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68篇
  免费   22406篇
  国内免费   31154篇
林业   17789篇
农学   19687篇
基础科学   14427篇
  41939篇
综合类   55596篇
农作物   10522篇
水产渔业   8815篇
畜牧兽医   19741篇
园艺   5026篇
植物保护   10486篇
  2024年   773篇
  2023年   1912篇
  2022年   3569篇
  2021年   4568篇
  2020年   5793篇
  2019年   8560篇
  2018年   7608篇
  2017年   9241篇
  2016年   9456篇
  2015年   10271篇
  2014年   9677篇
  2013年   10933篇
  2012年   11624篇
  2011年   11263篇
  2010年   10060篇
  2009年   9241篇
  2008年   8053篇
  2007年   8225篇
  2006年   7627篇
  2005年   6640篇
  2004年   4340篇
  2003年   3960篇
  2002年   3525篇
  2001年   3267篇
  2000年   3242篇
  1999年   3432篇
  1998年   3126篇
  1997年   2834篇
  1996年   2545篇
  1995年   2526篇
  1994年   2364篇
  1993年   1992篇
  1992年   1872篇
  1991年   1589篇
  1990年   1268篇
  1989年   1179篇
  1988年   955篇
  1987年   633篇
  1986年   533篇
  1985年   280篇
  1984年   262篇
  1983年   233篇
  1982年   226篇
  1981年   262篇
  1980年   206篇
  1979年   169篇
  1978年   138篇
  1975年   113篇
  1965年   140篇
  1964年   14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欧亚种葡萄美人指(Vitisviniferacv.ManicureFinger)为试材,正常光湿为对照,采用正常光偏高湿、偏弱光正常湿度、偏弱光高湿、偏弱光临界高湿、临界弱光偏高湿和临界弱光临界高湿6种处理。试验表明:单一偏弱光处理,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升,其余处理叶绿素含量下降;6种处理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都低于对照,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与光照和湿度有关;正常光偏高湿和偏弱光正常湿度部分芽能分化花原基,但在偏弱光高湿或偏弱光临界高湿花芽分化质量严重下降,临界弱光偏高湿和临界弱光临界高湿几乎未发现花原基;单一的弱光因子比单一的高湿因子对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和花芽形态分化影响更大,但弱光与高湿同时存在比单一弱光或高湿因子作用于葡萄时,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下降更为显著,花芽更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992.
苹果早熟新品种‘早翠绿’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翠绿是以辽伏为母本,岱绿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苹果新品种。果实圆形或圆锥形,平均单果重151.3g,最大204g,7月中下旬成熟,果皮绿色,肉质细脆汁多,酸甜适口,香味浓,较耐贮藏,早果,丰产。  相似文献   
993.
皮孔组织结构及密度与苹果枝干粗皮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对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piricola)引起的枝干粗皮病不同感病程度的3个苹果品种富士、国光、鸡冠的树皮皮孔组织结构和密度的研究,发现高感品种富土、中感品种国光和免疫品种鸡冠在皮孔组织结构及密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富士和国光的皮孔结构基本相似,均是先期开口,皮孔下无木栓组织,中后期开口加大,其下形成木栓组织。而鸡冠则是先期不开口,其下有木栓组织,中后期逐渐开口。鸡冠皮孔组织结构的这种特异性是其对枝干粗皮病免疫的主要原因。富士皮孔密度最大,国光次之,鸡冠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树皮皮孔密度与枝干粗皮病的病情指数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桃树不同生长型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生长型是桃树重要的树体特征,是控制树体大小的遗传因素,与栽培关系密切。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桃树的紧凑型、半矮化型、矮化型、柱型、直立型、短枝型、垂枝型等生长型资源及不同生长型在遗传、形态特征、生理、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紧凑型受单位点显性基因控制,树体开张,分枝角度大,萌芽率及成枝力均高,光透过率较低;半矮化型树体介于普通型和紧凑型之间;矮化型为单基因隐性性状,节间极短,树体矮小,叶片密度大,光透过率低;柱型枝条分枝角度小,冠幅小,叶面积指数大;直立型介于柱型和普通型之间;短枝型能形成较多的短果枝,并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垂枝型枝条披散下垂,枝条弯曲。不同生长型之间在氮素、干物质分配和内源激素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紧凑型、矮化型由于树冠密度大,光透过率低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直立型和柱型因适应了高密度栽培而更受人们的重视。针对目前存在的生长型分类与命名问题,作者认为应首先考虑节间长度,其次为萌芽率、成枝力等,然后考虑的是枝条的分枝角度。  相似文献   
995.
