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4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武湖的渔业资源及渔业利用初步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湖现有鱼类50种,其中鲤科鱼类33种,占总数的66%。渔获物组成中,鲢、鳙、鲤、鲫、鲌的产量占总产量的93%左右,渔获物以低龄为主。武湖目前的主要增养殖方式是放养鲢鳙,通过投放无机和有机化肥培养浮游生物来达到增加鲢鳙鱼产量的目的。针对武湖的渔业资源现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渔业利用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2.
23.
鳜对猎物种类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捕食行为的录像资料,研究了鳜(Siniperca chuatsi)对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及日本沼(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捕食选择性。在三种猎物试验中,鳜喜欢捕食高体鳑鲏和似鱎,很少捕食子陵吻虎鱼;低密度的隐蔽物没有显著影响鳜对三种猎物的选择性格局,但是,高密度的隐蔽物显著增加了鳜对高体鳑鲏的攻击和捕食频率,相应地减少了对似鱎和子陵吻虎鱼的攻击,这种影响可能与猎物的生境选择和反捕食策略有关。在两种猎物试验中,鳜对麦穗鱼的攻击频数显著高于高体鳑鲏的,但是两者捕获频数没有显著的差异;鳜对子陵吻虎鱼和日本沼的捕食没有选择性。在单一猎物试验中,确定了5种猎物的捕获成功率和操纵时间,继而估算了它们的收益率,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鲮、高体鳑鲏、麦穗鱼、子陵吻虎鱼、日本沼。本研究结果表明,鳜对这些猎物的选择与猎物形态、活动水平及生境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4.
大水面鳜增殖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 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 从经济效益、 生态效应、社会效益 3 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5.
投饵式网箱养鱼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网箱养鱼的起源和发展网箱养鱼子19世纪末起源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最初的网箱用竹子或木头编制而成,养殖的鱼类或援食人工投喂的杂食,或援食水体中的废物和天然饵料。这种养殖方式于本世纪初传入越南,20年代初传入印度尼西亚[1]。现代的网箱采用金属或化学合成网片,框架用木头、塑料或金属,使网箱更加牢固,操作也更方便。最早报道这类网箱结构的是50年代的日本[H]。60年代初,挪威开始鲑鱼(salmosalar)的网箱养殖。苏格兰于60年代中期开展网箱养殖鲑鱼的试验。罗非鱼的网箱养殖开展得更晚,60年代由奥本(Auburn)大学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26.
水库规模化移植大银鱼成败原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分析、比较了山东和湖北两省大、中型水库的理化环境因子和生物环境因子的异同。认为导致山东和湖北两省大银鱼规模化移植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两省水库鱼类区系组成的复杂程度不同和冬季水温差异所引起的杂食性鱼类摄食强度的差异。水温不是导致湖北地区大银鱼规模化移植失败的直接因子。  相似文献   
27.
胭脂鱼人工繁殖和资源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胭脂鱼人工繁殖、仔幼鱼培育及池塘培育亲鱼技术.1988—1992年,催产亲鱼7组,一般受精率为85%—95%,孵化率为50%—60%。仔鱼培育在平游以前是关键阶段,平游以后,在室内玻璃钢盆培育,成活率可达90%。池塘培育苗种成活率也较高,可达80%—90%。一般经5个月养殖,从平均体长4.8cm,体重3.5g可长至13cm、63g.亲鱼在池塘内培育可以达到性成熟,并能进行人工催产。为增殖资源,向长江和水库放流了胭脂鱼种,并对水库胭脂鱼生长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8.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在该水库产卵时间为1—5月(春群)和9—10月(秋群);其中春季群体的体长(65.79 mm±6.05 mm)、性腺成熟指数(17.26±6.42)、繁殖力(1851粒±342粒)和成熟卵径(0.62 mm±0.05mm)均显著高于秋季群体(体长(55.04 mm±3.18 mm)、性腺成熟指数(11.72±5.01)、繁殖力(1 067粒±190粒)和成熟卵径(0.53 mm±0.04 mm))(P<0.05);但是两个群体的丰满度指数(101.43±19.71,101.87±11.85)差异并不显著(P>0.05)。春群是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种群的主要补充者,春群管理与控制应是银鱼种群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沉水植物群落现状及其变化规律,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对江苏省盐龙湖沉水植物进行连续跟踪调查,并分析沉水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记录沉水植物15种,隶属于1门、6科;其中2015-2019年沉水植物出现种类数分别为13、12、9、11、12种。从优势种变化来看,沉水植物优势种整体经过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穗状狐尾藻的变化过程。从覆盖度和生物量变化看,盐龙湖沉水植物的覆盖度和生物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016-2017年沉水植物退化显著,但随着生态修复措施的进行,2018-2019年沉水植物群落逐渐恢复。相关分析表明,沉水植物生物量与透明度显著正相关(P <0.05),与浊度、草食性鱼类生物量和水深呈显著负相关(P<0.05);限制沉水植物生长的生态因子依次为透明度、浊度、草食性鱼类生物量和水深。水体透明度和浊度的改善、草食性鱼类的控制和水位调节是实现盐龙湖沉水植物恢复的主要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30.
长吻(鱼危)鱼种集约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27日至11月2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钱包进行集约化流水养殖长吻(鱼危)鱼种试验.从四川省引进长吻(鱼危)鱼苗36000尾,全长为3.9±0.5cm,体重为0.97±0.12g,分养于6个面积均为200m2的圆角长方形水泥池中.养殖期间的水温15~33℃,pH变幅为7.2~7.6,溶氧高于6.0mg/L.投喂频率为3次/d,早、中、晚分别投日粮的35%、25%、40%,以30min内吃完为限,每5d调整一次投喂量.经过5个月的生长,长吻(鱼危)体重达110.3±12.5g,成活率为92.4%,特定生长率平均为3.1%,生长效率为47.6%,饲料系数为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