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8篇
  10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54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酵母培养物对绒山羊机体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观察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对绒山羊机体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12只健康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配对原则分为4组。其中A1、A3处理组饲喂精粗比为3∶7的基础日粮,B1、B2处理组饲喂精粗比为2∶8的基础日粮。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培养物。各处理组日粮中YC添加量分别为A1:2.0%、A3:3.0%、B1:2.0%和B2:2.5%。分别在对照期最后1天、添加YC的第15天、第45天测定绒山羊机体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对照期、添加YC后的第15天和第45天,各处理组间血液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比例以及CD4 /CD8 的比值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YC后的第15天和第45天,A3和B1处理组血清Ig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B2处理组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期(P<0.05)。各处理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 的比例在添加YC后第15天略有升高(P>0.05);CD8 的比例在试验期第15天略有下降(P>0.05);CD4 /CD8 的比值在添加YC第15天均有较大幅度提高(P>0.05)。添加YC后第45天3个指标均恢复到对照期水平。结果表明,添加YC可以显著增加绒山羊血清IgA含量,并提高血清IgG含量;在添加YC初期机体外周血CD4 /CD8 比例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2.
以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体外批次培养试验法,选择瘤胃调控剂(戊酸)、3种不同品质的奶牛粗料日粮(分别以苜蓿干草、羊草、玉米秸秆为主的粗饲料日粮)为底物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品质的奶牛粗饲料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戊酸(1.25mg/g、2.50mg/g、5.00mg/g、10.00mg/g)对其培养液VFA(挥发性脂肪酸)和BCP(菌体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为:①试验组培养液总VFA和BCP各时间点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培养液乙酸、丙酸、丁酸各时间点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②在奶牛5种不同品质的粗料日粮中,戊酸对以玉米秸杆为主的粗料日粮体外发酵作用效果最明显;③5种不同品质的粗料日粮中,戊酸的最适添加量均为5.00mg/g.  相似文献   
883.
研究了喷水带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技术参数,分析了灌溉设计中喷水带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喷水带的设计参数如孔间距,单位长度流量,布置间距以及最大铺设长度等的计算方法。采用水头损失控制喷水带最大铺设长度的设计方法,将首末端的水头损失限定在30%以内。利用水头损失与铺设长度的关系,确定喷水带的最大铺设长度,并分成平地和坡地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就喷水带最大铺设长度的计算,讨论了画图法及计算机处理法,为喷水带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4.
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农机站始建于1969年10月,该站至今已走过26年历程,尤其改革11年,该站由原来单一运输服务小站,已发展成为市、区一个较大的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站。几年来,在站长黄火根同志带领下,锐意改革,使该站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机站总体变化达到“三上两提高”,即上规模、上水平、上管理;提高了维修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该站1995年完成产值120万元,利润7.88万元。 ——服务项目“六个创建,八个服务点”,即创建加油站、修理厂、联合车队、配件供应、农机商店、饮食服务店。  相似文献   
885.
优质稻新品种华新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新占是以粤丰占为母本、丰华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其茎态散、前期生势强、叶色浓绿、产量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抗倒性强、米性软、饭味好.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地区早、晚造种植,每667 m2产量一般为450~500 gk,高产田块可达600 kg,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86.
黄银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2013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产量与对照种优优128(三系杂交稻) 相当。介绍了黄银占的选育过程、选育结果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87.
光照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氮分配和产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日粮氮营养在绒山羊体内的分配机理,调控氮营养在绒山羊体内的分配,提高舍饲绒山羊的经济效益,减少放牧,保护草原生态。【方法】用缩短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的方法调控氮营养向绒毛方向分配。【结果】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体内相关激素有显著影响,通过相关激素的变化调节绒山羊体内体氮和毛绒氮的分配比例。短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使血液中褪黑激素含量升高,毛绒氮分配比例增加而体氮分配比例减少,促进绒毛生长,试验期内绒山羊的产绒量平均增加338.83±72 g,提高73.8%。绒毛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结论】绒山羊的绒毛生长可以通过改变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进行调控,在非生绒季节诱导产绒,在生产实践中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88.
本试验从氮分配的角度用改变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的方法研究日粮氮营养在绒山羊体内的分配机理及应用效果,用消化代谢试验测定总沉积氮(ΔNT),用同位素稀释技术和差减法活体测定体沉积氮(ΔNB=NB终-NB始),用差减法测得毛绒沉积氮(ΔNF=ΔNT-ΔNB)。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相关激素有显著影响:1)褪黑激素(MT)、胰岛素(INS)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而升高,埋植M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催乳素(PRL)、类胰岛素促生长因子-I(IGF-I)、瘦素(LEP)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而降低,埋植MT组低于对照组;2)短光照(8 h)和埋植褪黑激素(1.86 mg/kg)组毛绒氮的分配比例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10%,而体氮分配比例减少10%;反之,在长光照和不埋植组毛绒氮分配比例减少而体氮分配比例增加;3)短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组体脂肪含量增加(最高达到(24.67±1.41)%),而其他成分(体蛋白、体水分和体灰分)相应降低,长光照和不埋植组体脂肪含量降低(最低(14.16±0.59)%)而其他成分相应增加;4)试验期内短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组绒山羊的产绒量平均增加(338.83±72)g,提高73.8%。绒毛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本研究证明,绒山羊的氮分配、体成分和绒毛产量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889.
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60份华南籼稻晚造稻米样品进行了品质指标系统测定。蒸煮、外观、碾米品质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籼稻晚造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粉率和垩白度与食味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胶调度和粒型与食味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入选的3个主成分值分别被称为垩白粒率因子、出糙率因子和胶稠度因子。出糙率因子对食品品质有极显著正线性效应,垩白粒率因子对食味品质有极显著负线性关系。对食味品质的重要性顺序为出糙率因子>垩白粒率因子>胶稠度因子。讨论了华南籼稻晚造食味品质育种问题。  相似文献   
890.
采用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广东省早季不同稻作区种植的同一套不同质量档次新品种(组合)进行品质测定,品质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的地点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垩白粒度、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胶稠度、粒型的地点效应不显著。综合分析了广东省新品种(组合)品质性状的现状,讨论了加权法定级的合理性,初步提出了广东省优质稻质量标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