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麦黑点病的病原菌及其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小麦黑点病在河南省主要麦区发生比较普遍,其病原菌以细交链孢菌为主,发生频率为76.3%,其次是极细交链孢菌和麦根腐离蠕孢菌,其发生频率分别为14.1%和7.0%,其它病原菌仅为2.8%。3种病原菌所致黑胚率、产生的症状和病粒的严重度均有明显的差异。B.sorokiniana的致病力最强,A.tenuissima在我国也是较强的致病菌。作者分析了病原菌存在地区性差异的原因,首次发现穗蚜为害能加重小麦  相似文献   
42.
为了明确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在河南省小麦品种中的有效性,用采自河南省主要麦区的7个白粉病菌株(YuⅠ~YuⅦ)对39份含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品种进行苗期接菌鉴定.结果表明:Pm1、Pm3a、Pm3b、Pm3c、Pm3d、Pm3e、Pm5a、Pm7、Pm8等基因对多数白粉病菌株抗性较差,Pm2、Pm4b、Pm6、Pm12、Pm17、Pm18、Pm19、Pm22、Pm24等基因对于少数菌株表现感病,Pm3f、Pm4a、Pm5(Mli)、Pm13、Pm16、Pm20、Pm21、Pm23等基因对全部菌株均表现抗病.聚合基因材料Maris Dove、Normandie和Arthur对7个白粉菌株均表现感病;而材料CI12632、Maris Huntsman 抗性表现良好.利用Pm2基因的SSR标记Xcfd81对这5个聚合材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标记Xcfd81在CI12632、Maris Huntsman中可以检测到与Pm2基因相同的特异带,而在Maris Dove、Normandie和Arthur中检测不到.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对我国主要芝麻产区杂草发生情况和防控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芝麻田杂草共计31科86种, 使用的除草剂共15种, 普遍存在阔叶杂草难防控等问题。芝麻田杂草防控难与科研基础薄弱和可用除草剂品种严重不足有关。针对上述情况, 提出加大基础研究力度、重视除草剂筛选登记工作、加强抗除草剂育种、加速植保机械的研发及产业化、研究和推广注重芝麻田生态系统保护的标准化防控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44.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产生的纤维素降解酶的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从不同地区采集7株芝麻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提取粗酶液,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40nm波长下测定离体条件下芝麻茎点枯病菌分泌的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7个菌株均能检测到滤纸酶、天然纤维素降解酶、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酶活变化趋势表明不同采样时间酶活力大小不同,酶活变化趋势上都有峰值出现,但是不同菌株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酶活力综合活性大小差异极显著。说明芝麻茎点枯病菌能分泌一组胞外降解纤维素的酶系,并且该酶系能够降解芝麻秸秆纤维素,该结果为揭示芝麻茎点枯病菌对芝麻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测定了人工气候箱中长至成熟期的芝麻抗性品种-新蔡选抗秸秆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芝麻秸秆中水分7.4%,灰分12.7%,冷水抽出物24.5%,热水抽出物26.4%,1%氢氧化钠抽出物51.8%,苯醇抽出物10.9%,综纤维素47.2%,木质素1.7%,果胶0.2%,多戊糖12.7%,蛋白质2.9%。为芝麻秸秆高效利用和芝麻抗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实现芝麻优质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为了将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以芝麻茎点枯病菌等13种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含毒介质法检测生防菌发酵液的活性;对抑菌物质粗提物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处理,采用牛津杯法检测活性;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抑菌物质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发酵液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芝麻茎点枯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91.67%。抑菌物质活性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所下降,但在121℃高温处理下,仍然产生11mm的抑菌圈,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pH值2~10时,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但在碱性条件下活性较高。对抑菌物质的初步分离表明,B10-26发酵液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7.
85-5怀地黄优质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5—5是温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王乾琚在80年代用金状元和山东单县151杂交而成的怀地黄新品种。该品种株形中等,叶片较大,成半直立生长,叶面皱褶较少,心叶边缘紫红色。块根成块状或纺锤状,典型的块根生长后期从中部开裂,再生长形成突起的大疙瘩,块根横截面呈不规则的菊花心状,有油点。产量较高,加工成货等级高,1、2等货可占50%左右。干货呈纺锤形或条形,体质柔润,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断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呈“菊花心”状,具有油性,味微甜。  相似文献   
48.
为明确芝麻种质资源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本试验采用田间人工接菌方法对174份芝麻种质资源抗病性进行评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芝麻材料中没有免疫及高抗品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分为5个类群,其中抗病品种32个、中抗品种17个、中感品种69个、感病品种30个、高感品种26个,占参试品种的比例分别为18.39%、9.77%、39.66%、17.24%、14.94%。经亲本系谱分析,抗棒孢叶斑病品种的亲本对棒孢叶斑病也表现良好抗性,说明抗病基因资源的利用对芝麻品种选育至关重要,在育种工作中应加强品种系谱分析,充分利用抗病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49.
为了有效防治芝麻茎点枯病,对芝麻茎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测定了9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采用常规鉴定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致病菌株为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Maubl.)Ashby]。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胰蛋白胨;适合菌丝生长的p H值为5.02~6.2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致死温度为59℃;12 h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菌株的室内毒力,结果显示,9种杀菌剂对芝麻茎点枯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有很大的差异,12.5%烯唑醇WP、50%多菌灵WP、40%氟硅唑EC的抑菌效果较好,相应的EC50值分别为0.06、0.18、0.21μg/m L;抑菌效果最差的是70%恶霉灵SP,EC50值为33.61μg/m L。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