羊业的意义及其限制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羊肉年产量70年代末约680万吨,80年代末约900万吨,1994年达997.7万吨。世界肉羊生产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羔羊肉生产,胴体重在13~25kg;杂交羊肉生产,利用萨福克、边来等大型父本进行二元或三元甚至四元杂交;建立繁育体系,进行集约化生产。我国绵羊个体产肉力水平低,肉羊业在畜牧业总体结构中底薄弱的环节,发展潜力很大。羊肉低胆固醇的营养特点及其市场拉力决定了羊肉的需求继续增长。饲料营养转化为羊肉的效率是羊毛的10倍,我省目前的形势和条件适于发展肉羊业,但必须首先解决政策导向、科研力度、肉羊品种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吉林省玉米生产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玉米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玉米产业竞争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这一实际,从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玉米品质、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绿色生产、实现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吉林省玉米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以期为该省的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通过4年20批次育肥试验研制出的8901浓缩料.在同等条件下与808浓缩料对比.猪的日增重多100.15克.料肉比降低0.4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极显著。喂8901浓缩料试猪的肉品质化验分析和屠宰项目测定也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5.
2005年9月下旬,吉林省镇赉地区异常干旱,镇赉青山堡屯几家农户饲养的5~6月龄当地土种鸡(未经任何疫苗免疫注射)发生了典型鸡新城疫,死亡200余只。农户将死亡鸡只未经任何处理丢弃在村旁的护田林及公路旁的防护林低洼处,成群的喜鹊和乌鸦掠食这些死鸡,大约经过7d左右,有些喜鹊陆续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56.
牧业产业化建设中的几个重要技术环节赵玉民吕礼良(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毫无疑问,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牧业产业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实现牧业现代化的最佳途径,它不仅涉及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生产...  相似文献   
57.
微贮玉米秸秆替代部分精饲料饲喂白鹅效果研究表明:在微贮玉米秸秆添加量达30%,试验鹅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证明在日粮中适当应用秸秆粗饲料对养鹅生产是可行的,对降低白鹅舍饲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2003—2005年,同期发情处理德肉美供体母羊60只,发情59只,同期发情率达98.33%;同期发情处理受体母羊385只,发情369只,同期发情率达95.84%。2003年超排处理德肉美供体母羊14只,查黄体145个,采用输卵管冲胚技术回收卵138枚,回收率95.17%,可用胚127枚,移植鲜胚127枚,移植受体羊100只,受胎率57%。2004—2005年超排处理德肉美供体母羊46只,查黄体492个,采用子宫冲胚技术回收卵398枚,回收率80.89%,有效胚318枚,移植鲜胚208枚,鲜胚移植受体羊186只,受胎率55.91%;制作冻胚110枚,移植冻胚100枚,冻胚移植受体羊80只,未返情受体羊数42只,受胎率51.50%。  相似文献   
59.
1992-2008年,我国苜蓿为净出口国;及至2008-2016年,我国逐渐由苜蓿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对此,本文分析了这一变化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