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葵1号是采用重离子束辐射诱变技术结合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的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利用重离子束辐射处理,选育出优良不育系HA和恢复系f4010122,以HA为母本、f4010122为父本杂交选育出近葵1号,该品种稳产性好、含油率高、抗病性较强,适宜在甘肃以及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2019年该品种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DP向日葵(2019)620187。对该品种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2.
对云南省牛栏江(属金沙江水系)中采集到的南鳅属鱼类37尾的鉴定结果是,该种体裸露无鳞,可与同属的有鳞种类区别,与体裸露无鳞的戴氏南鳅(S.dabryi)相似,但与戴氏南鳅的明显区分特征是:(1)前者脊椎骨少(4 35~37),后者脊椎骨较多(4 39~42);(2)前者腹鳍起点相对于背鳍第二三分枝鳍条基部,而后者腹鳍起点相对于背鳍基部起点稍前;(3)前者腹鳍较长,后伸达到肛门,而后者腹鳍较短,后伸不达肛门且相距1~2个眼径的距离。该种疑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93.
我国食药用菌种类丰富 ,在当前有关产业和种类迅速多样化的同时 ,名称问题日趋反映出来 ,并影响到生产、市场管理及国际贸易。名称的规范化需提上日程。为了减少和避免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错误及混乱 ,同时有益于保护我国特产及其名称等 ,现将常见常用或具有代表性的食药用菌名称列出 ,以便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4.
作者根据10多年来采到的瓢虫标本,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发现了宁夏新纪录17种,亚科,21属,38种,占全国的11%,并给出其分类识别和经济评价,为农,林,牧业保护提高供天敌资源资料。  相似文献   
95.
黎莱福1号是以16A为母本、5061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食用向日葵三系杂交种。在2014—2015年甘肃省食用向日葵区域试验中,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486.15 kg/hm~2,较对照LD5009增产9.32%。在2015年进行的生产试验中,5点平均折合产量3 693.0 kg/hm~2,较对照LD5009增产8.6%。生育期120~125 d,株高175~185 cm,花盘直径18.0~22.5 cm,茎秆健壮,花盘倾斜度为4级,百粒重15~20 g,出仁率48%~51%,籽实粗脂肪含量27.68%,籽实粗蛋白含量17.3%。田间鉴定较抗黄萎病,耐菌核病。适宜于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96.
云南核桃不同套种模式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昌宁县5种不同套种模式的十年生核桃为试材,按照丛枝菌根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套种模式下核桃根系中AMF侵染情况和根际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期为核桃种植园中AMF自然潜力的充分发挥以及菌根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5种套种模式的核桃园中,核桃均与AMF形成了典型的丛枝菌根共生体,根系中AMF的总侵染率在64.63%~91.81%;从5种处理的核桃根际土中共分离到6属15种AMF,其中近明球囊霉是共有的优势种;5种处理AMF的孢子密度介于86~1 442个·(50g)-1土。统计分析表明,5种不同处理核桃根系中AMF总侵染率和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密度差异显著,其中套种茶树的种植园中AMF总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高,显著高于其它4种处理,而套种豌豆的种植园中AMF总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低。不同套种及相应的耕作方式对AMF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影响较大,该研究得出在土壤翻耕扰动较少的种植园,核桃根系中有较高的AMF定殖率,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也较大。套种茶树较有利于核桃园AMF繁殖以及AMF数量和多样性的保持,是核桃林下一种较理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7.
油用向日葵盐碱地保苗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选地、覆膜除草、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盐碱地种植油用向日葵保苗增效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8.
为探索草莓炭疽病潜伏侵染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离体条件下通过调控室内温湿度对草莓炭疽病的发病情况及侵染特性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湿度组合处理25℃/85%、20℃/80%、15℃/80%、10℃/80%、15℃/75%、10℃/75%在接种7天后均能发病,处理10℃/70%接种后28天才轻微发病。侵染特性差异性研究表明,处理25℃/85%,接种6 h,25%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接种12 h,附着孢开始形成,形成率为16%,接种48 h,叶片开始出现零星病斑;接种7天,叶片组织细孢大量腐烂崩解,病指为39.07。处理10℃/70%,接种1天,2.88%分生孢子开始萌发;直至接种24天,分生孢子萌发率达到100%,附着孢开始形成,形成率为8.83%;接种28天,叶片开始出现零星病斑,病指仅为1.85;接种42天,叶片组织大面积腐烂,形成典型的炭疽病斑。得出处理10℃/70%接近该病害发病的底线温湿度条件,此条件下的潜伏期能够达到28天。  相似文献   
99.
油茶无性繁殖技术是实现油茶良种化栽培的关键技术,而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是各省采用的无性繁殖的主要技术,但因各省区气候等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形成了各自的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结合云南的气候特点,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与规模化应用,使嫁接成活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具有云南特点的便捷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0.
对福建省引种的24年生峦大杉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峦大杉木材的气干密度为0.344g/cm3、弦向全干干缩率6.020%、弦向湿胀性6.440%、吸水性237.810%、顺纹抗压强度6.004MPa、抗弯弹性模量7250.810MPa、抗弯强度59.840MPa、顺纹抗拉强度62.800MPa;峦大杉的材质与杉木相近,应用方面可参考杉木,在木构件加工时,其安全系数可使用杉木的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