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稻瘟病是一种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引起的水稻病害,该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实践证明,选育和种植抗瘟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因此,开展稻瘟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在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Mackill等培育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种质资源光合与水分利用特性比较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水稻种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出高光效水稻资源,为水稻种质资源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58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稻种质资源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进行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稻种资源间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和蒸腾速率(E)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光合特征前3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5.31%。C、Pn、E为第1主成分主导因子,WUE和Pn为第2主成分主导因子,第3主成分主要由SPAD构成。聚类分析将58份稻种资源划分为7个类群,筛选获得第1、6类群9个高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较高叶绿素相对含量种质资源,作为水稻高光效育种、抗逆育种的中间材料或配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籼粳交恢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方差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选择遗传差异适当的亲本配组是选育籼粳亚种间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双亲适度的遗传差异可有效提高杂种的结实率和产量水平,改善杂种的一些不良性状如生育期和株高超亲、籽粒充实差等,并使杂种保持强大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4.
隐性紫叶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明紫03S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述了隐性紫叶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明紫03S的选育过程和该组合的特征特性,表明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明紫03S具有隐性紫叶标记性状、不育起点温度低、光温互作明显等特点,并提出该不育系初步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是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发生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我国稻瘟病年发生面积400万hm2左右,严重年份达800万hm2,流行年份可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40%~50%,甚至绝收,同时导致稻米品质下降,培育和种植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目前,我国水稻生产基本上以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为主,抗稻瘟病是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存在循环水池流速慢、养殖中后期溶氧低、病害多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探索了一种工厂化纯氧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新模式,并开展了养殖试验。试验表明,在合适的流速和稳定的高溶氧环境内,大口黑鲈养殖周期缩短,全程没有病害发生,养殖效益显著。一、当前循环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对杂交早稻T78优2155进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施氮量有利于促进分蘖,茎蘖数多,有效穗数也多;植株含氮量、每公顷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都与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稻谷产量与植株含氮量、每公顷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均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关系,植株含氮量、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偏低或过高均不利高产;干物质积累量、稻谷产量与施氮量都呈抛物线型关系,施氮量不足或偏高都不利于物质积累和水稻的高产;稻谷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也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关系,干物质过高也不利高产;氮肥当季利用率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关系,施氮量不足或过高,均会降低氮肥利用率;杂交早稻T78优2155高产、高效、高氮肥利用率的适宜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16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9.
对广抗13A杂种F1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对其产量影响较大,并得出其最优回归方程:Y=-106.878+0.114X4+2.363X6+0.843X5,其决定系数R^2=0.6231。说明在对广抗13A进行配组时,其恢复系的选择应在注重大穗和结实率配合力高的前提下,保证一定丛有效穗配合力,从而可提高F1产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九二〇"和插植本数对广抗13A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产量在不同插植本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对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每穗总粒数、穴有效穗、产量等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插植本数与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共同影响广抗13A抽穗集中程度;广抗13A的繁种产量与穴有效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双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和三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处理的产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