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解不同(品)种柿叶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差异及其年动态变化规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15份柿叶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份柿叶资源总酚含量在13.84~107.42 mg/g波动,变异系数较大;总黄酮含量在12.06~58.20 mg/g波动,变异系数较小。柿近缘种、野生柿、涩柿、甜柿总酚年均含量及变异系数分别为36.83、43.82、46.05、38.86 mg/g和32.46%、30.58%、35.31%、30.78%;总黄酮年均含量及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3.92、29.43、27.13、26.19 mg/g和21.01%、19.75%、18.59%、17.33%。不同(品)种柿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年动态变化差异较大,含量高峰时期分别集中在7-8月和8月中下旬。初步筛选出吊柿、栾川牛心、野柿2和玉环长柿等总酚含量高以及油柿和野柿1等总黄酮含量高的优质种质。柿叶中含有丰富的酚类与黄酮类物质,不同(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大,年动态变化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因此做好柿资源的评价工作,对柿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中熟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恐龙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恐龙蛋’是通过国家‘948’项目引进筛选的优良品种。果实成熟期8月上、中旬。果肉粉红色、脆、粘核、多汁、粗纤维少。风味甜, 香气浓, 品质佳。果实整齐, 平均单果质量126 g , 最大19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 %~20 %。产量30.0~37.5 t/ hm2 。  相似文献   
63.
柿杂交F_1代叶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柿杂交F_1代叶片表型性状的分离规律,分析柿杂交F_1代的叶表型遗传变异特征,采用子代性状离散描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柿品种‘富有’(♀)ב赤柿’(♂)杂交F_1代的57棵单株叶表型14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进行研究。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87%~42.78%,其中叶片干重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小;14个数量性状均分布于双亲之间,且具有较好连续性的正态分布趋势。5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为0.912~2.224,平均值为1.466,其中叶片形状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叶片姿态丰富度最低。14个叶表型性状在F_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38.16%~3.00%,其中的11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为负值,且F_1代未形成超亲优势。19种性状产生的171对相关性中分别有44对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和13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之间多呈负相关关系。系统聚类将F_1代的57棵单株在遗传距离为12.5处分为Ⅰ和Ⅱ2个类群,在6.5处将Ⅰ、Ⅱ2个大类各分为2个亚类,聚类结果充分反映各类群的特征。柿杂交F_1代叶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其中14个数量性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分离特征,5个质量性状均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4.
'华仲6号'为雌株,是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优株选择、无性系造林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结果早,含胶率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适于营建杜仲良种果园,生产杜仲胶和杜仲亚麻酸油.  相似文献   
65.
为填补目前关于柿资源描述标准中关于雄性资源表型形态描述的空白,为后续柿雄性种质资源的评价和鉴定,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93份柿及其近缘种雄性种质资源的13个雄花表型形态特征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评价,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柿与其近缘种在最长雄蕊长、萼片长和花柄长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2)柿种内各类别内部雄花表型均存在较强变异,云架山野生雄性资源雄花的表型多样性最丰富;3)柿种内各类别间雄花表型变异程度也较强,其中萼片宽、花托高和花托宽等指标的变异程度最大;4)花筒、雄蕊、萼片、花托等指标的贡献率达77.88%,属于柿雄花表型的重要性状指标;5)花粉表面纹饰的长短、深浅和交错程度在柿及其近缘种间存在差异;柿种内29份资源间花粉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花粉宽和表面条纹长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柿雄性资源雄花表型丰富多样,各来源地内部及来源地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其表型形态特征的评价与分析,对于后续柿雄性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测序法分析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在叶绿体rps16序列上的遗传差异,旨在分析三者之间在叶绿体基因上的变化特点和规律,探讨其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选取兰考泡桐、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各15个样本,对其提取的DNA用PCR扩增获得特异片段,并将其纯化与测序。利用软件Clustal X 2.0对所得序列进行排序;运行MEGA 4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其序列特征,并计算出K2P遗传距离。【结果】(1)对获得的rps16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得兰考泡桐序列长度分别为932 933 bp;白花泡桐序列长度为932 bp;毛泡桐序列长度分别为916918 bp。对所得rps16序列进行排序后的长度为938 bp,平均GC含量为34.31%。3个种所代表的个体之间共有10个变异位点,占整个序列长度的1.07%。其中有9个变异位点属于碱基插入或缺失类型,占变异位点总数的90%,占整个序列长度的0.96%。有1个变异位点属于碱基替换类型,占整个变异位点总数的10%,占整个序列长度的0.11%。(2)整个rps16片段的序列共有10个变异位点,其中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在总的变异位点上,具有一致的碱基位点9个,占总变异的90%。而兰考泡桐与毛泡桐相比,没有相同的碱基。【结论】根据三种泡桐的rps16序列的序列特征和变异位点的分析,表明在叶绿体遗传方面,兰考泡桐具有与白花泡桐更多相似的遗传物质,其亲缘关系较近。综上所述,推测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可能来自同一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67.
为探索甜柿重要性状及果实表型的遗传变异规律,以170个‘富有’ב赤柿’杂交F1代单株为材料,通过性状调查与测定,分析性别、果实甜涩类型及表型多样性,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表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各单株之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杂交F1子代群体中,雌株、雄株与雌雄同株的分离比例接近4∶1∶2.5,完全涩柿(PCA)、不完全涩柿(PVA)与不完全甜柿(PVNA)的分离比例约为4∶1∶2.7;2)148个单株的果实样本中,5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36%~34.64%,其中单果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表型多样性较高;3)果实形状的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为1.746,遗传多样性最丰富;4)单果重、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的中亲优势值<0,杂种优势在F1代群体中呈现下降趋势。综上,甜柿杂交F1代雌雄性别类型和甜涩类型较丰富,果实表型的多样性较高,本研究为甜柿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8.
'华仲7号'杜仲为雌株,是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优株选择、无性系造林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结果早、种仁亚麻酸含量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适于营建杜仲良种果园,生产杜仲亚麻酸油和杜仲胶.  相似文献   
69.
以‘无核1号’君迁子为样品,以有核君迁子作为对照,研究无核君迁子果实品质及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可为君迁子果实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无核君迁子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颜色不断加深,糖含量不断积累,酸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单宁逐渐降至可食用阈值以下;与有核君迁子相比,果实成熟后可溶性单宁和酸含量较低,可溶性糖和黄酮含量较高,糖酸比高达136.36,为有核君迁子的2.9倍;鲜果重、横径、纵径均与不溶性单宁和糖酸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黄酮、可滴定酸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果实12个品质指标可以缩减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0.56%。与有核君迁子相比,无核君迁子无核或少核,果实成熟后呈黑色,糖、糖酸比和黄酮含量高,可溶性单宁和酸含量低,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俱佳。  相似文献   
70.
华仁杏杂种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仁杏6个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亲本与杂种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筛选出在亲本和杂种之间存在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6对,除2个杂种无法鉴别外,其余品种均可鉴别为真杂种。另外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组合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一致性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不大,但当父本选择X1时,母本选择H1或H3杂交后代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