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根据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特点,选用综合健康指数方法对其进行评价,设置可反映湖滨带生态系统水质、底泥、植被、其他生物状况、岸带物理状况等因素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于2015年春、夏、秋三季环绕太湖对其6种湖滨带类型共18个点位进行综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CI)总趋势为先降后增,即春、秋两季时湖滨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优于夏季,春季56%的点位生态系统处于"健康"以上水平,夏季各点位生态系统健康普遍恶化,仅28%点位处于"健康"以上水平,秋季"健康"点位比例略有上升,达到45%。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平均指数(EHCI)排序为:贡湖(69.51)东太湖(65.55)竺山湾(59.42)南部沿岸(48.06)五里湖(47.63)西部沿岸(37.04)梅梁湾(32.53)。梅梁湾、西部沿岸均属于"疾病"状态,主要不利影响因素是叶绿素含量高、植物覆盖率低及岸内滩地面积小。太湖各类型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排序为:间歇露滩-大堤型(65.39)长期露滩-大堤型(64.80)无滩地-大堤型(48.66)河口型(47.66)有滩地-山坡型(33.40)无滩地-山坡型(19.86)。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及实地探勘工程经验,对不同类型的湖滨带生态修复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42.
利用1961—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量月平均资料、NCEP/NCAR环流再分析以及英国Hadley逐月海表温度(SST)资料,采用功率谱、合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年代际、年际降水分量的主导海温模态,并利用时间尺度分离前后得到海温因子分别建立降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不仅具有30 a左右的年代际震荡周期,还具有准3 a的年际周期,其中降水的年代际分量由太平洋十年际涛动(IPO)主导,春、夏季IPO正位相时,有利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处于偏多的背景;反之,处于降水偏少背景。(2)降水年际分量的主导信号来自热带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当春季热带印度洋呈类全区一致海温模(IOBW)负(正)位相、类北大西洋三极子(NAT)为正(负)位相及热带西太平洋为冷(暖)海温异常时,有利于夏季中高纬贝加尔湖地区出现高(低)压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强)、偏南(北),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易偏少(多)。(3)独立检验时段内,基于时间尺度分离模型的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年均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符号一致率评分(Pc)分别较原始模型提高6%、7...  相似文献   
343.
为了研究壳寡糖(COS)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BRL 3A细胞)毒性损伤的干预作用。采用CCK-8法分别测定AFB1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COS对细胞的无损害作用浓度;用试剂盒检测COS预处理细胞6 h后再加入AFB1继续培养24 h的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细胞凋亡率;通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Nrf2、Keap1、Ho-1、Nqo1、Bax和Bcl-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后通过RNA-seq研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层次聚类和富集途径。结果:AFB1对BRL 3A细胞的IC50为15.86 μmol/L,COS浓度小于125 μmol/L时不会对细胞造成毒性损伤;COS可以缓解AFB1引起的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升高,增强SOD和GST酶活性,进而提高细胞自身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AFB1可引起促凋亡基因Bax的显著表达(P<0.05),并显著降低Nrf2、Keap1、Ho-1、Nqo1的转录水平(P<0.05),而COS预处理则能显著提高Nrf2、Keap1、Ho-1、Nqo1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Bax的表达水平(P<0.05);在RNA-seq的富集途径结果中,COS还可能通过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和p53信号通路途径来缓解AFB1诱导的细胞毒性损伤(P<0.05)。结果表明:COS预处理对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的毒性损伤具有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和p5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44.
345.
【目的】分析不同光温条件下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光合特性与荧光特性的变化,研究高温胁迫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高温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为材料,采用LI-6400,FMS-2等仪器测定光合指标,分析高温胁迫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2020年葡萄生长发育期(4~9月),高温环境的日最高温度43℃,日最高温超过40 ℃的天数为16 d;适温环境的日最高温仅38 ℃。高温环境与适温环境最高PAR光辐射强度值分别为1 887 和1 730 µmol/(m2·s);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10:00时高温环境Pn高达18.9 µmol/(m2·s),高于适温环境13.0 µmol/(m2·s)。无核白鸡心在适温环境下光补偿点较高,无核翠宝在高温环境光补偿点较高;2个品种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在高温环境较高。无核翠宝qP和NPQ值在高温环境中高于适宜环境;无核白鸡心在高温环境中ΦPSⅡ值和电子传递速率值高于适宜环境。【结论】无核白鸡心在高温环境净光合速率最高,光合能力表现较好,长期在高温环境下生长已经适应高温。  相似文献   
346.
