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7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41.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小汎  代力民  王庆礼 《土壤》2007,39(3):415-420
基于RS和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江西省新建县1991—2000年(分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耕地面积减少2199.181hm2,林地面积增加1655.375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880.467hm2,未利用地减少1290.016hm2,草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大。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变化动态度最大,其次为未利用地,再次为林地和耕地,且研究区1991—2000年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65%。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1991年、1996年、2000年分别为243.687、244.084、244.868,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度仍以建设用地为最大,其次为未利用地和草地,耕地最小。同时,研究得出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时段的“涨势”或“落势”状态。新建县1996—2000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动态度比1991—1996年有所下降,且土地利用变化逐渐由双向转移向单向不平衡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42.
FORESTAR:东北地区多目标森林经营的决策支持系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林业过去曾经实行过大砍大造的方针,导致全国范围的生态灾难和林区的经济困境。当前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焕还林工程是在我国山地森林应用生态系统管理的良好时机。针对长白山地区天然林的保护与经营,我们建立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简称为FORESTAR。它是以林业局为单位、用GIS框架下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建立的。最初的版本包括两个子模块:森林采伐设计和森林恢复经营。在每个子模块下,用户可以比较各种决策条件下的效果,以便从中选优。这个决策支持系统可以用来帮助各级林业工作者实现上下一致的、多目标的森林经营管理规划。图2参17。  相似文献   
43.
1973~2003年中国林业生态足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指标之一,该方法自提出以来得到广泛关注和迅速应用。首先,本文分析了中国1973-2003年木材生产、进口和出口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在1973-1995年期间木材生产呈明显波动变化趋势,1995年后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木材进口在1995年后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呈增长趋势,而木材出口在1995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然后,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即森林可持续产量法与森林实际生产法)计算了中国1973-2003年间的林业生态足迹(包括进口与出口林业生态足迹),分析表明,1978-1988年期间,实际生产法计算林地真实面积小于可持续产量法计算结果,而1989-2003年正相反,上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大于用全球产量计算的林业生态足迹。说明中国在1978-1988年间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林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1989年后森林资源消耗出现长大于消的局面,林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最后,讨论了林业生态足迹与国家重要政策(包括外贸、经济与森林保护政策)的关系,并提出了减少林业生态足迹与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建议。图3表1参31。  相似文献   
44.
长白山白桦林细根的生产力及其周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土钻法和分解袋法对长白山30a生白桦林的细根生产力和周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5%以上的细根集中在0~10cm的土壤层中。在生长季内,活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2.882t/hm2,死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0.308t/hm2,细根的生长高峰出现在7月。经过估算,白桦林的细根年生产量为4.246t/hm2,年周转为1.47次,年分解率为58.26%。白桦林细根分解较快,在土壤养分归还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三区式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7世纪中叶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诞生, 到当前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应用, 国际社会不断地对森林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有益探索。目前正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应用的三区式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的核心目的就是在满足木材生产需要的同时, 最大程度地减少森林经营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及影响, 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性。经过多年实验和评估, 其实施效果已经得到不同利益群体、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而它的森林区划、经营理念等很多方面又与我国正在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存在着相似性。因此, 希望通过对三区式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的系统研究, 为我国更好地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提供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46.
森林采伐是森林经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采伐对树木天然更新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森林的结构、组成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择伐5 年后不同作业迹地(集材道、楞场和采伐后林窗)的幼苗更新及灌木、草本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并以没有进行采伐干扰的林地作为对照。共设计样地23 块,在各个小样地内调查幼树的种类、树木、高度;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类、树木、高度和盖度,应用SPSS 软件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择伐作业影响幼苗的更新,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在作业迹地增加,尤其在林隙处的多样性最高。适当采伐能促进幼苗的更新,特别是阔叶树种的更新。集材道对幼苗密度的影响比对幼苗高度的影响大,幼苗密度在集材道上密度最高;采伐作业对针叶树种有严重的影响,在三种作业迹地上针叶树种的密度都比对照低。为了维持森林的结构和组成,在森林收获和楞场的建立时,必须采取科学措施保护针叶树种。此外,采伐林窗和楞场的面积都应该减小。为了确保采伐迹地建群树种的更新,经营中应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适当控制过于旺盛的灌木和草本层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将为采伐后作业迹地的恢复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的依据。图1 表4 参14。  相似文献   
47.
48.
长白山区不仅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而著称,更以森林资源丰富而闻名,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我国北方最富有特色的林副特产区。长自山区森林覆被率达到60%以上,作为天然的调蒂器,维系着东北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是东北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源。因此,维护长白山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了丁香的幼胚离体培养和增殖培养两方面的研究,对基本培养基、糖浓度、谷氨酰胺浓度、BA浓度、NAA浓度都进行了仔细的筛选。结果表明:幼胚培养的最适胚龄为50天;幼胚培养所需要的最适培养基为附加BA(0.1mg稬-1)、NAA(0.001mg稬-1),糖50(g稬-1),Gln(400mg稬-1)的Monnier培养基,幼胚萌发率可达91.7%;Gln的加入对幼胚培养有显著影响。此外,丁香实生苗最适的增值培养基为MS+BA(2mg稬-1)、NAA(0.01mg稬-1)、IBA(0.5mg稬-1)、Gln(100mg稬-1),此时繁殖系数大于3.6,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图1表7参8。  相似文献   
50.
森林采伐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林区经济和社会稳定以及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且提出利用生态采伐这一新兴起的技术去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