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建立了离子色谱-抑制型电导检测方法同时快速测定风干土壤中的F-,Cl-,NO-2,Br-,NO-3,HPO2-4,SO2-4,分离柱选用Metrohm A supp 4(4×250 mm),淋洗液浓度选择2.5 mmol/L Na2CO3+1.7 mmol/L NaH-CO3,在最佳流速0.8 ml/L条件下洗脱.在优化条件下该方法各种离子检测限对应为0.001 6,0.003 2,0.004 7,0.007 4,0.007 6,0.011 5,0.008 6 mg/L,土壤样品各离子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4%~4.08%(n=6),加标回收率为88.9%~102.8%.该方法快速,样品前处理简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测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2.
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机理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植被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危害入手,在详细论述植被持水固土、减沙缓流和改良土壤的基础上,揭示了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机理,认为植被不仅具有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可利用地上部分截留降水,增加入渗;利用地下部分一根系的机械网络串连作用、根-土粘结作用及根系的生物化学作用等机理,增强土壤抗蚀、抗冲性,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是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43.
用AHP法对广东省103种珍稀濒危植物观赏特性综合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筛选出观赏特性综合应用价值高、较高、稍差、差的种类各24、52、24和3种。作者认为,Ⅰ、Ⅱ级种类可在园林绿化、城市森林建设中加以开发利用,Ⅲ级种类可在生态风景林、自然保护林中慎重应用,Ⅳ级种类观赏价值不高,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余娜  晁阳  孙小春  卿笛 《南方农机》2024,(2):145-146+167
【目的】随着农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研究农业搬运机器人如何优化搬运目标信息、定位及图像检索等功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内容图像检索视觉识别技术,采用特征提取方法将图像纹理作为机器视觉障碍物特征识别的重要信息,通过实时更新障碍物信息,利用相似度距离计算,将采集的图像数据与数据库中的图像距离进行对比,并利用MATLAB仿真平台验证了CBIR系统对搬运机器人障碍物识别的精确度。【结果】利用小波滤波器优化的CBIR系统的对比结果优于其他方法的平均检索率,且前20张图像的检索率均能保持在98%以上。【结论】该方法有效提升了CBIR系统的障碍物检测性能及识别系统的精确度,可为系统数据库中障碍物图像特征对比提供高质量图像数据。  相似文献   
45.
林业产业化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只有对林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行科学产业化管理,在理论和制度上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此,以林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基准,探讨如何促进林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及理论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6.
为了表达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type B)非结构蛋白NS1,本研究通过PCR扩增了日本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P3株NS1基因,并分别构建了其融合表达His和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表达了NS1融合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并用尿素变性复性和镍亲合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NS1的两个原核表达载体pET-42b-NS1和pGEX-KG-NS1,P3株NS1基因全长1 056 bp,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约40 ku的蛋白,尿素变性复性效果较好,镍亲合层析纯化得到纯度和浓度均较高的NS1蛋白。JEV NS1基因可以通过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蛋白并纯化得到高纯度产物,为后期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
贵州省马尾松林地质量空间评价与低效林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忠  余娜 《湖北农业科学》2016,(20):5202-5206
系统分析了贵州省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质量状况、低效林分布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省马尾松林地质量主要为Ⅲ、Ⅳ级林地,占全省马尾松总面积的93.69%;马尾松资源集中分布在黔东南、遵义、铜仁、贵阳和黔南5个州(市),毕节、黔西南、安顺和六盘水4个州(市)只有零星分布;全省马尾松低效林面积488 816.25 hm2,占全省马尾松总面积的25.72%,其分布与岩溶石漠化状况基本一致,与林地质量呈正比。并据此提出规范林地管理、强化苗木质量和加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是消减低效林产生的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8.
黄土丘陵区封禁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不同封禁年限的狼牙刺群落和杂灌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放牧地和天然次生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非活性有机碳(NLOC)及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封禁后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和管理指数随封禁年限的延长变化显著,阳坡随封禁年限增加TOC、LOC和NLOC逐渐增加,25 a时较对照放牧地增加到110%、336%和120%,仅为侧柏林的39 %、37 %、57%和24%,显著高于天然狼牙刺群落;阴坡封禁5 a后各组分较封禁前显著增加,随后逐渐增加,15 a后增幅减缓,封禁25 a后TOC、LOC和NLOC较封禁前分别增加为200%、326%和105 %,但明显低于天然杂灌丛群落和辽东栎林.相同封禁年限阴坡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要显著高于阳坡.不论阳坡还是阴坡,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随封禁年限逐渐增加,25 a阳坡较放牧地增加5.87倍,是天然狼牙刺群落的2.73倍,为侧柏林的93%;阴坡较放牧地增长6.25倍,高出天然杂灌丛和辽东栎林63%和48%.表明放牧地封禁后,土壤管理经营更趋于健康科学,阴坡因为水分条件改善作用更加明显.相关性分析说明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相关性显著,可以作为反映生态恢复过程土壤质量演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49.
侵蚀环境人工灌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柠条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非活性有机碳(NLOC)及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人为干扰,土壤碳库含量偏低,退耕营造柠条林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并随恢复年限呈显著线性关系,25 a时TOC、LOC和NLOC分别较坡耕地增加271%、144%和204%,仅为侧柏林的32%、30%和29%,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较坡耕地明显增加,增幅分别达到144%和108%,仅为侧柏林的28%和43%;不同灌木林对土壤碳库管理的改善作用不同,恢复年限相同的沙棘林土壤碳库组分含量和管理指数明显高于柠条林,坡耕地营造灌木林后土壤经营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壤系统向着良性方向转变。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相关性极其密切,可以作为反映生态恢复过程土壤质量演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采用时空互代法,在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内选取营造果园和修建梯田两种坡耕地改造模式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非活性有机碳(NLOC)及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后,土壤碳库各组分随改造年限显著增加。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总体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改造为果园后,TOC,LOC和NLOC表现规律不一,但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CPI和CPMI随年限波动式上升,其后CPI逐渐趋于稳定,而CPMI开始缓慢回落,30a时仍较坡耕地增加。研究表明,通过工程和营造果园可以提高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使土壤经营和管理趋于科学化,土壤质量向良性发展。相关性分析说明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相关性极其密切,可以作为反映坡耕地改造过程中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