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本文利用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及日本的具已知基因鉴别品种,研究了日本的稻瘟病菌鉴别菌系,我国北方稻区辅助鉴别菌株及保存5~10年菌株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的致病性受其自身致病基因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在众多的菌株中仍有稳定菌株存在。讨论了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性。提出了稻瘟病菌稳定菌株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新品种中花1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新品种中花 16 (曾用名H0 1- 6 391) ,植物分类学中属于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种 (拉丁文名称为OryzasativaL .)。该品种已申请新品种保护。2 0世纪 70年代初 ,我国开展了花药培养技术在农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于 1976年至今 ,从事水稻花培育种研究 ,育成的中花系列品种大面积用于生产 ,在这一领域里居国内外领先地位。并拥有极丰富的花粉植株纯合系 (DH系 )。尤其是具高培养力的花培系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受体建立功能基因组突变体库。近年来 ,我们应用生物技术聚合水稻多抗性育种的研究 ,取得…  相似文献   
13.
凌忠专 《世界农业》1990,(12):23-24
日本的东北地区除北部外,以太平洋一侧为中心,1988年发生稻瘟病大流行。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的穗瘟发生面积分别为常年的684%,616%和345%。关东东山地区的静冈县、群马县、神奈川县的穗瘟发病面积为常年的200%。发生的特征是,叶瘟初期发生量比常年少,但到生育后期,叶瘟迅速增多,剑叶及其下部第一叶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生存的动植物,是人类得以生存的重要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的利用价值取决于生物体的基因型。生物体的基因型不同,其生物资源效力不同,而且通过育种手段改变其组成而育成的新型生物的效力也不同。有些动植物品种,资源价值不大,可是它们含有育种上利用价值很大的基因,这样的动植物品种是十分重要的遗传资源。为了要充分利用遗传资源,首先需要探索、搜集这种遗传资源,然后进行基础研究工作,例如评定其遗传力,研究控制这种遗传力的基因组成。我国云南省已被一些学者视为栽培稻的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以来,中日学者利用致病性比较稳定的日本7个代表菌系对中国部分品种和云南地方品种进行抗瘟性分类,并进行高抗品种的抗病基因分析。小种研究、抗源筛选、抗病基因分析等基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抗病育种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报道用中日两套鉴别品种研究我国北方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结果:1、确定了北方稻区的生理小种;2、明确了丹东地区和北京地区的小种组成及其优势小种;3、评定了已知抗病基因在当前抗病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指出BL1可以在抗病育种中继续利用;4、指出中花9号推广应用后引起的小种组成的变化,说明栽培品种的更替对小种组成的变化起主要作用;5、通过分离菌在具有已知基因的中日鉴别品种上反映的异同,根据基因对基因原理,对小种进行订正,指明正确确定小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我国主要三系及其组合的抗瘟性和抗瘟性遗传的表达特征,讨论了提高杂交水稻抗瘟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标记定位粳稻云引抗稻瘟病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引起的广泛发生在我国南北稻区及世界各稻区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严重阻碍水稻高产与稳产。挖掘和利用广谱稻瘟病抗源,通过基因累加手段将不同抗稻瘟病基因聚集于一体,可延长抗稻瘟病品种应用年限。本研究应用6个稻瘟病菌系四川-1、四川-4、四川-9、四川-31、四川-39和四川-41,对广谱抗性粳稻品种云引F2群体进行田间注射接种,结果表明云引F2群体对所用的6个稻瘟病菌系均表现为3(抗病):1(感病)的分离比例,说明这些抗性均为单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利用Mapmaker3.0/QTL将云引对四川-1菌系的抗稻瘟病基因初步定位在水稻的第11染色体上,云引对四川-4、四川-9、四川-31、四川-39和四川-41的抗稻瘟病基因初步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9.
前言我国70年代筛选的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以下简称鉴别品种),经全国许多省市试用结果,发现存在一些缺点。1983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稻瘟病科研协作会上,许多研究工作者都认为应当继续完善我国的鉴别品种。鉴别品种中的特特普、珍龙13号、四丰43号三个籼稻品种,对北方稻区的绝大多数菌株表现抗病反应,几乎没有鉴别能力。其他四个粳稻品种,经抗性基因分析结果确定,丽江新团黑谷不具已发现的抗性基因,对北方的所有菌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抗源筛选和抗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