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7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612篇
林业   649篇
农学   870篇
基础科学   375篇
  987篇
综合类   1474篇
农作物   380篇
水产渔业   203篇
畜牧兽医   636篇
园艺   132篇
植物保护   3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了建立一种便捷、快速且精准的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ASFV p72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并对引物中的适当碱基进行锁核酸修饰,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建立了非洲猪瘟病毒的锁核酸修饰引物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3×101 copies/uL,比常规引物PCR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100倍,比real-time PCR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10倍,对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等病原基因组均无扩增,特异性良好。72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OIE推荐的q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非洲猪瘟病毒的LNA引物PCR检测方法,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单,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加敏感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62.
土壤是联系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的纽带,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和作物吸收中起关键作用,被称为土壤质量的指标。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物,促进养分循环利用,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随着现代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种植制度的改变,地上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常常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调控着作物生长发育,农田有害生物的发生,而影响农作物生产。综述了现代农业中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如轮作、连作和覆盖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与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影响,强调科学合理选择种植模式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这些种植模式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63.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植物体对硫素的吸收方式及转运机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硫素对植物的重要性、植物缺硫的症状、植物对硫吸收和转运的机理,着重分析了硫酸盐的转运机制,硫酸盐进入植物体内经过活化、还原和半胱氨酸的合成过程,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硫酸盐在植物体内部的变化、各种存在形式的利用机制,指出该领域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侧重点,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4.
为了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对新选育大麦[2011(07)814]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研究4个施氮量(N1:150kg/hm2,N2:180kg/hm2,N3:210kg/hm2,N4:240kg/hm2)和4个播种量(S1:375万粒/hm2,S2:450万粒/hm2,S3:525万粒/hm2,S4:600万粒/hm2)对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旗叶面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播种量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SPAD值、旗叶面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旗叶面积、SPAD值、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2S3或N3S2处理组合下达到峰值;N2S3处理组合鲜叶产量、SPAD值、旗叶面积和蛋白质含量较N1S1处理组合分别提高了102.70%、16.09%、86.39%和33.31%,N2S3处理组合Fe(295mg/kg)、Mn(76.59mg/kg)、Cu(8.10mg/kg)、Zn(30.94mg/kg)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因此,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种植大麦[2011(07)814]获取鲜叶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建议一次性施氮量180~210kg/hm2以及播种量450万~525万粒/hm2,不仅能增加大麦鲜叶产量、SPAD值和旗叶面积,而且有利于提高鲜叶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965.
利用ANSYS/LS-DYNA模块对保压淬火过程零件及模具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高强钢板热冲压模具冷却系统均布水道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APDL参数化编程语言,选择零阶与一阶搜索相结合的优化算法,编写优化程序,以模具冷却水道半径、相邻水道间隔尺寸和水道与模面距离等参数为优化变量,以板料温度分布均匀和保证降温速率达到临界冷却速率为优化目标建立目标函数,优化后目标函数值为26.553(优化前为64.404).对优化前后成形件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比较,得到成形件最高温度下降了44.5%,最低温度下降了14.5%,实现了对冷却水道各参数的优化.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66.
基于电磁阀的喷嘴直接注入式农药喷洒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喷嘴直接注入式农药喷洒系统。通过与传统喷雾机械比较,简述了喷嘴直接注入式喷雾系统的结构和喷雾执行单元。为了实现农药定量注入,设计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快速响应阀,并论述其工作原理和闭环控制方式。通过试验测试了喷雾执行单元的喷雾特性和喷杆组内各喷雾单元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一定喷洒速率范围内,喷雾执行单元的喷水量和水压强存在多项式关系,农药注入量和PWM信号的高电平时间存在指数关系,其决定系数均高于0.9,并且同一喷杆组内6个喷雾单元的喷雾效果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967.
汽车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安装载体,不仅要支撑固定车上各个部件,还要承受着来自道路的各种复杂载荷的作用,是整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因而,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在汽车总体设计中显得非常重要。其中,三轮车车架是一个多自由度弹性振动系统,稳定性一般比四轮车差,对车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更高。本文以我校参加本田节能竞技大赛的三轮赛车车架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模型简化原则,以有限元分析方法为基础,利用ANSYS软件建立节能赛车车架有限元模型。为了在简化计算的同时获得可靠的计算结果,单元类型采用梁单元BEAM189。同时,文章中对赛车实车静止状态进行了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968.
为了评价区域人水和谐程度,在阐述人水和谐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复杂系统及和谐论理论,构建了区域人水和谐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集对分析和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模型,评价人水复合系统发展态势;以合作博弈理论为基本思想确定系统"理想发展状态",结合距离协调度模型,建立了合作博弈距离协调度模型,评价人水复合系统协调度;以发展态势和协调度为基本依据,采用乘法合成模型综合评价区域人水复合系统和谐度.将上述模型应用于陕西省人水复合系统,评价2000—2009年人水系统和谐程度,评价结果显示陕西省人水系统和谐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均处于第I,II等级,属于不和谐或临界和谐状态.说明陕西省人水和谐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比较符合陕西省目前实际现状.将此模型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69.
橡胶树白根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橡胶树白根病病原菌的子实体檐生,无柄,大小为8.2~8.6cm×5.3~5.3cm,具担子、担孢子;菌肉白色,管孔橙黄色;培养菌丝宽度2.64~4.29μm。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以及室内橡胶小苗、盆栽大苗接种和子实体培养的结果,确定海南东太农场发生的橡胶白根病与国外报道的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970.
麦、瓜、棉、豆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杂交棉花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普及,早熟大豆品种的育成与推广,棉田套种大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大豆、棉花、西瓜和小麦四种作物间作套种,既能增加生产效益,也能使大豆增产。简要介绍这四种作物的间作套种技术及获得高产、高效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