与香蕉种质离体保存相关的几个遗传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香蕉种质的离体保存主要有缓慢生长保存和超低温保存两种方法。综合有关文献综述和讨论了香蕉种质离体保存过程涉及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稳定性和完整性、适应等遗传学问题。在开展香蕉种质离体保存的过程中,对离体保存所带来的遗传学方面的影响加以重视并设法减少其影响十分重要:(1)香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香蕉种质的离体保存主要以始于吸芽茎尖的培养物作为保存材料;为减少取样环节样本容量较小带来的影响,建议保存数量较大的种质份数。(2)离体保存尤其是缓慢生长保存会引起香蕉种质的遗传不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定期的检测。目前香蕉种质遗传稳定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形态鉴别、超微结构的观察、同工酶分析和分子标记等。(3)与缓慢生长保存相比较,超低温保存除了在保存过程中香蕉种质遗传稳定性较高,在实现对香蕉种质的长期保存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6.
环切对糯米糍荔枝果实大小和裂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果母枝和主枝环切处理导致糯米糍荔枝的果实大小显著减小,裂果率显著增加,环切圈以上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显著增加,结果母枝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果实中的总糖与蔗糖含量则显著地降低。据此认为,近几年来,糯米糍的果个比20世纪80年代明显减小,裂果增加,很可能与生产中多年连续施行主枝环切(或环剥)技术有关,而碳水化合物运入果实量的减少可能是环切导致果实变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7.
钙及其拮抗剂对苹果果肉质膜透性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培养果肉圆片的方法,研究了Ca2+及其拮抗剂对苹果果肉质膜透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CaCl2(1、10mmol/L)降低果肉膜透性和溶质外渗速率(Js);细胞膜Ca2+通道阻塞剂Verapamil(100μmol/L)的影响不显著;细胞外Ca2+螯合剂EGTA(5mmol/L)、CaM的拮抗剂CPZ、TFP(100μmol/L)明显提高果肉膜透性和细胞溶质外渗速率。培养24h时,CaCl2能明显维持较高的SOD活性和ACC向乙烯的转化能力,EGTA、Verapamail、CPZ和TFP的作用相反。这些说明Ca2+对果肉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而减少细胞外Ca2+和抑制细胞内Ca2+-CaM功能对果肉细胞膜具有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不同副梢处理对赤霞珠葡萄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以3~5年生赤霞珠葡萄(CabernetSauvignon)为试材,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副梢处理:只留顶端1个副梢、副梢绝后处理、花序以上反复摘心、副梢全留。2年的结果表明:副梢全留(所有副梢全留2~3片叶反复摘心)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高。因此,相对多留副梢叶片,改善了叶幕叶龄结构,提高了果实品质,有利于枝梢成熟。  相似文献   
999.
芒果叶片生化特性与炭疽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芒果叶片生化特性与炭疽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均表明,随着芒果叶片由最初的古铜色向淡绿色和深绿色叶片的逐渐成熟老化,抗病性逐渐增强。对芒果叶片表面蜡质层和叶内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酚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淡绿色叶片和老叶相比较,古铜色叶片含有较少的表面蜡质、叶内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及较多的游离氨基酸,推断古铜色叶片对病害的易感性可能与其叶面蜡质和叶内总酚含量较少、叶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比值(C/N比)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世界葡萄抗寒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2个世纪,通过选种和杂交育种,世界葡萄抗寒育种在抗寒性与果实优质性状的结合方面取得了突破,育成许多抗寒性极强(耐-30~-40℃低温)、品质优良的鲜食、酿酒和制汁品种。由于葡萄的抗寒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的抗寒性基本呈以亲中值为峰顶的正态分布,所以我国应积极引进这些品种,在华北、西北等葡萄主产区试验、推广露地越冬栽培的同时,利用它们与现有抗寒性较弱的主栽品种(抗寒性-15~-18℃)杂交,培育适合我国冬季气候条件的抗寒品种(抗寒性在-25℃左右),迅速提高我国葡萄抗寒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