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橡胶树多主棒孢菌室内产孢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橡胶树多主棒孢菌株3种室内产孢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产孢量、孢子大小、活力和致病力等方面的评价,发现菌丝打断法结果优于自然产孢法和纸片产孢法。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光暗交替、28℃、pH7、RH75%是孢子产生的最适条件;产孢时培养基越多,产孢量越高;菌丝打断后36h时产孢量达到最高。采用菌丝打断法共进行25个多主棒孢菌株的室内产孢试验,所有菌株产孢量均在6.1×105个/cm2菌落以上。  相似文献   
32.
橡胶树尖孢炭疽菌分子检测及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eBank中Colletotrichum属的20个种的ITS序列,比较设计出1对引物CAF53/CAR356(CAF53 5’-GGG CAG GGG AAG CCT CTC G-3’;CAR356 5’-AGC GGT GCT TGA GGG TTG-3’);该引物可以扩增出1条303 bp的尖孢炭疽菌特异性DNA条带。并利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从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垦区橡胶树上收集的21个尖孢炭疽菌株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以杧果上分离的尖孢作为参照菌株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ISSR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2种分子标记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基本一致,均可揭示尖孢炭疽病菌的遗传多态性;2种分子标记产生的聚类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ISSR和RAPD类群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均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前期从臂形草中分离的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真菌HND5的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1%,酵母粉2.24%,ZnSO4.7H2O 0.005%,K2HPO40.05%,MgSO4.7H2O0.05%,C/N比为10∶1;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8.0,转速120 r/min,初始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34.
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对由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橡胶树茎杆溃疡病进行防控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卉友(50%咯菌腈WP)的EC_(50)最小,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施保功(50%咪鲜胺锰盐WP)和多菌灵(50%多菌灵WP),凯润(250g/m L吡唑醚菌酯EC)和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WP)的EC_(50)最大,抑制作用最差。3个混配组合中多菌灵和施保功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其他组合表现加和作用。建议生产上使用咯菌腈、咪鲜胺锰盐和多菌灵等防治橡胶树茎杆溃疡病。  相似文献   
35.
2014至2015年,对海南省橡胶树主栽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1种新的茎杆溃疡病。该病在海南省部分农场发生严重,为害中小龄胶树和开割树的茎杆,造成树皮隆起并呈褐色,严重时流出白色胶乳,对橡胶树的长势和产胶量造成重要影响。通过形态观察、rDNA-ITS序列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地点的8株病原菌均为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HHNBS01的生物学特性表明,CMA、PDA和Czapek培养基中,以蔗糖和硝酸钾为碳源和氮源,30℃,pH6为菌落生长最适条件,15℃,pH6,完全黑暗,D-木糖和草酸铵分别为碳源和氮源是产孢最适条件,30℃,pH7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条件,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均为60℃10 min。  相似文献   
36.
为明确帚枝霉属Sarocladium内生生防真菌HND5菌株外泌激发子蛋白SbES的诱导辣椒抗病作用机理,通过构建SbES蛋白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重组蛋白表达菌株,利用纯化后的SbES重组蛋白处理辣椒植株,检测辣椒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以及相关抗病反应与抗病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0.1 mg/mL SbES重组蛋白可有效诱导辣椒产生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可激发辣椒叶片活性氧爆发、微过敏反应和胼胝质积累等抗病反应;并能有效提高辣椒叶片中与活性氧爆发、过敏性反应、胼胝质合成和植保素合成等抗病反应相关基因,以及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信号传导关键基因的表达。推测帚枝霉属内生真菌激发子蛋白SbES可通过激活多种抗病信号传导途径来激发辣椒产生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7.
对海南5个地区的香蕉VA(泡囊丛枝)菌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根存在香蕉的根毛区和近假茎区的皮层组织中,以根毛区最多,形成率在90%以上.用湿筛倾析一蔗糖梯度离心法,分离土壤中VA菌根真菌的孢子,初步鉴定其为球囊霉属、类球囊霉属和巨孢霉属3类.  相似文献   
38.
海南苦楝丛枝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采自海南儋州的苦楝丛枝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rp)基因,从亚组水平上确定苦楝丛枝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方法】利用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通用引物对rpF1/rpR1,应用PCR技术对苦楝丛枝病植原体的核糖体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通过PCR扩增得到约1.2 kb的特异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长1 240 bp,包括rps19基因的3′区域,rpl22和rps3基因的全部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片段与苦楝丛枝病贵州株系(Chinaberry witches’-broom,CWB-GZh)的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达99.9%。基于核糖体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了海南苦楝丛枝病植原体与其他18个已知分类地位植原体的系统分类树状图,结果表明,引起海南苦楝丛枝病的植原体与16SrⅠ-B亚组植原体越南苦楝黄化、苦楝丛枝贵州株系和苦楝丛枝云南株系在同一条进化枝上。【结论】报道了海南苦楝丛枝病植原体的核糖体蛋白基因序列,海南苦楝丛枝病植原体属于16SrⅠ-B。  相似文献   
39.
对海南5个地区的香蕉VA(泡囊丛枝)菌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根存在香蕉的根毛区和近假茎区的皮层组织中,以根毛区最多,形成率在90%以上。用湿筛倾析要蔗糖梯度离心法,分离土壤中VA菌根真菌的孢子,初步鉴定其为球囊霉属、类球囊霉属和巨孢霉属3类。  相似文献   
40.
9种热区植物白粉病菌的rDNA-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橡胶树、野艾蒿、大尾摇、胡萝卜、车前草、马占相思、红木、苦瓜和九里香等热区植物上白粉病菌的种类和彼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对这些白粉病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与GenBank上公布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橡胶树、马占相思、红木和九里香上的白粉病菌相似性非常高,均在99%以上;野艾蒿、大尾摇和苦瓜白粉病菌与叉丝单囊壳白粉菌的亲缘关系较近,分别达到100%和99%;胡萝卜白粉病菌与白粉菌属的独活白粉菌相似性在99%以上;而车前草白粉病菌与污色白粉菌的相似性达100%.利用供试菌和GenBank上公布的rDNA-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将供试白粉菌分为4个类群,确定供试白粉菌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