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71.
本文采用频谱分析方法对发电厂汽轮机运行过程中轴系的振动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汽轮机组轴系振动的振源主要是转子质量不平衡、转子碰摩等,同时分析了各种振动的机理、征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汽轮机轴系振动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2.
通过在不同模板DNA浓度(0.2~16 ng/μL)、不同转基因含量(0.05%~50%W/W)以及不同模板存放温度(22℃、4℃和-20℃)和存放时间(1、2、3周和1,3个月)条件下进行转基因水稻外源成分的定性PCR检测,发现当模板浓度在0.4 ng/μL以上时所有引物均能扩增出目标片段,对于转基因含量为1.0%和0.1%的混合样品,能稳定检测出转基因成分所需的DNA最低浓度分别为1和2~4 ng/μL.模板DNA的不同温度存放条件对检测没有明显影响,长时间存放后PCR扩增产物条带亮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73.
稻褐飞虱实验种群致害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蜜露排泄量为稻褐飞虱致害性指标对稻褐飞虱实验种群的致害性变异进行了研究。首先测定了褐飞虱3个实验种群(TN1种群、Mudgo种群和ASD7种群)[分别用水稻品种TN1、Mudgo和ASD7强迫饲养82代,其中TN1种群(T)为弱致害力种群,Mudgo种群(M)和ASD7种群(A)为强致害力种群]分别在感虫和抗虫品种上的蜜露排泄量。结果表明,寄主表现感虫还是抗虫,与褐飞虱致害力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将不同致害力的褐飞虱种群接在抗虫品种上,才可能观察到较大的致害性差异,据此比较了杂交F1代与亲本种群个体、自交F2代与杂交F1代种群个体在抗虫品种上的致害性差异,以分析褐飞虱致害性变异规律。杂交F1代(包括T♀×M♂,A♀×T♂两种处理)雌成虫的平均致害力均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其值与强致害力亲本的更为接近;杂交F1代雌成虫致害力的变异程度均显著地大于弱致害亲本,而与强致害性的亲本相比几乎无明显的差异;表明相对于弱致害性,褐飞虱的强致害性可能为一显性性状。与杂交F1代相比,T♀×M♂处理中自交F2代雌成虫的致害力无显著变化,而A♀×T♂处理中自交F2代雌成虫的致害力显著大于杂交F1代;两种处理中,自交F2代的方差或显著小于杂交F1代,或稍大于杂交F1代,表明自交F2代种群个体未增加新的遗传分离。  相似文献   
174.
四联杆双悬臂平面翻板闸是一种新型水工建筑物。目前其设计仍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为便于该种水闸的推广应用,对其四联杆杆件系统的运动轨迹及受力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起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实现了该种型式水闸设计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5.
栽培稻与紧穗野生稻回交后代的细胞学与褐飞虱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栽培稻02428与原产于乌干达的紧穗野生稻的BC2F1和BC1F2世代植株进行了细胞学研究,分离出单体异源附加系155份和易位系184份;抗褐飞虱特性鉴定表明,28个单体异源附加系和48个易位系表现抗虫。  相似文献   
176.
本研究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2b-RAD)技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黄海2号” 2015~2017年3个连续选育世代(G9~G11)的亲本群体、共649个个体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并对这3个亲本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在3个选育世代中共获得66985个SNP位点。遗传分析的结果显示,G9~G11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1439、0.1587和0.1674,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1388、0.1515和0.1609,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1241、0.1360和0.1430。G9~G11亲本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整体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F检验显示, 3个世代总的Fst值为0.0061,G9~G11相邻世代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弱(G9~G10为0.0029, G10~G11为0.0026),表明相邻世代的遗传距离逐渐减小。3个世代间基因交流充分,基因流为62.91~94.63。本研究表明,人工定向选育工作的推进对中国明对虾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固定的选择压力下(4%~5%),亲本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无降低的趋势,中国明对虾选育群体遗传分化小,遗传结构趋向稳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制定中国明对虾选育计划提供基础遗传数据和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7.
乡镇供电所在国网公司提出的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中,承担着“最后一公里”的供电服务任务,是公司服务“三农”的前沿哨口,是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的排头兵。服务补救是治标,风险防范是治本,坚持“服务风险防范比服务补救更加重要”的原则,通过对历史服务数据的分析,查找内外因,围绕“人”这个核心要素,实施2个机制建设和2个能力提升,构建起供电服务风险防范体系,提高了一线员工服务能力,有效抑制新时代农村电力优质服务中的“出血点”,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美丽乡村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178.
傅强  徐彦花  张巨明  刘天增 《草业科学》2022,38(8):1477-1486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大斑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草坪病害,在兰引Ⅲ号结缕草上危害严重.为了探究杀菌剂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用'扮绿'(156 g·L?1丙环唑)、'绘绿'(50%嘧菌酯)、'赛达'(0.31%嘧菌酯+0.75%丙环唑)、'卉乐'(12%咯菌腈)4种杀菌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solani ZS-1和R.solani ZW54菌落生长的抑制能力.测试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菌剂'绘绿'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值小于1 mg·L?1.在结缕草上喷施杀菌剂'绘绿'和'扮绿',然后接种立枯丝核菌R.solani ZS-1和R.solani ZW54,观察大斑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植株的生理影响.与喷施无菌水的对照相比,喷施杀菌剂后结缕草的大斑病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杀菌剂处理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P<0.05).从立枯丝核菌的耐药性来看,菌株R.solani ZS-1对杀菌剂的耐受性明显高于菌株R.solani ZW54.综合杀菌剂处理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和结缕草生理影响来看,杀菌剂'绘绿'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在43%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结缕草大斑病的防治提供指导,为提高草坪观赏价值和使用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