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5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2篇
  28篇
综合类   205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99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1.
712.
室内研究表明:三芒果剪象成虫密度与雌虫单日平均产卵量呈直线负相关,与单叶平均著卵量呈曲线正相关,但对雌虫产卵模式的选择和切片叶量影响不大,按幼虫取食量计算得出成虫的最大允许密度(对/梢)。泰国芒,印度“901”和缅甸芒分别为1.4、1.8和3.1。  相似文献   
713.
在工业化羊场里广泛地汽行着一些很少研究的绵羊慢病毒病;梅迪——威斯纳病或威斯纳——梅迪病和肺腺瘤病。经常在同一只病羊记载着腺瘤病和淋巴组织瘤病为特征的肺部感染。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梅迪——威斯纳病是在本质上区别于绵羊肺腺瘤病的一种独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714.
猪衣原体病(Pig Chlamgdiosis)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自Genov于1961年报道了猪衣原体性流产后,许多国家的研究工作者陆续报道了由衣原体引起的母猪流产、死产、传染性不孕及产下生命力不强的弱仔猪,仔猪的支气管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公猪的睾丸炎等。我国杨宜生等于1982年报道了从母猪流产和仔猪关节炎中分出鹦鹉热衣原体,从而证实了猪衣原体病在我国的存在。近年来,在我区一些养猪地区,虽然猪  相似文献   
715.
[目的] 研究珠江流域岩溶石漠化土地与河流泥沙含量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以期科学评价珠江流域石漠化生态修复成效。[方法] 基于2018年发布的第3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数据《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图表功能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石漠化土地与河流泥沙含量动态变化关系。[结果] ①珠江流域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34.1%。21世纪以来,区域石漠化土地面积呈现持续减少,程度减轻,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②2001—2018年主要水文站年输沙量年际变动规律不明显,河流年输沙量、年平均含沙量、多年平均输沙模数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结论] 珠江流域石漠化土地面积与河流泥沙含量间存在指数正相关性;河流输沙量、石漠化土地面积与植被综合盖度呈指数负相关关系,与耕地面积呈指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16.
通过对水稻的病虫害发生原因、水稻的主要病虫害介绍,并且总结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方法,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目的是为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农民进行水稻种植提供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717.
【目的】以羊口疮病毒129(ORFV129)蛋白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cDNA文库的基础上,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采用SmartTM技术构建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cDNA文库。构建诱饵质粒pGBKT7-129,并将其转化至Y2HGold酵母感受态细胞,验证质粒pGBKT7-129是否具有自激活性。对转化了质粒pGBKT7-129的菌液进行生长曲线测定,验证该质粒是否对酵母细胞有毒性作用。以ORFV129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ORFV129相互作用的宿主胞内蛋白并对阳性菌落进行PCR和测序鉴定。利用DAVID 6.7的GO数据库对胞内宿主蛋白进行功能分类和通路分析,并依据Cytoscape v 3.8.0软件绘制ORFV129与胞内蛋白相互作用的网络图。以山羊脾脏为组织样本,采用RT-PCR技术克隆山羊补体C1q结合蛋白(complement C1q binding protein,C1QBP)基因CDS区序列,并采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C1QBP基因CDS区序列连接至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1QBP,并将其转染至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试验成功构建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cDNA文库,文库容量约为6.0×106 CFU/mL。成功构建诱饵质粒pGBKT7-129,重组质粒pGBKT7-129无自激活能力且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出14个与ORFV129进行互作的胞内蛋白并对阳性克隆进行PCR、测序验证。试验成功克隆山羊C1QBP基因CDS区,长度为837 bp,编码27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显示,山羊和绵羊亲缘关系最近。C1QBP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结构和跨膜结构域,主要包括3种磷酸化位点,分别是18个丝氨酸、4个苏氨酸和3个酪氨酸位点。C1QBP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33.81%)、无规则卷曲(46.40%)、延伸链(16.91%)和β-转角(2.88%)组成,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一致。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C1QBP蛋白散在分布于细胞质中。【结论】筛选出了与ORFV129蛋白相互作用且在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的宿主胞内蛋白C1QBP,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C1QBP定位于细胞质中,推测ORFV129与能C1QBP相互作用诱导炎症,为进一步验证ORFV129蛋白介导ORFV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18.
小菜蛾卵空间格局有时会出现明显的边际效应。一个反映卵密度(De)与抽样点至宿主分布区边界最短距离(h)关系的新模型:De=a+be-ch,可以较好地描述这种带边际效应的空间格局。该模型的三个参数都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a、b和c分别代表边际效应为零时的卵密度、边际效应最大时的卵密度增量和边际效应衰退系数。由这三个参数可得到边际效应强度指数(s)(s=b/a)和边际效应层宽度(w)(w=ln(10s)/c),前者可用于空间格局形成机制的研究,后者可作为分层抽样的依据。文中还讨论了分层的具体步骤及其分层抽样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719.
为了探究同种成虫的气味对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交配期间性比调节的影响,设置对照(无气味)、已交配雌虫、未交配雌虫和已交配雄虫等4种气味源,分别处理单对刚羽化成虫24 h,然后用幼嫩豇豆(Vigna unguiculata)豆荚单头饲养被测雌虫,观测每日所产子代的性别和数量,计算子代性比。结果表明:已交配雌虫气味处理的子代雌虫数(22.80头)最少,跟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同对照的子代性比(0.31)相比,已交配雌虫和未交配雌虫的气味分别导致子代性比显著提高和降低,子代性比分别为0.48和0.22,而已交配雄虫气味对子代性比无显著影响。4个处理中,仅已交配雌虫气味处理的雌虫在产卵最后1天的日性比达到1.00,即雌虫体内的精子已消耗殆尽。成虫气味源对雌虫产卵天数没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说明,普通大蓟马在交配期间能依靠嗅觉判别周边雌虫的交配状况,然后通过调控雌虫的获精数量,实现对子代性比的自调节。  相似文献   
720.
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测定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菌子实体形态特征、培养性状观察和致病性,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为该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挑取病样子实体进行切片观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性状观察;将病菌分别接种于杨树(Populus bolleana Lauche)、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梨树(Pyrus sorotina)、柳树(Salixmatsudana Koidz)、核桃(J.regia L.)、苹果(M.pumila Mill.)、红枣(Ziziphuszizyphus)的枝条和叶片上,观察并统计发病率、病斑扩展速率。【结果】病菌分生孢子器具有多腔室,分生孢子呈腊肠形;病菌最适生长温区为20~30℃,最适p H值为6,全光照条件下产孢最多。在核桃树叶片上病斑扩展速度最快,在柳树上最慢;能在苹果和胡杨枝条形成产孢体并吐出黄色或橘黄色分生孢子角。【结论】分离后腐烂病病原菌经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梨幹腐烂壳蕉孢菌(C.carphosperma Fr.),病原菌在不同培养环境条件下颜色、生长速度、表面形态、菌落形状、色素分泌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腐烂病病源菌能可使7种不同寄主感病,但在病斑扩展和产孢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腐烂病病原菌对不同寄主的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