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71.
38种植物除草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油菜、黄瓜、小麦、高粱等4种作物种子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采自西北地区的21科34属38种植物样品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有32种植物样品对至少一种供试作物种子芽后生长有70以上的抑制作用;蓼科的大黄、锦葵科的圆叶锦葵和野葵、大戟科的蓖麻等4种植物样品对4种供试作物种子幼根生长的抑制率大于70;商陆科的商陆对4种供试作物种子幼根及幼芽生长的抑制率均大于80.  相似文献   
172.
较系统地测试了新型烷基脒类内吸性杀菌剂丙烷脒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植株生长、叶片光合作用和前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烷脒对番茄植株生长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且与使用剂量有关。在100.00 g/hm2有效剂量下,与空白对照相比,丙烷脒处理可增加番茄植株粗壮度(株高相对生长速率降低35.00%,茎粗净增长量增加151.96%);使番茄叶片光合色素Chl a、Chl a+b、Car含量分别增加22.02%、15.17%和13.04%,光合能力增强 (Pn提高21.80%,Gs增大42.31%,Tr增大53.72%,Ci减小9.58%);使番茄叶片厚度增加21.88%,但单位面积叶片质量减少13.95%;番茄前期产量较对照增加25.70%。表明丙烷脒在推荐剂量下可明显促进番茄的生长,并可显著提高其前期产量。  相似文献   
173.
以雷公藤根愈伤组织为材料,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2,4-D,NAA,6-BA,KT或其组合,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以及碳源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长、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有利于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长和总生物碱的积累,6-BA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但明显促进愈伤组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形成,KT虽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但明显抑制愈伤组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形成;不同质量浓度2,4-D,NAA及与KT,6-BA组合试验表明,1.0 mg·L-12,4-D+0.5 mg·L-1KT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1.0 mg·L-12,4-D+2.0 mg·L-1KT有利于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形成,而4.0 mg·L-1NA+0.5 mg·L-1-BA有利于愈伤组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合成.碳源中,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的增长量以蔗糖最高,麦芽糖最有利于雷公藤内酯醇的合成,葡萄糖最有利于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4.
【目的】寻找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或具有新结构的化合物。【方法】以Prinsepiol为原料,选择性地对其4,4′位羟基进行酰化反应,设计、合成Prinsepiol的酰化衍生物,采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测定了衍生物对番茄灰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10个Prinsepiol酰化衍生物。在Prinsepiol 4,4′位引入不同酰基后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4,4′-二异丁酰基衍生物和4,4′-二乙酰基衍生物的抑菌活性均较好,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85和5.60 mg/L,是Prinsepiol的6~8倍。【结论】Prinsepiol 4,4′位与其生物活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5.
【目的】利用Wittig反应合成桃蛀螟性信息素——顺、反-10-十六碳烯醛。【方法】以二甲亚砜钠盐为碱,以无水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通过Wittig反应合成目标物。【结果】利用Wittig反应合成了1.2 g桃蛀螟性信息素——顺、反-10-十六碳烯醛,产率为30%,顺/反为20/80。田间引诱试验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在50μg/诱芯剂量时对桃蛀螟的引诱效果最佳。【结论】利用Wittig反应合成的桃蛀螟性信息素不经过顺、反比例转化即可直接用于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76.
    从除虫菊叶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生长特性等研究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类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该菌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均达到85%以上,其5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80%以上.盆栽试验中对小麦白粉病(Blumeriagraminis)、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Lycopersicon esculentum)的防治效果达60%以上.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该菌的生长繁殖和抑菌活性影响较大:①在10~35℃时,菌丝能生长并形成孢子,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30℃,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5℃;②在pH 6.5~8.0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均良好,最适pH值为7.5;③能直接利用玉米粉和糊精;④氮源以有机态氮为佳,硝态氮对其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⑤分别以D-木糖、山梨糖、甘露醇为碳源,以硝酸钠、甘氨酸、硫酸铵、牛肉膏、蛋白胨为氮源培养时,该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7.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源农药是国内外新农药研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历史、现状、产业化开发情况、使用技术要点、特殊活性作用、生物合成技术、环境安全性、作用机理、残渣综合利用及“药肥合一”在新植物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并对该类农药今后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8.
以"秦美"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500、250、125和62.5μL/L 4个茶籽油处理对猕猴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13~15℃条件下贮藏50 d,与清水处理空白对照相比,500μL/L茶籽油处理使猕猴桃的坏果率、软果率和失重率分别下降19.38%、19.38%和3.34%,可延缓其硬度、口感、风味和Vc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127.08%、172.10%及1 057%,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47.50%,相对电导率降低7.81%,并可显著降低其呼吸及乙烯跃变峰值。500μL/L茶籽油对猕猴桃采后保鲜的效果优于0.25μL/L1-甲基环丙烷(1-M CP)的,在果蔬保鲜剂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9.
巴东醉鱼草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巴东醉鱼草(Buddleja albiflora Hemsl.)9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3种鳞翅目害虫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巴东醉鱼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试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在24 h对3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幼虫的拒食率达到94.22%,48 h时对4龄菜青虫(Pieris rapaeL.)幼虫的拒食率达到83.94%,对3龄粘虫(Mythi mna separataW.)幼虫的24 h拒食中浓度(AFC50)为2.4185mg·mL-1,对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0.2108 mg·mL-1;石油醚萃取物72h对3龄小菜蛾(P.xylostella)幼虫的拒食率为64.11%,48 h对4龄菜青虫(P.rapae)幼虫的拒食率为75.18%,对3龄粘虫(M.separata)幼虫48 h的AFC50值最高(1.1392 mg·mL-1),对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4 h LC50为0.3606 mg·mL-1;巴东醉鱼草9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还抑制试虫的生长发育,导致试虫化蛹和羽化不正常,其中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0.
免耕沟播春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发生、演变规律及其控制技术。【方法】以传统耕作和免耕平播为对照,采用拔除法和五级目测调查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出苗动态、发生规律及危害,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免耕沟播油菜田共发现杂草37种,分属18科,一年生杂草20种,多年生及越年生杂草17种,3级以上危害的杂草有苣荬菜、大刺儿菜、自生油菜、猪殃殃、密花香薷、苦苣菜、泽漆、扁蓄、节裂角茴香、田旋花、藜、野燕麦。杂草通常于4月中旬开始出苗,5月上旬和下旬有2个出苗高峰,6月下旬出苗基本结束。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萌发出苗的速率和数量较免耕平播小,但高于传统耕作,且越年生、多年杂草数量呈明显增加,其中猪殃殃、苦苣菜等出苗量是传统耕作的2~4倍。免耕沟播油菜田采用油草枯1 275 mL/hm2,于油菜2~5叶期加水至300 kg喷雾,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效为90%左右,对多年生杂草鲜质量防效达80%以上。施用龙拳225 g/hm2、毕克草600 mL/hm2可防除沟播油菜田大刺儿菜、苣荬菜等多年生恶性菊科杂草,效果达85%左右。播前土壤除草剂防效不理想。【结论】在沟播油菜田宜采用茎叶除草剂油草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在以苣荬菜、大刺儿菜为优势种群的田块,可选用龙拳、毕克草茎叶喷雾除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