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31.
132.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应用目前均已进入关键时期,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成为农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而在植物源农药产品应用中,有些成分不表现明显的农药活性,但却对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肥效作用,多数产品对作物具明显的刺激生长和诱导抗性功能.人们常只注重于植物源农药的杀虫、杀菌作用研究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对作物的“保健”效果,深入研究植物源农药“保健”功能即免疫、抗逆、保鲜活性,应当是植物源农药研发和应用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3.
安全性评价是新农药开发及应用的重要基础。参照国家环保总局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制定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95%雷公藤总生物碱、1.0%雷公藤生物碱微乳剂、雷公藤乙醇浸膏和助剂系统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95%雷公藤总生物碱对鹌鹑为高毒,对蜜蜂、家蚕为中毒,对鲤鱼、蚯蚓、蝌蚪均为低毒;1.0%雷公藤生物碱微乳剂对蝌蚪为高毒,对鹌鹑和家蚕为中毒,对鲤鱼、蜜蜂和蚯蚓均为低毒;雷公藤乙醇浸膏对鹌鹑为中毒,对蜜蜂、家蚕、鲤鱼、蚯蚓和蝌蚪均为低毒;助剂系统对供试生物均为低毒。由此可见,雷公藤生物碱制品对环境生物较为安全,但在桑园和水田附近慎用,并应注意对鸟类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4.
戊唑醇在花椒体内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戊唑醇树干注药后在花椒树叶片和树干韧皮部组织中的分布残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具有较好的传导、分布性能.戊唑醇在叶片和树干韧皮部组织中残留量存在一定差异,在叶片组织中的含量高于韧皮部组织.注药后1d戊唑醇在花椒叶中含量为0.268 mg/kg,注药后20 d在花椒叶中的含量达到最高值1.897mg/kg,之后呈下降趋势.注药后30 d时,戊唑醇在树干韧皮部组织中含量达到最大值0.682 mg/kg.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残留期较长,注药后60 d时,药剂在花椒叶片、树干韧皮部中的含量分别为0.576 mg/kg和0.284 mg/kg.  相似文献   
135.
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为供试害螨,采用玻片浸渍法,进行川芎油和冬青油的复配增效研究.结果表明:川芎油与冬青油以质量比(W∶W)为1∶1.5混用对朱砂叶螨具显著增效作用,LC50为622.93 mg·L-1,共毒系数达616.94;通过溶剂、乳化剂等助剂筛选,确定了40%川芎油·冬青油环保型乳油的配方;质量检测表明以该配方配制的制剂符合商品农药的各项要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川芎油·冬青油环保型乳油对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和山楂叶螨(T.viennensis)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00 mg·L-1处理药后7d防效均在90%以上,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EC 9 mg·L-1处理防效相当,值得在经济作物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合成并鉴定苦参碱人工抗原,以获取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苦参碱多克隆抗体,为建立苦参碱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槐果碱不饱和双键进行亲核加成、叠氮化、催化氢化合成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并经MS、NMR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苦参碱的人工抗原(ST-BSA和ST-OVA),经紫外光谱扫描法、SDS-PAGE法、红外光谱扫描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将制备的苦参碱人工抗原免疫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获得苦参碱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非竞争ELISA方法测定其效价。【结果】成功合成了一种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后得到了免疫原(ST-BSA)和包被原(ST-OV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28 000。【结论】成功合成了苦参碱人工抗原,为苦参碱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对西北地区106种植物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以期筛选出具较高杀虫活性的植物种类,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方法】以粘虫3龄幼虫和小菜蛾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对供试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室内杀虫活性测定。【结果】在1g/mL的供试剂量下,甘草、中国粗榧等10种植物对粘虫24h的拒食率在95.0%以上;牡丹、细柱五加、沙打旺、砂蓝刺头、白头翁和大籽蒿等6种植物对粘虫72h的校正死亡率在50.0%以上。牡丹、中国粗榧、细柱五加、天名精和甘草等5种植物样品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48h拒食率和72h死亡率均在90.0%以上。【结论】细柱五加、牡丹、中国粗榧、天名精和甘草等5种植物对粘虫和小菜蛾幼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拒食和毒杀作用,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8.
为明确4.5%丙·壳寡糖可溶性液剂对番茄灰霉病的控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4.5%丙·壳寡糖可溶性液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采用常规喷雾法测定该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果实组织、盆栽的影响及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有效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56 mg/L和2.60 mg/L,共毒系数(CTC)分别为566.9和 641.58 ,表现为显著增效作用。组织法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225 mg/L剂量下,该药剂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组织法对病害防效为78.06%和61.21%,盆栽试验对病害防效为51.36%和58.49%,在同样剂量下,该试剂对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防效分别为58.47%(叶片)和64.21%(果实)。因此,4.5%丙·壳寡糖可溶性液剂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农业生产上值得开发 利用。  相似文献   
139.
以1,6-己二醇和 E,E -2,4-己二烯醇为原料,在四氯合铜酸二锂(Li2CuCl4)催化下通过Coupling偶联反应合成出大豆食心虫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 E,E -8,10-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Ⅰ),总收率30%;在相近条件下合成了 Ⅰ的类似物Ⅱ~Ⅷ。 所有产物的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和GC-MS确证。该合成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副产物少,产物立体选择性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每诱芯含0.1 mg化合物 Ⅰ 、0.01 mg Ⅱ 、和0.1或0.5 mg Ⅳ 时对大豆食心虫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混配结果显示,当诱芯质量比分别为 m(Ⅰ):m(Ⅳ)=10:1、 m(Ⅰ):m(Ⅶ)=1:5及 m(Ⅰ):m(Ⅷ)=1:5或1:1,且每诱芯混剂含量为1.0 mg时,其引诱活性与标准诱芯相当。  相似文献   
140.
采用浸泡法,初步研究了28种植物提取物对苹果、番茄的采后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油对富士苹果具有显著的防腐保鲜效果,适宜使用浓度为125μL·L-1;肉桂醛、八角茴香油、香叶醇及薄荷、丹参提取物对番茄的防腐保鲜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MCP 0.25μL·L-1处理,其适宜使用浓度分别为125μL·L-1、125μL·L-1、125μL·L-1、1.0mg·mL-1和2.5m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