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针对我国青花菜种质资源少、育种基础薄弱、起步晚等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开展青花菜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并以不育率和不育度均为100%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01为母本、以日本引进的遗传稳定的自交系202为父本,自主育成了具有优良性状的青花菜新品种——碧绿258。该青花菜品种属中熟品种,生长势强,花球紧实,花蕾细小,低温条件下不变紫,品质好,抗病毒病和黑腐病,每667 m^(2)产量达1300 kg,产量较高,适合我国京津冀及河南等北方地区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32.
[目的]近年来,根肿病在江西省呈现快速蔓延和加重发生的态势,危害蔬菜产业发展安全.研究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影响因子,掌握病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有助于科学制定区域性根肿病治理对策.[方法]采用威廉士鉴别系统鉴定病原菌生理小种,研究病菌致病性分化对根肿病的影响.设置根肿病田间病圃,分期播种小白菜,分析气象因素对根肿病的影响.设计作物轮作试验并结合田间调查,探明轮作对根肿病的防控效果.通过田间与人工接种试验,研究混播对病情的影响.[结果]江西省根肿病菌小种种群增多,鉴定出1号、3号、4号、5号、8号、9号、12号、16号共8个生理小种,以9号为优势小种.不同小种对不同十字花科作物致病力表现差异,9号小种对甘蓝、油菜不致病,对大白菜、小白菜、紫菜薹等致病;4号小种对多数十字花科作物致病,但对萝卜致病力较弱.高温会影响病情严重度,低温则不利于根肿病发生,适宜根肿病发生的月平均气温在24℃左右.降雨量对根肿病情的影响无规律性变化,但适温条件下强降雨加重病情.与水稻、西瓜、玉米等进行短期轮作来调控根肿病毫无效果,多年甚至数十年水稻田改种小白菜依然能发生根肿病.病原菌为9号小种时,小白菜病情单播重于与油菜混播,油菜单播与混播均未发病;病原菌为4号小种时,小白菜、油菜单播与混播,各自根肿病均较重发生,病情未因播种方式改变而变化.[结论]江西省根肿病菌小种种群增多,不同小种对不同十字花科作物致病力表现差异.高温会影响病情严重度,低温则不利于根肿病发生.降雨量对根肿病情的影响无规律性变化,适温条件下强降雨加重病情.轮作对根肿病的控制效果十分有限.在特定条件下抗性不同的十字花科属种间作物混播似存在化感现象.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青花菜是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非常高的十字花科蔬菜,大量医学和营养学研究表明,青花菜具有防癌抗癌的显著功效,其防癌抗癌特性主要与硫代葡萄糖苷的多种降解产物有关,尤其是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RAA)和3-甲基吲哚基硫苷(GBC)的降解产物。本研究拟建立青花菜抗癌硫代葡萄糖苷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青花菜中硫代葡萄糖苷RAA和GBC的含量,将近红外光谱仪扫描样品所获得的光谱文件与化学分析结果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散射处理方式(SNV、Detrend、SNV+Detrend)和导数处理方式(FD、SD)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得到定标方程,再进一步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RAA)和3-甲基吲哚基硫苷(GBC)是青花菜中存在的主要硫苷,占总含量的60%以上。90份青花菜的硫苷组分含量结果表明RAA平均含量最高,含量变化范围最大,平均含量为6.20 μmol?g-1,变化范围为0.66—14.54 μmol?g-1;GBC平均含量为4.43 μmol?g-1,变化范围为0.25—10.79 μmol?g-1。经过筛选,采用SNV+SD处理后RAA预测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和0.912;采用SNV+SD处理后的GBC预测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18和0.960。【结论】 建立了RAA和GBC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模型,为青花菜营养品质的快速检测、优异抗癌青花菜种质资源的快速筛选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依据江西省内根肿病菌的生理小种类群分布,分别在婺源县4号小种区域和南昌县9号小种区域设立田间病圃,于2016年9—12月对108个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包菜、萝卜、大白菜、小白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并随机选取其中29个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十字花科不同种间蔬菜对根肿菌不同小种的抗性存在差异,种内品种对同一小种的抗性也存在差异;花椰菜、包菜和萝卜对9号小种均有抗性,上海黑叶五月慢、新奶白、京绿乌塌菜3个小白菜品种和京夏王、北京桔红心、京春娃2号等13个大白菜品种对9号小种有抗性;参试品种对4号小种的抗性不如对9号小种的,但仍筛选到紧花6、紧花16、松花2等10个花椰菜品种和满堂红萝卜品种可在4号小种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5.
秋甘4号是以CMS95100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自交系98017-3-5-6-5-2-2为父本配制的甘蓝一代杂种。该品种属中早熟秋甘蓝,从定植到收获70~75d(天)。植株生长势强,开展度60cm,外叶15片,叶色灰绿,叶面蜡粉多,叶缘无缺刻。叶球圆球形,色绿,紧实,不易裂球,球高18.5cm,宽17.5cm,中心柱长5.8cm;平均单球质量2kg,质地脆嫩,品质佳;抗病毒病,中抗黑腐病。一般每667m2产量为3500kg左右,适于华北、华南、西北、西南等地区作中早熟越夏甘蓝或秋甘蓝种植。  相似文献   
36.
秋甘4 号是以CMS95100 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
本,自交系98017- 3- 5- 6- 5- 2- 2 为父本配制的甘蓝
一代杂种。2005 年配制组合,2006~2007 年在北京海
淀、延庆等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2008~
2009 年参加全国第6 轮秋甘蓝区域试验和生产示
范,综合表现良好。2010 年3 月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
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秋甘4 号。目前已在北京、河
北、山西、山东、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广东、湖北、上
海等地累计示范推广100 hm2。  相似文献   
37.
早熟春甘蓝新品种春甘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甘2号是以CMS02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95019-1-8-5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甘蓝一代杂种。早熟,从定植到收获50 d(天)左右,株型半开展,开展度45 cm,外叶数较少,约13片,绿色,叶面蜡粉少,叶缘有轻波纹,无缺刻。叶球绿色,紧实,圆球形,球高14.6 cm,横径14.1 cm,中心柱长5.2 cm,单球质量1.0 kg左右,质地脆嫩,不易裂球,冬性较强,耐先期抽薹。每667 m2产量3 900 kg左右,适于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38.
丁云花  简元才 《蔬菜》2005,(11):6-6
我国生产上栽培和市场上销售的花椰菜品种几乎都是白色花球,类型比较单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营养、高品质蔬菜的需求逐渐提高,对品种类型也要求多样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本课题通过从国外引进种质资源,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途径,选育出了不仅抗病、丰产、品质优良,而且富含具有保健功能的β-胡萝卜素的橙色花椰菜品种,为我国的“菜篮子”增添了一个富含营养的花色品种。  相似文献   
39.
丁云花  简元才 《蔬菜》2005,(12):8-8
花椰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类蔬菜。由于其营养丰富、风味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花椰菜生产发展很快,栽培面积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为了丰富、更新花椰菜品种,提高花球产量和品质,改进育种技术,本课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花椰菜品种改良育种研究,利用胞质雄性不育材料,通过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获得一批不育性稳定的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40.
以甘蓝型油菜-萝卜d染色体附加系为母本,甘蓝为父本对其进行种间有性杂交,通过子房培养克服杂交障碍,获得F1杂交后代.对F1植株进行形态学、细胞学、RAPD及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F1植株为具有萝卜d染色体的真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