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0篇
  20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和玉米(正红-5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方式,设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带状单作2个水平,副因素为大豆的3个种植密度(PD1=17株/m2,PD2=20株/m2,PD3=25株/m2),研究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冠层内部光环境变化、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动态、田间倒伏率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中后期受高位作物玉米遮荫和自荫性增加的影响,其植株群体冠层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能力、分枝数及产量显著降低,但受玉米影响的程度因大豆种植密度的不同而不同。在间作模式下,PD1和PD2处理的大豆植株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比PD3处理分别增加了45.4%和24.8%,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46.1%和12.3%,单株有效荚数分别增加了53.2%和27.2%,单株分枝数分别增加了270.4%和140.9%,田间倒伏率分别降低了50.3%和19.3%。相关性分析发现,间作大豆的田间倒伏率与冠层内部光合有效辐射、叶片净光合速率、茎秆抗折力、茎叶干物质比、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无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下,20株/m2的大豆密度(PD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降低植株田间大豆倒伏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2.
夏季,天气炎热,种公猪容易团热应激形成稀精、死精而降低精液质量,另外高温也影响精液运输、母猪受孕,使生猪八工授精受胎率降低。为了提高夏季生猪人工授精受胎率,我们从“四个方面”严格管理,提高一次情期受胎率,夏季人工授精普及率达85%,一次情期受股率达70.6%。l加强改良站建设,确保精液质量改良站添置了带显示屏的高倍显微镜等先进化验室设备;从外地原种猪场选调了优质种公猪;改建了封闭式猪舍,安装了空调、换风扇,使舍内温度控制在23℃以内;用补饲青绿饲料,蛋白饲料等方法,提高精液质量,确保精液活力在0.8以上,…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2月,昆明安宁市、西山区、富民县和玉溪市易门县及楚雄州禄丰县成立了护林防火联防指挥部。比年来,联防组织在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沟通信息、组织协调、共同发展防火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也为全省各地建立健全联防组织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组织健全制度完善 位于我省中部的安宁、西山、易门、禄丰、富民5县市区,历史上曾经是森林火灾多发区。5县市区的交界处,森林火灾更是频繁发生,而且因涉及到火灾发生地点、责任、损失等诸多问题而相互扯皮、推诿,使扑救工作陷于被动。面对这种…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克服烟田连作障碍、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以大豆套作烤烟为种植模式,调查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下根际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和与氮代谢相关的功能性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变化及其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烤烟-大豆带状套作显著增加作物根际土壤的细菌(B)、放线菌(A)数量、B/F和A/F值,减少真菌(F)数量;也提高与土壤氮素代谢相关的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自生固氮菌等功能性微生物数量;烟豆套作能降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其发生程度与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显著负相关,而与真菌数量极显著正相关。随着套作年限的延长,根际土壤的细菌(B)、放线菌(A)、B/F和A/F值以及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自生固氮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大幅度增加,真菌(F)及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对烟草土传病害的相对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以上效应表现为烤烟-大豆带状套作3年(A3)烤烟-大豆带状套作2年(A2)烤烟-大豆带状套作1年(A1)。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烟叶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47.5-341.25 kg/hm^2的钾肥施用量范围内,各部位烟叶的钾、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还原糖、总糖含量则相应减少,烟叶的化学成分比例趋于合理。但钾肥施用量达到390 kg/hm^2后,烟叶的品质稍有下降。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各部位烟叶的含钾量、还原糖、总糖含量增加,而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则相应降低,烟叶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烤烟种植密度行株距为1.1 m×0.5 m,钾肥施用量为292.5-341.25 kg/hm^2对提高烤烟烟叶的品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以克里雅河流域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土壤环境下克里雅河流域荒漠植物的生理适应性,分析芦苇的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并使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对芦苇生理指标产生影响的因子.结果表明:芦苇受到盐胁迫和干旱胁迫时,生物量积累会受到抑制,相比绿洲土,盐泽土中的生物量减少60%,风沙土减少18.8%;但芦苇会提高地下生物量所占比重来适应胁迫环境,风沙土中芦苇的地下生物量所占比重达78.5%.芦苇的生理指标主要受土壤水盐因子的影响,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主要受水分的影响,蛋白质、脯氨酸和MDA含量主要受盐分的影响;在受到胁迫时,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POD活性减小,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刘卫国 《茶报》2004,(3):27-27
巴基斯坦2002至2003财年进口我红茶100.7万公斤,进口额为33.6万美元,仅占巴市场份额的0.96%;进口我绿茶96.5万公斤,进口额为54.9万美元,排名第二(越南第一)。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下水位多枝柽柳幼苗光合作用及抗逆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枝柽柳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地下水位(U1、U2、U3和U4,分别距离地面为1、2、3、4m),研究不同地下水位处理对多枝柽柳幼苗光合作用和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多枝柽柳幼苗的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均下降,且对有效光合辐射和CO2浓度的利用范围减小,U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5.24(±4.95) μmol/m2·s,U4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了88.99%,下降到2.78(±0.11)μmol/m2·s;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幼苗气孔导度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CO2加富降低了幼苗气孔导度,但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幼苗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MDA积累,U2、U3、U4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U1下降4.6%、14.14%、30.85%,MDA升高165%、256%、225%,干旱胁迫逐渐加剧,而多枝柽柳幼苗通过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调控物质来适应干旱胁迫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密度和氮磷钾肥料不同配比对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哈尔滨地区的土壤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以密度(X1)、尿素(X2)、二铵(X3)、硫酸钾(X4)4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以公顷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产量数学模型。[结果]试验表明,影响鲜薯产量的顺序是氮肥钾肥磷肥密度;经计算机模拟寻优,鲜薯产量大于28.72 t/hm2的优化组合为密度64 482~70 518穴/hm2、尿素267.23~292.21 kg/hm2、二铵232.94~277.06 kg/hm2、硫酸钾418.20~462.75 kg/hm2。[结论]研究可为黑龙江地区提高加工专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产量、改善土壤状况、防止过量施肥照成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柿树主要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柿树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发生出现新的特点,对产量和质量影响日益突出,市场对商品柿无害化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多年来柿区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及生态因素影响,提出如下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