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9篇
  33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的原理,利用碱裂解法快速筛选到重组子,该方法快迅、准确,可应用于基因克隆中的重组菌落快迅检测。  相似文献   
82.
为明确新疆干旱区滴灌春小麦不同灌水量对小麦根系时空分布、水分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新春19号’为材料,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个灌水量处理(W0:0 m3/hm2、W1:1 500 m3/hm2、W2:4 500m3/hm2、Wck:对照3 750m3/hm2)于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及成熟期对小麦根系根长密度、根体积、根质量等在0~100cm土层的垂直分布、动态变化及对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土壤含水量最低,小麦耗水量最大;0~20cm是各处理根量值(根质量、根体积、根长密度)的最大层,也是根系活动最为旺盛的区域;土壤水分适宜(Wck)时,表层根量增加;水分过多会导致根系生长受抑(W2),促使根系活力下降,根系衰亡提前,影响水分的吸收,最终导致水分利用率最低且产量下降;水分亏缺(W1)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深层根量的增加,有助于干旱条件下小麦根系利用深层土壤的水分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却造成较低的产量;土壤水分严重缺乏(W0),根系吸水困难,对表层土壤根系数量的增加不利,也会导致减产。可见,在水资源相对充沛条件下滴灌小麦采用Wck处理更有利于实现节水和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3.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快速、有效、非接触、非破坏性地提取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探索新疆绿洲农区如何应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分析、模拟、评价、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农田土壤遥感诊断、作物科学种植、水肥分区管理、田间农情监测中的应用,为新疆实施精准农业提供科学理论参考.[方法]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提取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的研究,采用美国ASD Field Spec Pro VNIR 2500型光谱辐射仪获取田间土壤不同有机质含量信息的高光谱反射率;通过光谱分析技术,运用各种土壤反射率数学变换形式,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敏感波段,揭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光谱成因机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基于NDI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算模型中以一元三次函数模型(YSOM=-4E+ 07XNDI3+ 2E+ 06XNDI2-21 338XNDI+ 110.44,R2=0.713 2)为最优,指数函数模型次之.[结论]基于归一化光谱指数NDI可以较好的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的经验模型,简单实用,将对特定区域、特定土壤的预测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基于土壤硝态氮的滴灌春小麦氮素施肥模型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滴灌技术条件下,建立基于土壤硝态氮的漓灌春小麦氮素施肥模型.[方法]在各生育时期测定不同深度土壤硝态氮含量,由产量与供氮量的关系,确定各生育时期不同深度土壤供氮能力的临界值,进而建立滴灌春小麦基肥和追肥模型.[结果]采用播前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作为滴灌春小麦基肥推荐指标比较合适,滴灌春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的供氮量为324.15 kg/hm2,并建立了基于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基肥推荐指标.[结论]同时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追肥,可以采用0~ 20 cm或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作为诊断指标,并以0~20 cm土壤硝态氮为氮素营养诊断指标,建立各生育期相应的追肥模型,并得出滴灌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壤硝态氮含量测定值所对应的氮肥追肥用量.  相似文献   
85.
施氮量和滴灌施肥频率对杂交棉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滴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氮肥用量和滴灌施肥频率对杂交棉氮素吸收和产量影响的大田试验研究,试验中设置3个施氮(N)(270、360和450 kg·hm-2)水平和2种滴灌施肥频率(5和10 d)。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和施肥频率显著影响杂交棉的干物质重、氮素积累量和子棉产量。在中氮(360 kg·hm-2)和低氮(270 kg·hm-2)水平下,增加滴灌施肥频率可显著促进杂交棉生长,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但是氮肥用量较大(450 kg·hm-2)时,滴灌施肥频率对棉花的生长影响不大。因此,在杂交棉的水肥关键时期,适当地提高滴灌施肥频率可以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86.
探讨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盐、氮和棉花根系的分布,对于滴灌条件下水肥盐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在温室条件下应用15N标记尿素进行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和氮素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棉花根系分布之间关系的盆栽试验。根据滴灌灌水(W)和施肥(N)的先后顺序,设置4种不同氮肥施用方式:①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N-W);②后期(W-N);③中间(W-N-W);④全程施用(NW)。同时以传统的氮肥直接施入土壤后浇灌(SN-W)为对照。土壤水盐分布明显受灌溉方式的影响,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无影响。氮肥滴灌施肥24h后15N主要分布在0~20cm深度土层,但不同施肥方式之间差异明显。NW处理15N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最深,但水平分布范围较小,且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在下层大量积累,容易造成淋失。相比之下,N-W处理15N在0~20cm土层分布最均匀,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也最小,且棉花根系的生长和分布也优于其它处理。滴灌条件下,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的淋洗损失。  相似文献   
87.
福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5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12条,对分离自福建省10个不同市(县)的番茄或马铃薯晚疫病标样中的63个致病疫霉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产生92条RAPD条带,其中8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检测率为92.4%。利用NTSYSpc Version 2.1软件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状图,供试63个菌株被划分为6个遗传聚类组,RAPD分组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寄主均无明显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致病疫霉菌株整体亲缘关系相近,但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病原菌随病果运输迁移及A2交配型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8.
氮肥和土壤质地对滴灌棉花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  马革新  海兴岩  张东明  张国龙  王飞  张强  吕新 《土壤》2018,50(3):622-627
通过大田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质地棉田土壤棉花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灌水都可以显著降低棉花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其关系表现为显著负相关;(2)花期之前棉花在0~20 cm土层根长密度表现为砂土黏土壤土,花期之后表现为砂土壤土黏土;在20~40 cm土层表现为壤土黏土砂土,且深层土壤砂土中棉花根长密度下降势显著高于壤土、黏土;在不同质地土壤中,粗根表面积均表现为N2(施氮量360 kg/hm~2)N3(施氮量480 kg/hm~2)N1(施氮量240 kg/hm~2)CK(不施氮处理);(3)根系分布特征参数与籽棉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对籽棉产量的形成均有显著影响,棉花籽棉产量的有效提高手段之一是在某些特定生育期适度地降低根系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氮、磷、钾耦合效应对加工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加工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氮、磷、钾三元二次方程拟合不可靠;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加工番茄产量有显著影响,施肥不足造成产量下降,但过量施肥造成旺长,3个肥料相比其中氮素对加工番茄生长影响最大;14个施肥处理中N2P2K2、N2P3K2和N2P2K1处理产量超过9 000 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试验条件下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9∶3∶2时肥效最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0.
滴灌条件下灌溉量和频率对杂交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对杂交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2个灌溉水平400和520 mm(分别用W400和W520表示)和2种灌溉频率5和10 d(分别用F5和F10表示).[结果]高灌溉频率可以维持0~40 cm土壤含水量稳定在较高水平,有利于作物生长.灌水量和灌溉频率对杂交棉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是在花铃期(播种后90 d),此时增加灌溉量或灌溉频率都可以促进杂交棉干物质积累,尤其是提高灌溉频率可明显促进棉花生长.[结论]增加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可促进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棉花产量;尤其是提高灌溉频率可以显著增加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不同处理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顺序均为:W520F5 > W400F5、W520F10 > W400F10.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或时期,通过提高灌溉频率可以有效的增加棉花产量、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