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3篇
  5篇
综合类   4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有机物覆盖作为一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干扰,对土壤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在城市土壤保育及城市土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查阅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相关文献,本文探讨有机物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明晰其作用机制,对深入探究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完善有机覆盖应用技术体系,提高城市土壤保育和修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研究表明:有机物覆盖可以减缓地表水分蒸发和雨水的直接渗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有利于土壤水分的稳定,减缓水土流失;有机物覆盖具有在高温时降温、低温时保温的双重效应,能改善植物生长的水热条件;受土壤条件、覆盖量、覆盖材料等多种因素影响,施加有机覆盖物后,温室气体的排放表现出不确定性;由于土壤的水、气、热等因子的改变,有机物覆盖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种类、多样性受到影响,且能刺激土壤动物的活动,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有机物覆盖后,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养分含量提高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进一步使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中的碳氮转化速率加快;有机物覆盖后,受土壤环境的影响,植物根系的结构特征改变,细根周转增强,根际沉积增加,加之有机覆盖物本身可为土壤提供碳源,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土壤有机碳固持增加,但对土壤碳组分变化的研究还存在争议;有机覆盖物的分解不同程度上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改善土壤营养情况,增加土壤肥力。目前关于有机物覆盖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结果还没有统一定论,缺少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其作用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生产实践中的技术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开展长期定位的动态监测和试验研究,明晰有机物覆盖后的土壤环境变化;2)全面探究有机物覆盖对土壤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转化过程的影响,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3)建立完善的有机物覆盖应用技术体系,提高土壤保育和土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2.
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侧柏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在弱度间伐(LIT,20%)、轻中度间伐(MIT1,40%)、中度间伐(MIT2,60%)和强度间伐(HIT,80%)下,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土壤表层(0 ~ 10 cm)和亚表层(10~20 cm)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下,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随着间伐强度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表现为MITl> LIT> HIT> MIT2,均与对照CK有显著差异(P<0.05);微生物生物量氮表现为MIT2> MITl> LIT> HIT,各处理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间伐也使土壤微生物熵增加,尤以MIT2达到最大(2.63%).研究表明,侧柏人工林经过2 a间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碳库和氮库短期内出现不稳定趋势.  相似文献   
53.
密度调控对女贞人工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女贞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密度调控对其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密度下土壤N2O排放通量均是秋季和春季较高,冬季最低。秋季时,3种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大小比较为4225株·hm-2(9.985μg m-2·h-1)1050株·hm-2(8.195μg·m-2·h-1)2275株·hm-2(6.971μg·m-2·h-1),但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时,N2O排放通量下降明显,其中4225株·hm-2密度(-10.355μg·m-2·h-1)和2275株·hm-2密度(-2.716μg·m-2·h-1)均为负值,且两者明显低于1050株·hm-2密度下N2O排放通量(2.629μg·m-2·h-1)。春季伴随着温度的回升,各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均显著增加,并达到4个季度中的最高值,其中2275株·hm-2密度下排放通量最低(7.513μg·m-2·h-1),且与4225株·hm-2(11.839μg·m-2·h-1)和1050株·hm-2(12.175μg·m-2·h-1)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夏季时,3种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分别为4225株·hm-2(3.201μg·m-2·h-1),2275株·hm-2(7.658μg·m-2·h-1)和1050株·hm-2(6.804μg·m-2·h-1),各密度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H4+-N和NO3--N含量间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氮矿化速率与N2O排放通量也呈线性相关极显著(P0.01),说明密度调控作用于土壤因子,并对N2O排放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4.
苏州太湖流域2种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太湖流域2种具有代表性的针阔混交林,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开敞度4个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冬青湿地松混交林和栎树湿地松混交林的林分基本特征、空间结构和演替趋势。结果表明,冬青湿地松林的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对空间结构各参数进行比较,冬青湿地松林空间结构优于栎树湿地松林,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中在冬青湿地松林中,山矾、冬青可能会发展成为优势树种;在栎树混交林中,麻栎和栓皮栎的生长空间受限制,演替过程中优势度会有所下降,短柄粃和构树可能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55.
野生观赏植物是森林公园中重要的景观资源之一,对南京无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其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分类,调查结果显示森林公园内有野生木本观赏植物42科129种。总结了野生木本植物的株形、观花、观果等观赏特性。  相似文献   
56.
落叶松球蚜若虫期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Uall)是辽宁省落叶松林中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做好防虫预报,1987年5月,我们对落叶松球蚜的若虫进行了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的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在辽宁省清原县大孤家林场落叶松种子园内,选择4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中的落叶松不少于100株。在每株树的中下部,分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取50厘米长的标准枝,调查其上的落叶松球蚜若虫数,同时记载该树的位置(行、株)。然后按50厘米枝长为基本样方单位,列出频次分布表,用聚集度指标判断其是随机分布还是聚集分布。若是聚集分布,再用聚集分布的几种理论频数公式进行拟合,决定其属于哪种聚集分布。然后再用种群群集均数判断聚集原因。最后根据林木定置图,在每块标准地上进行各种抽样方法的比较分析,确定最适抽样方法和合适的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57.
刘畅  关庆伟  张莉 《中国城市林业》2013,11(4):32-32,33-35,I0001,I0002
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对南京市公园、道路、广场3种绿地类型进行了美学价值评估。结果表明:乔灌草配置合理,常绿、落叶、彩叶树种比例合理,注重文化美学意境体现的景观,其构景层次、空间序列及线条感较好,美景度高;此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搭配越和谐、自然,美景度越高。在3个公园美景度评价中,假山石+植物景观类型的美景度总体上要高于其他类型。在3个广场的美景度评价中,树池、树阵景观类型的美景度略高于其他类型。在4个道路绿化景观的美景度评价中,体量大的树种与其他植物搭配所得的美景度值要高于体量小的树种。  相似文献   
58.
我国石灰岩地区森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灰岩广泛分布于我国,其特殊的生态特征,促进了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朝着特有化发展。在总结我国石灰岩地区造林立地分类、适生树种、植苗造林技术和区域营造林综合开发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应着重加强石灰岩地区先锋造林树种的品种选育、工程造林技术最优化和标准化、区域综合开发营造林模式研究,为加快推进石灰岩地区森林植被恢复进程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9.
基于2009年徐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研究了徐州城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徐州城市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934 8 Mt,植被碳密度为37.218 5 t.hm-2。徐州城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均由人工林提供。森林植被碳储量按林分类型划分,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按不同林龄划分,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森林植被碳密度的特征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建议对现有侧柏人工林过密林分,通过间伐、开设林窗等措施,把侧柏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该研究可为今后徐州城市森林的综合经营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通过林分调查与相关实验,分析了徐州市侧柏林的林分现状,指出了侧柏纯林存在林分结构不合理、物种多样性极低、树木生长缓慢、森林生物量较小、土壤理化性质不利于植物生长、林分结构亟待改造等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抚育间伐、补植树种、开设林窗和加强管理等经营措施来调整现有林分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