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试验以辽粘3号糯高粱品种为材料,在海南地区采用莠去津+氯吡嘧磺隆混合液除草剂对10%、14%、18%和22%土壤含水量下的出苗率、伤苗率、幼苗干物质积累、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10%、14%和18%下除草剂处理对出苗影响相对较小,伤苗率相对较低;14%和18%土壤水分含量下高粱幼苗干物重差异较小,而10%土壤水分条件下除草剂处理比CK干物质积累差异明显增大;除草剂处理比CK的差异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加大;22%土壤水分含量下除草剂处理比CK的差异明显大于其它3个水分处理。莠去津+氯吡嘧磺隆混合液除草剂在沙壤土10%、14%和18%土壤含水量下可安全使用,而当土壤水分含量达到22%时应适当降低除草剂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42.
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段有厚  卢峰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4):2828-2839
【目的】研究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遗传效应,探讨P03A早熟矮秆性状遗传规律,为早熟矮秆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以P03A、L025A、L080A、L081和P02A为母本,分别与恢复系L242、L2381、LNK1、L280、L237和L298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进行杂交组配,获得F1杂交种子,并于2016年冬天在海南加代种植,套袋自交获得F2种子。2017—2018年通过配合力分析筛选出在生育期和株高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负效应大的亲本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和正效应大的中晚熟高秆恢复系L237,并以P03A和L237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生育期和株高的遗传进行4个世代联合分析。【结果】P03A/L237通过相互作用表现出较短的生育期和较矮的株高,与一般配合力较强的L237杂交组配,P03A表现出缩短生育期和降低株高的能力。与其他4个不育系相比,P03A与6个恢复系组配不同F1组合生育期和株高的超高亲值都是最小,即,另4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配的F1生育期更长,株高更高,进一步验证了P03A具有缩短生育期和降低株高的遗传力。通过主基因与多基因的遗传分析方法对P03A/L2374个世代的生育期与株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育期和株高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生育期遗传效应分析发现加性互作效应对生育期性状的影响较大,上位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生育期主基因遗传率为81.13%,多基因遗传率为10.36%,主基因+多基因决定了生育期表型变异的91.49%,环境因素决定了生育期表型变异的8.51%;通过株高遗传效应分析,发现在控制株高的2对主效基因中,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均大于第2对主基因,控制株高性状的2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株高性状存在较大的加性互作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84.80%,多基因遗传率为6.89%。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为8.31%。【结论】明确了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在后代中遗传比较稳定的特性。在今后的亲本创造和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可充分利用P03A的遗传效应和特点挖掘早熟矮秆基因,创制适宜机械化新材料和新品种,适应未来机械化品种选育和轻简栽培要求。  相似文献   
43.
抗生素对高粱茎尖再生的影响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细胞再生体系的建立是作物转基因育种的基础,高粱是公认最难培养体细胞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不少高粱基因型材料难以建立体细胞再生体系.因此影响高粱转基因育种进展,制约高粱生产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44.
建国50年来中国高粱品种改良发展阶段及代表品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高梁品种改良从1949年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一是农家品种整理利用;二是新品种选育推广;三是杂种优势的利用与研究。通过回顾高梁品种改良发展历史,总结经验,为中国高梁育种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以育出更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5.
甘剑伟  卢峰 《广西林业》2012,(12):20-22
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梁建平院长摊开新近绘制的全区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落界成果图,指着那一块块由弯弯曲曲的黄线勾勒出的绿色图形,就广西未来10年林业的发展规划娓娓而谈。平日里那一组组枯燥无味的数据,此刻却如一个个描绘绿色广西的美妙音符。  相似文献   
46.
高粱造纸业、板材业和色素业均是利用高粱生产的副产品——茎秆、叶片、颖壳等作原料发展起来的高粱产业。由于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因此其产业发展潜力大、效益高。而且这些产业的原料都是天然的,其产品具有天然、绿色、无害的特点,尤其是高粱红色素具有无毒、无味、色泽柔和的特性,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上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前景,对保证人们的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7.
用概率法解尺寸链的原理,系统地导出了刀式矿土复合型链式开沟机链条接触节距及链长公差的一整套计算公式,并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使这种新型链条接触节距及链长的设计、尺寸检验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以低茎秆含糖量的粒用高粱品系LR625(P1)和高茎秆含糖量的甜高粱品系Rio(P2)杂交获得的234个F2:3家系为试验材料,构建了含有92个高粱SSR标记、6个玉米SSR标记和自主开发的28个INDEL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并进行了茎汁混合锤度、茎秆重和出汁率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共检测到7个与茎汁混合锤度有关的QTL,分布在高粱的第LG-3、LG-5、LG-7和LG-9连锁群上,解释的总表型变异为62.45%;4个与茎秆重有关的QTL,分布在高粱的第LG-2、LG-5、LG-6和LG-7连锁群上,解释的总表型变异为60.92%;8个与出汁率有关的QTL,分布在高粱的第LG-1、LG-2、LG-3、LG-6、LG-7和LG-9连锁群上,解释的总表型变异为99.75%。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茎秆含糖量遗传基础,为茎秆含糖量QTL精细定位和基因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节省型生理定向简化栽培技术是针对棉花管理繁琐、投入大、收效低而提出的一套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多点试验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本文主要报道该技术体系下,田间种植密度的研究结果,经差异显著性(a=0.05)分析表明,行距×穴距×每穴株数(1.0m×0.17m×3株)为最佳密度组合,即每667m2 12000株,产量超过了170kg。定向剂处理与对照相比达显著差异水平(a=0.01),说明定向剂起到了生理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0.
生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6.8℃,年平均降雨量1 100~1 300 mm,土壤多为黄壤。生姜在铜仁地区栽培历史悠久,产品品质优良,以其辣味强、辛香味浓、纤维少、肉质细嫩著称,具有传统的地方特色。全区生姜常年种植面积在2 000 hm2左右,年产量4.5万t,总产值1 440万元左右。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生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姜生产正成为铜仁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生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也导致了生姜病虫害的加重和产量、品质下降。因此,近年开展了生姜无公害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