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对福建杂交早稻金优2155和T78优2155进行施氮量试验,结果显示,两品种各器官的含氮量随着植株生长发育进程而逐渐降低;移栽后,两品种各生育期各器官的含氮量、氮素积累量、籽粒中氮素来自营养体转运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T78优2155氮素积累量和灌浆期间籽粒的氮素吸收更依赖于营养体;两品种的氮收获指数、土壤氮贡献率在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两品种的氮收获生理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而两品种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2.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中,衍生一代的播抽天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7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衍生二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和千粒重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6个性状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衍生四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株高和穗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5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表明,除衍生一代的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性状和衍生二代的播抽天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性状以及衍生四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性状没有检测到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性状均存在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此外,不同衍生世代各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着显性×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73.
金优07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金23A与自选恢复系明恢07配组育成的早熟杂交籼稻新组合,经福建省早稻中熟组区试鉴定,表现高产稳产,米质较优,综合性状优良,于2005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金优07的选育过程、主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4.
抗稻瘟病籼型水稻不育系广抗13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抗稻瘟病的保持系福伊B为母本与K型不育系K17A的保持系K17B杂交,将广谱抗性基因与强配合力基因有效聚合,后代材料经多年稻瘟病重发区自然诱发抗性鉴定,选择抗稻瘟病的优良单株与珍汕97A测交,并进行连续多代择优回交,育成广谱抗稻瘟病的籼型水稻不育系广抗13A,2003年10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5.
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效果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有利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选育阶段,进行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育成了32个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试图评价衍生系创新的效果及在实用型亚种间杂交稻改良中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过程和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鉴定与分析,认识到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的创新是一个逐步认识与改良的育种实践.第一,在育种的早期阶段,应聚合多个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并重视分蘖力、千粒重及落粒性状的选择;中期阶段是解决生产实用性问题,改良农艺性状和籽粒充实度;实用阶段是达到推广应用的目标.第二,籼粳交恢复系后代选择技术不同于常规选择法.有效的选择法是用籼粳交恢复系后代与多种类型胞质不育系进行广泛测配.第三,扩大双亲籼粳遗传差异,在恢复系综合性状改良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粳稻成分,可提高杂种优势.第四,通过有利基因的不断聚合和累加,优良株型和高产、优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相结合是选育实用型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育种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76.
77.
发展两系杂交稻是提高水稻单产,使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当前全国相继育成众多的两用不育系,并配制出一些优势组合。但两系法杂交稻应用于生产仍有不少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必须深入研究。本研究对部分两用不育系在三明市不同生态条件下,对其育性变化作了分析,旨在选择适合本区内繁殖、制种的两用不育系和探明其繁殖,制种相应的技术。试验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8.
优良的不育系是配制优质高产组合的必备条件。为此我所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引进新育成的野败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粤丰A,通过试种观察并进行配组试验,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生长势旺盛,杂种一代米质较优、丰产性较好等特点,是一个具有较广阔应用前景的籼型三系不育系。  相似文献   
79.
两优125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于2003年以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两系不育系SE21为母本,自育恢复系明恢1259为父本进行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父本明恢1259的选育过程为:1994年晚季利用大穗型的籼粳交恢复系K59与自选的抗性强的籼粳交恢复系K1729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80.
通过2004、2005年两年的制种实践,初步明确了明紫02S的两个制种安全期,并且育性安全期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推迟。提出了明紫02S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