水稻穗发芽与种子休眠是日常生产和种子检验中的大难题,穗发芽影响发芽率提高,产量明显降低,而且水 稻的品质,储藏及来年播种都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种子休眠不利于水稻采收后立即种植,且无法对其进行发芽检 测等,本文对水稻穗发芽与种子休眠的生理机制进行归纳,为水稻种子检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47.
李蕊  张雯  吴书新 《中国饲料》2022,1(12):90-93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广泛运用,饲料企业经济发展促使我国对财务审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数据库的优势进行饲料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和改革也愈加重要。当前,国内外饲料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促使更多的饲料企业不断提升对审计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使饲料企业能更好地从自身角度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从而为饲料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与传统人工财务内部审计相比,利用大数据模式进行饲料企业内部审计能更好地利用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多方位比对,为饲料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大数据|饲料企业|财务内审|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48.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人才是关键。为农村培育一批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职业院校是培育高素质农民的主力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高素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并对二者有效衔接的障碍进行研究,以期为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农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49.
【目的】研究极端干旱区‘厂’形栽培条件下,结果高度对酿酒葡萄果穗微域环境、果实发育及酒质的影响,为极端干旱区陈酿型酿酒葡萄原料品质提升及‘厂’形标准化栽培适宜结果高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吐鲁番地区‘厂’形栽培的 6 a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置不同结果高度(40、60、80、100 cm),分析不同结果高度葡萄生长期果穗微域环境、果实发育、成熟期果实品质及葡萄酒品质差异。【结果】结果高度不同,葡萄生长发育阶段果穗微域温、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存在差异。40 cm平均温度较80、100 cm分别降低 0.84℃(2.77%)和0.73℃(2.42%);40 cm超过35℃温差总和、≥35℃高温时长较80、100 cm分别降低7.58 %、13.39 %和10.54 %、13.87 %;40、60 cm相比80、100 cm果穗微域平均湿度分别提高8.86 %、4.90 %和15.40%、11.21%;40 cm中午至夜间温度处于最低水平,湿度全天均处于较高水平;40 cm较60、80、100 cm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降低20.81 %、21.85 %和37.95 %,全天光合有效辐射值一直处于最低水平。果实发育后期结果高度越高果粒质量和果粒体积降低越显著,果实失水萎蔫程度越高,造成糖、酸及部分酚类物质浓缩。采收期果穗质量随结果高度增大而减小,100 、80 cm的果穗质量较 40 cm分别减小45.38 %和20.75 %;100、80 cm果粒质量较40 cm分别减小 16.67%、10.78 %。40 cm的果穗紧密度表现为适中稍偏紧,相比 80 、100 cm萎蔫率降低 91.41 %和 76.87 %,种皮颜色、果皮颜色值亦相对较低;40 cm相比 60 、80、100 cm还原糖质量浓度降低 6.32 %、8.76 %和 13.35 %,相比 60、80 cm总酸质量浓度提高 6.46 %,果皮总酚含量较 60、80、100 cm增加 6.84 %、13.02 %和8.63 %。40 cm的葡萄酒酒精度、花色苷含量低,但酸度高、单宁含量较为丰富。【结论】极端干旱区采用低‘厂’形(40 cm)栽培能够有效改善果穗微域环境,避免高温、低湿、强光造对果实不利影响,有效改善葡萄糖分积累和有机酸降解过快、酚类物质积累不足的现象,提高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350.
【目的】 研究影响无核白葡萄落粒的相关因子,为无核白葡萄落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易落粒的无核白葡萄与耐落粒的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测量无核白和红地球成熟期的果梗拉力与果梗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对成熟期无核白与红地球的离区、离层与果刷部位进行染色切片观察;测量离区、离层厚度及细胞截面积、离区及离层细胞纵横径;无核白经2,4-D、PCPA及环剥处理后,测量其脱断率与脱断力。【结果】 红地球果梗拉力(6.7±3.2)N,无核白果梗拉力(2.1±0.5)N,红地球葡萄果梗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比无核白高;无核白离区范围较大,红地球离区范围较窄,红地球果刷宽大,离层细胞排列紧密,无核白果刷细小,离层细胞排列疏松,两种葡萄在果蒂离区、离层细胞形态上差异不大,但在离层和离区细胞的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无核白与红地球的果梗维管束直接通过离区,在离区细胞中呈现放射状分布,红地球离区中的维管束细胞显著较无核白多而密,较无核白拥有较厚的维管束细胞群;无核白的脱落方式比例有所改变,果梗拉力也大大增加,其中,环剥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在红地球与无核白的综合比较分析中发现,果梗拉力大的葡萄具有果梗维管束发达,维管束与果肉连接紧密,离区范围小,果梗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