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林业   612篇
农学   534篇
基础科学   435篇
  383篇
综合类   3080篇
农作物   332篇
水产渔业   211篇
畜牧兽医   1674篇
园艺   849篇
植物保护   227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91.
生长调控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s,GRF)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模式植物水稻、拟南芥中,部分GRF基因被证实是影响株高发育的核心调控因子。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初步构建以玉米ZmGRF基因与调控株高发育的功能基因为核心的共表达网络。结果表明,有9个ZmGRF基因与已报道的调控株高发育基因具有显著的共表达关系,并呈现出网络化的共表达模式,推测这9个ZmGRF基因是调控玉米株高发育的潜在候选基因。进一步通过微共线性分析发现,9个ZmGRF候选基因中有8个基因可以形成基因对,并且所有基因对的Ka/Ks值均显著小于1,暗示调控株高发育候选ZmGRF基因功能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了一种多点动态目标Voronoi图构建方法,在二维空间内实现随机分布100个以上的动态目标,根据目标分布动态生成其Voronoi图,并用代码实现给出动态目标完整的图形化表示及坐标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构建的Voronoi图能适应目标点动态变化、精度更高,具有更符合真实空间状态的数据建模能力,可为Voronoi图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为明确芝麻叶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本研究以河南不同地区芝麻上分离所得叶斑病分离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探讨这些分离物的分类属性,并且进行离体叶片和活体茎杆接菌,进一步探究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的6株芝麻叶斑病分离物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差异,分生孢子多数呈倒棍棒状,具隔膜,6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一致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山扁豆生棒孢。室内人工接菌芝麻发现,这6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芝麻叶片上,20180909-03属强致病力菌株,20180821-01、20180909-05和20180824-01属中等致病力菌株,20180904-02-02和SF1-1属弱致病力菌株;在芝麻茎杆上,20180824-01致病力最强,其次是20180821-01、20180909-03和20180909-05,SF1-1和20180904-02-02致病力最弱。研究结果证明山扁豆生棒孢不同菌株在芝麻上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994.
995.
为了明确大麦条纹病菌-麦类核菌(Pyrenophora graminea)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遗传差异性,并鉴定大麦亲本品种对其抗性,运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麦类实验室保存的20个采自河西不同地区的大麦条纹病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夹心法"对30种大麦亲本材料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166时可将20个麦类核菌(P.graminea)菌株划分为4类,菌株XTB和JT聚为一类,且这2个菌株的地理位置相隔较远,菌株YC和HYH各自单独为一类,剩余16个菌株聚为一类;20个供试菌株中,菌株QQ和SW、菌株HZ和QWC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均为0.936 5,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距离值分别为0.052 3和0.045 5。菌株YC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624 1,与其他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范围是0.372 2~0.633 0,得出不同地理来源的麦类核菌菌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供试菌株中,菌株CJZ和SW的地理位置接近,遗传距离小,而菌株SW和QWC,HZZ和SW,SSB和HZ之间的地理位置均相隔较远,但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值均较小,得出菌株间地理位置的远近差异与遗传距离的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抗性鉴定结果显示,30份供试的大麦亲本品种对菌株QWC的抗病性差异较大,鉴定出6份高感大麦条纹病品种,19份感病品种,5份抗病品种,其中‘Isotta’的抗性最差,‘甘啤6号’抗性最好。综上所述,引起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大麦条纹病的病原菌群体存在较高遗传差异性,且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差异无明显相关性;鉴定大麦亲本抗性,得到抗感大麦品种组合‘甘啤6号’和‘Isotta’。  相似文献   
996.
家蚕可能通过取食漂移到桑叶上的玉米花粉从而受到转基因玉米中表达的Cry蛋白的影响。实验采用室内生物测试的方法评价了转cry1Abcry2Ab基因玉米GAB-3花粉对家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在饲料中掺入蛋白的方式检测了转基因玉米中广泛使用的6种Cry杀虫蛋白对家蚕的毒性。当桑叶上GAB-3花粉密度为50粒·cm-2时,对家蚕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达500粒·cm-2时,家蚕14 d存活率为0;以10粒·cm-2的GAB-3花粉饲喂家蚕幼虫7 d对其体重无显著不利影响,但延长饲喂时间或者当GAB-3花粉密度为50粒·cm-2时,家蚕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处理14 d或更长时间的家蚕体重均低于无花粉处理组。与非转基因对照处理组相比,低于100粒·cm-2的转基因玉米GAB-3花粉处理组家蚕的化蛹率、茧重、茧壳重和蛹重无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处理均会延长家蚕幼虫的发育历期。GAB-3花粉对家蚕7 d的LC50为261.18粒·cm-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LC50下降。测试的6种Bt杀虫蛋白对家蚕的毒性依次为Cry1C>Cry1Fa>Cry1B>Cry2A>Cry1Ab>Cry1Ac。目前,在中国接近商业化的转基因玉米中多采用的Bt杀虫蛋白为Cry1Ab和Cry2A,二者对家蚕的毒性较低,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家蚕接触到的转基因玉米花粉密度较低,因此转Cry抗虫基因玉米对家蚕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大田试验,在正阳县酸性砂姜黑土和清丰县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研究了磷肥与不同增效剂(腐殖酸、 复合氨基酸和草酸)配施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5%常规施磷与腐殖酸、氨基酸和草 酸配施对花生产量的作用效果受土壤类型影响,砂姜黑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82%、4.66%和-1.68%,砂 质潮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40%、3.18%和12.08%,砂姜黑土区和砂质潮土区分别以85%常规施磷+腐植 酸和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对花生生长和增产的促进效果最好。施磷增效剂也提高了花生磷积累量和磷肥利用 率,其原因在于磷增效剂促进了土壤难溶性磷组分转化为活性较高磷组分,与85%常规施磷相比,砂姜黑土区85% 常规施磷+腐植酸和砂质潮土区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的花生磷积累总量分别显著增加26.31%和22.89%,磷肥 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7.74%和4.99%,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5.54 g/kg和5.39 g/kg。因此,酸性砂姜黑土区磷肥减 量15%配施腐殖酸,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磷肥减量15%配施草酸,可提高磷肥利用率,确保花生不减产,实现磷肥减 量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998.
<正>阳光玫瑰葡萄属于欧美杂交种,二倍体(长势旺,抗病性强),功能叶寿命100~150天,基芽易成花,副梢主芽带花,很弱的条也有花,2年生幼树可利用副梢结果。属于晚熟品种,在陕西关中从萌芽到成熟约需165天,成熟期仅次于克瑞森。大粒、浓甜浓香型,自然条件下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为了探讨富硒(Se)调控雏鸡十二指肠黏膜系统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富硒酵母(SEY)饲料建立富Se雏鸡模型,应用原子荧光吸收法测定雏鸡血液及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中的Se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雏鸡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s)mRNA在雏鸡十二指肠黏膜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试验第7,21,3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SEY组雏鸡血液及十二指肠黏膜中的Se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十二指肠黏膜抗炎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EY组雏鸡十二指肠肠黏膜GPXs(GPX1、GPX2和GPX4)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说明SEY能够显著增强十二指肠黏膜抗炎及抗氧化能力,加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