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33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58篇
  92篇
综合类   553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357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交配型及育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自泰国大麦稻瘟病菌的2个菌株TH12和TH16,以及中国云南旱稻稻瘟病菌的2个菌株94-64-1b和95-23-4a为A、B两组标准菌株;以采集于2002年度广东省三大稻作区的141个稻瘟病菌株为供试菌株;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的交配型及育性结构,以及两对标准菌株的鉴别能力进行了分析。在育性方面,广东群体的可育性菌株平均频率为85.9%。其中,粤北稻作区的最高,为97.7%,粤南稻作区的次之,为85.5%,粤中稻作区的最低,为74.2%。由此说明,稻作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就生长季节而言,早季的可育性菌株频率为82.8%,晚季的为89.6%,两者的差异不大。在交配型结构方面,广东群体以MAT1-2型菌株占绝对优势,占全部可育性菌株的98.3%。还有,在菌株的性别方面,广东群体的可育性菌株皆为雄性,而没有雌性和两性菌株。另一方面,在广东群体中,A组标准菌株的交配型检出率为86.5%,而B组标准菌株的交配型检出率仅为4.3%。由此说明, A组标准菌株的交配型鉴别能力远比B组标准菌株的强。这些结果提示,在进行交配型测定时,标准菌株的遗传背景和配合能力是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2.
为探讨甲状腺激素(T3、T4)及其合成酶( DIO2 DIO3)对甘加藏羊生殖活动的调控,本研究以发情周期和乏情期甘加藏羊(Ovis arise)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和乏情期血浆中T3和T4的动态变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 HPOA)及甲状腺组织中 DIO2 DIO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整个发情周期和乏情期血浆中T3和T4浓度均以脉冲式和波动式交替变化,T4的浓度均显著高于T3,T3的平均浓度在发情前期最高,T4的平均浓度在发情期最高,与其他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显著。藏羊发情周期和乏情期HPOA和甲状腺组织中均有 DIO2 DIO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且差异显著;垂体、卵巢、甲状腺 DIO2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 DIO3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和乏情期血浆T3、T4的浓度和 DIO2 DIO3在HPOA及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表明甲状腺激素及其合成酶参与调控甘加藏羊的生殖活动。  相似文献   
943.
优质香型高产杂交水稻宜香1313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高产香型杂交稻新品种宜春131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1998年用自育籼粳交强优恢复系宜恢1313与优质不育系宜香1A级配而成,2003-2004年,宜香1313参加四川省区试,两年平均产量8.33吨/公顷,比汕优63增产5.73%,产量居第3位,200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该组合稳产、丰产、米质较优,抗性好,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广泛适应于我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944.
本文阐述了在杂交稻制种生产过程中,要获得高产优质的杂交种子,必须重点抓住几个关键的技术环节:(1)培育好父、母本壮秧;(2)确定合理的播差期;(3)及时正确预测和调整花期;(4)人工辅助授粉;(5)及时去除杂株.  相似文献   
945.
原料鸭组成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4种原料鸭(番鸭、高邮鸭、荆江鸭、樱桃谷鸭)的水分、脂肪、游离脂肪酸、系水率和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越高,剪切力值越低。不同品种胸腿肉间剪切力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胸腿肉间失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原料鸭肌肉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C18∶1),番鸭、高邮鸭、荆江鸭、樱桃谷鸭分别为7.65、16.10和12.80、13.58mg/g(脂肪),其余含量较高的游离脂肪酸依次为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硬脂酸(C18∶0),含量较低的游离脂肪酸为棕榈油酸(C16∶1)、亚麻酸(C18∶3),樱桃谷鸭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总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  相似文献   
946.
春季豌豆田杂草发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近年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左右,是我市主要冬季作物,但春豌豆田杂草危害严重.为准确有效掌握春豌豆田杂草发生、分布和优势种群消长情况,有效控制草害,2000年我们对豌豆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查.  相似文献   
947.
自制饲用溶菌酶制剂饲喂肉鸡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自制的饲用溶菌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对175羽肉用仔鸡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不用任何抗生素的情况下,添加4 ̄100mg/kg的饲用溶菌酶制剂,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2 ̄2.8%,饲料消耗降低2.1 ̄5.2%,存活率提高14 ̄17%。  相似文献   
948.
我国四十年来生物防治科技的巨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应用害虫天敌最早的国家。但我国有组织地开展生物防治科学研究和应用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如50年代南方柑桔产区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和国内移植大红瓢虫防治吹绵蚧,引进日光蜂防治苹果绵蚜等,均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随后由于化学农药的广泛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的作用曾一度被忽视。自6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农药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副作用,生物防治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据1987年统计,  相似文献   
949.
分析了长江北岸润扬大桥附近受人为活动影响程度不同的3种生境内植物群落组成、群落特征、野生大豆种群特征等。结果表明,人为活动对群落组成、群落特征、野生大豆种群特征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群落高度、芦苇密度与野生大豆密度、野生大豆高度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野生大豆密度与群落高度、芦苇密度之间存在0.05水平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野生大豆高度与群落高度、芦苇密度间均存在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群落高度和芦苇密度明显影响野生大豆种群特征。  相似文献   
950.
苏铁共生蓝细菌PCR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苏铁共生蓝细菌的种群多态性过程中 ,为了直接以极少量的新鲜蓝细菌为PCR反应模板 ,对 5种抗抑制剂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组合方案的试验 ,并对比了 3种循环参数 ,发现在 2 5 μL标准反应液基础上加有 3.75 μL 10 %BSA和 2 μL 10 %DMSO ,退火温度为 5 6℃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