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5%欧博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5%欧博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64.4%~76.2%,且对小麦安全,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田间推荐用量为有效成分25~75g/hm2。  相似文献   
12.
6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0 g/hm2、50%醚菌酯干悬浮剂40 g/hm2、15%氯啶菌酯乳油60 g/hm2、12.5%腈菌唑乳油50 g/hm24个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5%、83.6%、82.8%、和81.7%,优于常用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 g/hm2的防效74.8%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防效68.0%。结果说明,氯啶菌酯、烯唑醇、醚菌酯和腈菌唑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0g/hm2、12.5%腈菌唑乳油110g/hm2、10%氯啶菌酯乳油45g/hm2、25%丙环唑乳油180g/hm2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9.5%、76.3%、65.8%和63.9%,显著优于常用药剂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180g/hm2的防效52.9%,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试管苗菌饼接种法对10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全蚀病鉴定和评价,评价指标以病情指数为主,株高、根干重和茎叶干重为辅.结果表明,供试108个小麦品种(系)中达到中抗水平的只有‘新农19’一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系)的0.9%;感病品种有‘郑麦3596’、‘曌氏2010-06’和‘郑麦9023-9'等82个,占供试品种(系)的75.9%;高感品种有‘豫农211’、‘众麦2号’和‘豫麦49’等25个,占供试品种(系)的23.2%.在3个辅助评价指标中,株高、根干重、茎叶干重都与抗性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其中以茎叶干重为最佳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几种抗病基因分析法的比较和评价何家泌,何文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众所周知,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害有效而经济的一种手段。大量实践证明:所有重要农作物的主要病害,由于推广相应的抗病品种使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是...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Ⅴ.小麦白粉菌与其他小麦病原的关系何文兰宋玉立张忠山何家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小麦白粉菌与大麦白粉菌的关系许多研究认为,小麦白粉菌只侵染小麦,不侵染大麦;大麦白粉菌只危害大麦,不危害小麦。匈牙利的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外小麦交链孢叶结构枯病的分布、为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品种抗病机制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黄淮流域,交链孢叶枯病对小麦生产构成潜在威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禾谷类作物缺铜的诊断和防治何家泌,何文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郑州450002)铜素是植物15个重要营养元素之一。虽然它在禾谷类作物籽粒中的含量仅为氮、磷、钾、硫等的0.1%左右,但对于作物生长和结实却是必需的。有机质土壤(如泥炭)倾向于缺铜。加拿...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资源对子粒黑点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2001年 ,在河南省四地设定统一病圃 ,对128份小麦推广品种、后备品种和区试材料进行抗子粒黑点病性鉴定。结果表现抗病材料 (病粒率<6% )有豫展2000、郑州981、郑优8号等64份 ,占鉴定总数的500% ;表现中感 (病粒率6%~15%)的有豫麦34、98中33和源汇1号等45份,占35.2% ;表现高感 (病粒率>15%)的有驻4、焦作95002和郑州7898等 19份,占14.8%。对感病的19个材料千粒重测定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地点其子粒黑点病粒千粒重有差异 ,有两地病粒均比健粒增加的有14个 ,占73.7% ;在一地增加另一地降低的有5个材料 ,占26.3%。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原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 998~ 2 0 0 0年 ,从河南省各地采集有明显症状的小麦纹枯病标样 ,从中分离出 2 5 1个丝核菌 (Rhizoctonia)菌株 ,其中 1 98株为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alis) ,占 78.9% ;5 3株为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占 2 1 .1 %。对 62个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菌株的致病力亦没有明显差异 ,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菌的抗性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