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4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437篇
农学   385篇
基础科学   329篇
  282篇
综合类   2134篇
农作物   277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1216篇
园艺   669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2016年5月葫芦岛市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表层营养盐类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葫芦岛市近岸5月份海水水质较好,溶氧充足,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等营养盐含量较低,水体未呈富营养化状态,未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992.
在水温(19±0.5)℃下,将体质量(66.5±1.1)g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饲养在实际水量为60L的水槽中,投喂粗蛋白为50%左右,脂肪水平分别为4.17%(L1)、6.73%(L2)、10.33%(L3)、12.85%(L4),及15.72%(L5)的5种饲料,研究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大泷六线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7周的饲养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大泷六线鱼各消化组织中蛋白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淀粉酶活性却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降低(P0.05)。L1组鱼胃、幽门盲囊和肠的淀粉酶活性最大,显著高于L4和L5组(P0.05),但与L2和L3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L1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最大,与L3、L4和L5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L3组鱼胃和肠的脂肪酶活性最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L3组鱼幽门盲囊脂肪酶活性最高,与L1、L2和L5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L4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大泷六线鱼饲料中最适脂肪添加水平为10.33%。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黄海近海鱼类活动规律,采用自主研制的科研型鱼探仪于2015年11月22日至12月5日对调查海域的鱼类活动进行了首次声学调查,统计分析鱼类活动规律。在调查海域布放4套鱼探仪设备对鱼类进行定点长时间监测,并将采集到的鱼类回波数据利用水声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调查海域单体鱼类目标强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鱼类目标强度大小的分布以及鱼类在不同水层和不同时间段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冬季鱼类主要活动在4~10 m的中上水层,鱼类分布随着水层深度的逐步增加而急剧减少;从9∶00至13∶00鱼类活动频度呈增大趋势,并在13∶00至14∶00频度达到顶峰(约为38%),随后频度减弱;统计得到该海域鱼类目标强度主要以-49~-40 d B占比最高,目标强度大于-40 d B的鱼类均匀分布在整个水层,目标强度小于-40 d B的鱼类主要分布在4~10 m浅水层。研究表明,采用水声技术能够实现对鱼类活动的监测;调查海域的鱼类目标强度分布比较集中,鱼类在深度上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上水层,鱼类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情况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鱼类活动频度增加,反之则降低。由此可知,该海域鱼类的种类以暖水物种为主。  相似文献   
994.
以前期研究获得的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2号”ADP核糖基化因子(ARF)基因干扰表达转化植株为材料,用qRT-PCR法对转基因植株的ARF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转基因叶片中A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降低,生长后期略有增加,表明ARF基因干扰表达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发生改变。ARF基因干扰表达影响马铃薯叶片中酶活性,不同发育阶段转基因叶片与对照相比,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升高11.61%~27.84%,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活性提高21.10%~41.32%,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活性降低2.88%~57.64%,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活性提高29.00%~39.57%;不同温度(4℃和室温)贮藏的块茎中A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先降低,再升高,但前者较后者AR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室温较4℃贮藏的转基因块茎PPO活性升高30.44%~56.28%,NR活性提高17.41%~40.92%,PLD活性降低24.39%~85.11%,SPS活性提高30.89%~45.78%。室温较4℃贮藏的非转基因块茎PPO活性升高25.11%~70.66%,NR活性提高36.07%~89.62%,PLD活性降低11.35%~72.64%,SPS活性提高27.31%~61.33%。本研究通过探讨ARF基因干扰表达对马铃薯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RF基因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和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对产ESBLs(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对细菌生长曲线、细菌超微结构、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试验、核酸合成抑制试验研究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提取物的对照组相比,救必应水提取物能够影响细菌的生长规律,使细菌破损严重,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质外渗,菌液中AKP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大肠杆菌DNA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研究表明,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机理是通过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6.
小粒黄豆是日本制做传统食品纳豆的原料,国际市场每吨售价比普通大豆高1倍左右,同时对外观及品质要求为:圆豆、淡色脐、黄种皮、粒小;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油分含量低;蒸煮发酵后粒形整齐而柔软,拨缘良好;籽粒浸泡后吸水快、保水力强、无硬实粒.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明确拟南芥抗灰霉病基因T1N6_22在抗Pst DC3000过程中的功能,分析T1N6_22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原因。【方法】对t1n6_22突变体和转基因回复突变体(t1n6_22/T1N6_22)接种Pst DC3000,检测其症状;采用间苯胺蓝染色法检测接种突变体中胼胝质的积累情况;测定接种叶片中Pst DC3000的生长量,明确T1N6_22在拟南芥抗Pst DC3000过程中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检测SA、JA和ET对T1N6_22表达的影响及T1N6_22对抗病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st DC3000对T1N6_22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T1N6_22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原因。【结果】t1n6_22突变体接种Pst DC3000后表现明显的抗病症状,而回复突变体t1n6_22/T1N6_22和拟南芥野生型表现明显的感病症状。SA处理拟南芥野生型,T1N6_22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经JA和ACC处理,该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t1n6_22突变体中,PAL、PR4、PPO、SOD和CAT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野生型Col-0和转基因回复植株。接种Pst DC3000后,拟南芥野生型中T1N6_22及抗病相关基因PR1、PR3、PR5和PDF1.2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结论】T1N6_22在拟南芥抗Pst DC3000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T1N6_22的表达受SA诱导,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泌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8.
以甘蓝自交系南宝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影响甘蓝SRAP的5个因素(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酶)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可扩增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带型清晰的最优反应体系(10μL):模板DNA 40ng、MgCl22.50mmol/L、dNTPs 0.20mmol/L、Primer0.30μmol/L、Taq酶0.40U,该体系能满足甘蓝基因组SRAP扩增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晋城市玉米发展现状,分析出选择优良玉米品种的重要性、玉米优良品种的选择方法及玉米优良品种种植建议,从而进一步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以新疆伊犁霍域大西沟野果林的天山樱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花粉量、花粉形态和花粉生活力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天山樱桃每花药平均为407.5粒花粉,花粉量明显低于栽培樱桃早大果和布鲁克斯;天山樱桃花粉形态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个体花粉极面观为三裂圆,极面平滑,辐射对称,萌发沟明显细长,长至两端,均属三沟型;花粉离体萌发试验发现,在所设梯度中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琼脂+20%震糖+0.01%硼酸,萌发率高达5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