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经因子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我省郑州、焦作、漯河、周口、濮阳、安阳等7地市的几十个鸡场分离出的20余株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结果表明,我省鸡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血清型O_2占优势,占54.5%;其次为O_1,占18.2%;O_(74)和O_(78)最少,各占13.6%和4.5%;未定型的占9.1%。  相似文献   
92.
近来,我省某县从外地市场上收购了191头猪,发病127头,死亡112头。发病率达66%,致死率达88%。继而又传染当地猪203头,死亡50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通过综合诊断,证实是猪瘟病毒与猪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症状病猪拉稀,精神萎顿,拱背,寒颤,食欲大减或废绝,体温升高达41—42.5℃。耳根、四肢内侧、胸腹部发紫。有的鼻流粘液,气喘,公猪包皮积尿,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治疗虽可减轻病情,但疗效低。  相似文献   
93.
鸡大肠杆菌病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大肠杆菌病的蛋鸡群,产蛋量下降10—20%,且有30%的鸡蛋带菌。作种蛋孵化时,在死胎和弱雏中有70—90%属大肠杆菌感染。急性感染鸡以菌血症、败血症为主,慢性病例以气囊炎、心胞炎、腹膜炎、肝周炎多见。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是:改善卫生条件,接种有效菌苗和选用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94.
95.
应用快速药敏试验筛选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6.
1992年8月份至10月份,我省某鸡场,在近两个月中,突然五批肉仔鸡死亡近万只,每批死亡多时高达40%,死亡少的也有20%,对该场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为及时控制疫情,通过临诊分析、实验室检查、药物防治,证实肉仔鸡的暴发死亡是巴氏杆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所造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综述了PCR技术的原理、类型、优缺点及其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并叙述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
不同基质配比对边坡修复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典型的边坡绿化植物早熟禾(Poa annua)为供试材料,水泥、保水剂、肥料和腐殖质为基质原材料,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对比研究在4种基质原材料的9种不同配比下早熟禾生长状况的差异性,并对9种配比基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植物出芽率、植物存活率及50天植物株高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早熟禾的生长状况影响不同。通过极差分析得出,4个因素对植物出芽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保水剂>腐殖质>水泥>肥料;对植物存活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保水剂>水泥>肥料>腐殖质;对50天植物株高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保水剂>肥料>腐殖质>水泥。最终,水泥含量15.0%、保水剂含量1.0%、肥料含量6.0%和腐殖质含量6.0%的基质,能显著增大植物出芽率及存活率,促进植物生长,是最优基质配比。而水泥含量10.0%、保水剂含量0.5%、肥料含量9.0%和腐殖质含量6.0%的基质可保证较高的植物存活率及50天植物株高。  相似文献   
99.
1发病情况郑州某鸵鸟场养殖鸵鸟300多只。1999年7月8日,雨后突然有30余只50日龄的鸵鸟发生瘫痪,跪行采食,两天后其中10多只又转好,但从瘫痪出现日至7月22日,该病迅速蔓延至50多只。发病后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疗,但效果不显著。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症状是鸵鸟食欲和活力减退,不愿走动,精神萎顿,嗜眠,羽毛粗乱,头颈、四肢关节稍肿(触之有波动感),跪行,采食量减少,发病后逐渐消瘦。剖检发现个别鸵鸟有脑炎症状。鸵鸟关节微肿,切开后关节腔内有脓性渗出物,心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脏有大小不一化脓灶。小肠…  相似文献   
100.
采用RT-PCRRACE法,分离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MyoD1MyoD2 全长cDNA结果显示,2种罗非鱼MyoD1全长均为1090 bp,包括5′ 非翻译区 (UTR) 137 bp,3′ UTR 50 bp,开放阅读框 (ORF) 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其中第110~161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33~249个氨基酸为helix III结构;MyoD2全长均为1478 bp,包括5′ UTR 215 bp,3′ UTR 471 bp,ORF 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第91~142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12~228个氨基酸为helix III结构。2种罗非鱼MyoD1与其他鱼类MyoD1的相似性为73%~92%;MyoD2与其他鱼类MyoD2的相似性为74%~79%。系统发育树显示,MyoD1MyoD2分属两支, MyoD1所反映不同鱼类的亲缘关系符合传统分类2种罗非鱼的MyoD1MyoD2 cDNA序列之间只存在个别碱基的差别,而氨基酸序列一致;奥利亚罗非鱼MyoD12个内含子均比尼罗罗非鱼的长,差异明显。根据MyoD1内含子2的差异构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基因混杂的标记,对形态上典型的15尾奥利亚罗非鱼、18尾尼罗罗非鱼及15尾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 (♀)]进行鉴定,结果其中1尾奥利亚罗非鱼中在MyoD1位点混杂了尼罗罗非鱼的基因,尼罗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则与预期的一致。这为选择基因纯合的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提供了新的分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